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与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与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总结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236例(312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原因及处理。结果:手术312眼,浅前房发生65眼,发生率为21.2%,经过散瞳、加压包扎、缝合及前房穿刺注入甲基纤维素后,均得以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不可避免,但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加以控制,可以减少发生或减轻发生后的危害。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160-02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效果最可靠且深受眼科医生青睐的抗青光眼手术,但其较高的浅前房发生率也同时困扰着手术者。严重的浅前房可导致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周边前粘连和瞳孔缘后粘连、并发性白内障及青光眼手术失败等严重后果。本文结合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对236例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原因、预防及处理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术236例(312眼),其中,男性87例(104眼),女性149例(208眼)。年龄42~78岁,平均56.5岁。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96例(258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28例(36眼),开角型青光眼12例(18眼)。

1.2 手术方法

为保证巩膜瓣厚度的均匀,我科采用隧道刀潜行分离的方式制作巩膜瓣。其中,常规小梁切除术229例(305眼),Phaco+IOL+小梁切除术7例(7眼)。

2 结果

2.1 浅前房的发生情况

本组236例312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48例65眼,发生率为21.2%,均为低眼压性浅前房。

2.2 浅前房的分级

按Speath分级法[1],Ⅰ度:中央前房形成,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Ⅱ度:除瞳孔区外,全部虹膜表面与角膜内皮接触。Ⅲ度:前方消失,晶状体前囊及虹膜前表面均与角膜内皮接触。本组65眼中,Ⅰ度浅前房38眼,Ⅱ度浅前房21眼,Ⅲ度浅前房6眼。

2.3 浅前房发生的原因

①滤过过剩42眼,表现为Ⅰ度或Ⅱ度浅前房,滤过泡隆起,眼压低,发生率为64.6%。②脉络膜脱离7眼,滤过泡扁平或无滤过泡,浅前房多为Ⅱ度或Ⅲ度,发生率为10.8%。③结膜瓣瘘3眼,表现为无滤过泡,Ⅲ度浅前房。Speath试验阳性,发生率为4.6%。④原因不明的浅前房13眼,表现为Ⅰ度或Ⅱ度浅前房,滤过泡扁平,眼压低。Speath试验阴性,发生率为20%。

2.4 浅前房的发生时间

术后次日换药时即发现为浅前房者56眼,占86.2%;2 d后发现为浅前房者9眼,占13.8%。

2.5 浅前房的预防

①原则上不使用丝裂霉素。②巩膜瓣厚度不低于巩膜全层的50%。③术中恢复前房有渗漏时,巩膜瓣要加置可拆缝线。④结膜瓣撕裂时必须严密缝合。⑤根据巩膜瓣的大小、厚薄,可适当调控小梁切除的范围。

2.6 浅前房的处理

常规散瞳,单眼或双眼加压包扎,修补结膜瘘,运用高渗脱水剂。1周后前房仍不能恢复,且伴有角膜内皮浑浊者,考虑手术干预。本研究试行巩膜瓣缝合加前房穿刺注入甲基纤维素,取得较好疗效。通过上述处理,全部患者前房恢复,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特别是滤过性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报道称其发生率为4.8%~70%[2]。因为手术者手术方法的差异,使浅前房的发生率也产生了很大差异,而笔者认为浅前房发生率的高低,并不意味着手术成败的高低,相反,很多手术医师更乐意看到Ⅰ、Ⅱ度浅前房的发生,本组的发病率为21.2%,这可能与施行术中干预措施相关,此外,笔者还根据患者的年龄、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的厚度来调控巩膜瓣大小及厚度。

本组病例中,滤过过剩是浅前房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占64.6%,可能原因仍然为巩膜瓣弥合欠佳,也有个别为过早拆除了调控缝线所致。此组多为Ⅰ、Ⅱ度浅前房,通过散瞳、局部加压后,3~5 d恢复,预后良好。脉络膜脱离也是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占10.8%,多因为术前眼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且眼部反应较重所致。通过散瞳,加压包扎,运用高渗脱水剂及大剂量皮质激素,前房得以恢复。结膜瓣瘘较少见,但本组也有4.6%发生,由于老年患者结膜退化萎缩、脆弱或患者不合作致术中结膜撕裂等所致。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多采用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而对于发生结膜瓣撕裂者,应严密缝合修复。另外,本组中有20%的浅前房发生无明显原因,可能由房水分泌不足引起,或由于我院条件限制,未查明原因。但因均为Ⅰ或Ⅱ度浅前房,无浅前房所致的并发症产生,故未予特殊处理,且前房均在1周左右恢复。

对于Ⅱ度以上浅前房,持续1周未能恢复者,应采取干预措施,及时查明发病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3]。本组浅前房患者中,有2例1周仍无前房,且出现角膜内皮浑浊,本组进行手术干预,在表面麻醉下暴露巩膜瓣,并在其上、左、右侧各间断缝合1针,并给予前房注入甲基纤维素0.2 ml,加压包扎,次日前房恢复,出院时眼压控制良好,获满意疗效。

本组病例中行Phaco+IOL+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无浅前房发生,亦无高眼压性浅前房发生。

综上所述,术后浅前房的发生虽然是手术者不能完全掌控的,但是,如果能够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环节上加以注意,完全可以把浅前房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而术前的眼压控制、术中尽量减少无谓的损伤和术后的严密观察、及时处理都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手术者的能力和手术器械的优劣也是影响手术成败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周文炳.临床青光眼[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1-473.

[2]高仕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J].临床眼科杂志,2006,5:398.

[3]黄琦.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及处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34.

(收稿日期:200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