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邂逅文学大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邂逅文学大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

与文学相遇,我们认识了李白,结识了杜甫;我们聆听朱自清的诉说,感悟林觉民的人生。文学,引我们前行;文学,将我们提升。但倘若没有那些文学大师,我们与文学便不会如此亲近。与文学大师的相遇,注定会是我们人生中最美丽的一次邂逅。让我们欣赏他们的风采,体悟他们的精神,追寻他们的脚步,走进文学的殿堂吧!

选文1

与文化大师的雨中邂逅

在雨天和海明威相遇

高维生

一整天,雨停一阵子,又下一阵子。没有风,雨就不能乱跑了。窗子可以敞开,一个人坐在窗口,听秋天的雨,用语言是无法描述的。也许秋雨陡增了一层忧郁。这一天,情绪湿淋淋的,有一种失落感。

每到星期天,我都会整理书房,把读过的书重新摆放到书橱中——写字台上堆满了书,我读书的地方都被侵占了。十年前,我在书店买了一套《海明威文集》。我们一起相处多年,每天都能见面。其中《不固定的圣节》我读过两遍,书中的文字与人的情绪相通,每一次的阅读,感受都不一样。今天不知为什么,我又想重读这本书,在远去的巴黎,寻找海明威的身影。

在圣米歇尔广场的边上,有一家咖啡馆,海明威经常去。这一天,是巴黎的深秋,枯叶被风雨卷走。海明威不想回到自己冰冷的屋子里,他走在街道上,看到了潮湿的、发黑的路面,小店铺关了门,魏尔伦去世的那家旅馆也静静地立在雨中。海明威顶着风雨,走到了自己熟悉的那家咖啡馆。

海明威推开门,像回到家里一样,把旧雨衣晾在衣架上,并把自己的毡帽随意地放在椅子旁的架子上。咖啡馆非常干净,充满了暖意,侍者端上热咖啡,海明威拿出笔记簿和一支铅笔,在这里写他的小说。海明威用铅笔写作,在写作中间不时地停下——磨秃的笔芯中断了文字前进的脚步,要重新削尖铅笔。海明威不是用小刀削铅笔,而是用卷笔刀,削出长长的螺旋形的木片,落在盘子里。我对铅笔有特殊的情感,这可能和童年时的经历有关。现在我每天也使用铅笔,读书时看到重要的段落,在下面画一道波浪线,重读或查找资料时,不用费很大的力气。这个习惯已有多年了。我倚在床上看书,铅笔夹在耳朵上,像木工师傅做活。读书和做工一样要用心,必须付出真情实感。我选择铅笔,要求极严格。削铅笔的时候,就像在修理农具,情感与器具融入一起。在后来的日子里,一起同甘共苦,去经历沧桑的风雨,读一段段感人的文字。

书中的巴黎,和现在的季节差不多,却永远地凝固不动。而我坐在书房中,不是咖啡馆。窗外的雨暂时停了。楼下有一片空地,夏天种满了青菜。这时黄花败落,秧蔓枯瘦,叶子变黄,失去了饱满的汁液。不大不小的雨把秋虫的叫声清除得一干二净,我看到秋雨收割残夏的情景。

海明威还坐在咖啡馆,喝了一口咖啡,写下一些文字。“透过史密斯家的后门,向外面眺望,穿越湖边的树林,剪去纠缠的景象,莉芝在想念吉姆·吉尔姆。”他沉在密歇根州北部——那里发生的动人的故事中。海明威在小说中写到酒,他感到自己有一点口渴,便向侍者要了一杯朗姆酒。这时,有一个姑娘带着一身雨意走进了温暖的咖啡馆,选了临窗的位子坐下。海明威注意到了她,把她比做一枚“刚刚铸就的硬币”。海明威有些乱意,很想把她写进作品中。海明威说:“我见到了你,美人儿,不管你是在等谁,也不管我今后会不会再见到你,你现在是属于我的。我想,你是属于我的,整个巴黎也是属于我的,而我属于这本笔记簿和这支铅笔。”我曾经说过,海明威不是来消遣的,而是以作家独特的目光观察、了解复杂的巴黎社会,记下清苦而难忘的日子。海明威的叙述朴实,现代人少有他的冷静,他的情感像隐藏在海水之下的冰山。他的作品让人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什么是友谊。

许多过去的事情,即使字里行间落满了岁月的灰尘,但只要轻轻地抚去,那些人和事便会清晰地浮现。我们似乎回到久远的巴黎,闻到了咖啡的香味,又一次看到了端着高脚杯,喝酒凭窗远眺的艺术家。

我合上书,把遥远年代的巴黎和海明威埋在书的深处。我收回思绪,离开了旧巴黎的咖啡馆,让海明威安静地独坐。我变换了一下坐姿,让身体舒适一些,头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让秋雨之声欢快地涌过来。我中断了阅读,静静地听雨,度过一个漫长而美好的下午。

(选自“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网”2012年2月24日,有删改)

含英咀华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书中与海明威相遇的经过,“我又想重读这本书,在远去的巴黎,寻找海明威的身影”“我合上书,把遥远年代的巴黎和海明威埋在书的深处”。作者用梦幻般的笔调写了自己与海明威在精神上的交往。“雨”作为线索贯串全文,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暗示了“我”心情的变化。文章开头写雨,照应标题“在雨天和海明威相遇”;交代“我”整理书、看书的环境,为“我”之后的神游营造意境;与旧巴黎深秋的雨天一致,创造了“我”与海明威相遇的机会。书中的巴黎处于秋季,下着秋雨;雨中的咖啡馆和美丽的姑娘定格在了海明威的书中,成为永恒;而海明威的人格魅力与文学成就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也成为永恒。作者的思绪在现实与书本中转换,每一次转换都开启了作者新的思路,十分自然。

思考练习

1.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为什么要用很多文字来写关于铅笔的一些琐事?

2.文章第六自然段中,“我想,你是属于我的,整个巴黎也是属于我的,而我属于这本笔记簿和这支铅笔”有什么深刻含意?

3.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中“我中断了阅读,静静地听雨”一句有什么作用?

选文2

文品亦人品

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君子”在这个时代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唯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注]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更恰当具体。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爱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合,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分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