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八节 行动描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八节 行动描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行动描写,也叫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认识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成功的行动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可以推动文章故事情节的发展。行动描写的范围很广,如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生产劳动时的动作、文娱体育中的动作、军事活动时的动作,无所不可。但是,无论描写何种行动,其目的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因此,同学们在描写人物的行动时要做到:

一、抓住人物的行动特点描写

人物的行动与他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有关,也与人物所处的情景、环境有关,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要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实事求是地写。

二、结合神态、语言等具体描绘

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仅要交代人物在“做什么”,还应当交代清楚人物是在什么情境、什么背景下做的以及怎么做的――写出人物行动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

三、行动描写要有条理性

人物的行为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对人物进行行动描写时,要思考人物行动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的先后次序,然后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

著名的江民杀毒软件创始人王江民,因小儿麻痹而导致终身残疾,但他凭借自己坚忍的努力缔造了中关村的传奇,于2010年4月4日不幸逝世。他虽然走了,可是他的精神却将继续指引我们前行。

王江民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家庭,3岁时感染了小儿麻痹症,病愈后落下一条病腿,他自己下不了楼,一下楼,就从楼顶滚到了楼梯口。从此他不能和小伙伴一起奔跑、跳跃。下不了楼的王江民每天只能守在窗口,看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寂寞时,他拿一张小纸条,一撕两半,将身子探出窗外,一捻,往楼下“放转转”。在很长的时间里,王江民都有自卑的感觉,觉得自己是社会的弃儿。他拖着那条不灵便的腿,经常被人欺负。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条不方便的腿又被人骑自行车压断了一次。

当时自行车是唯一的出行交通工具,会骑自行车也是成功的标志,于是王江民把自己的第一步,就确定为要像正常人一样,学会骑自行车。可是因为他的腿不方便,没劲,站不稳,站、走都需要支撑物,这样骑自行车上车时一只脚就站不住,于是他就先不学上车。而是先把自行车放稳后(过去的自行车有一个支架),先爬上去。然后身体向前一使劲,自行车就开始向前走。可是刚开始脚没有跟上踏起来,另一只脚踏脚踏板又没劲,自行车就又倒了,他就摔了下来,而摔下来时,脚又站不稳,就会连车和人一起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可以说,他学骑自行车就是在不断摔倒中学会的。

在千万次摔倒之后,王江民终于征服了那辆看似无法驾驭的自行车。他终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骑车外出了,那一刻,他感觉到残疾不能阻挡自己的理想,不能阻碍自己干任何事。

(选自苗向东《战胜自己,你将赢得世界》)

选段描写了王江民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动作,在3岁时王江民感染了小儿麻痹症,作者运用了“滚”“守”“看”“探”“捻”等动词,表现了王江民当时的自卑和寂寞的状况,但作者显然不是只为了描写而写的。从王江民之后的学骑自行车时一系列不放弃的动作描写,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王江民在事业上的成功与他这种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战胜自我缺陷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二回)

我们在对人物的行动进行描写时,要求能准确运用词语。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选段文字是描写武松打虎的相关情节,作者通过“劈下来”“抱起”“跳”“退”“丢”“揪”“按”“踢”“揪住”“只顾打”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把武松打虎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同学们要精选动词,准确使用词语,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刻画写出来。

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指着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

(选自丰子恺《做父亲》)

丰子恺是一个极富有童心的作家,他曾经说过:“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看着这样的话语,再读上面的文字,你就能读出一片烂漫美好的童真来:孩子们听说卖小鸡的来了,他们放下笔,“飞奔”下楼,元草摔了一跤,爬起走出大门口时是“且跳且喊”,看见了可爱的小鸡时“许多小手伸入笼中”“几乎要隔网捉住它”……这就是孩子,他们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富有欲望,却不能抑制。丰子恺选择了几个最能展现孩子特点的动词写出了孩子们的可爱。

一、扩写下面一段文字,要求加入适当的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性格。

我们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

示例:我们脱下衣服,走到水里,这可不像在岸上。开始游泳时我两腿发软,身体好像漂来漂去。我感觉自己有些吃力了,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夹住爸爸的腰部,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休息了一会儿,再游时,我才壮着胆,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接着两脚再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好像下半身浮了起来。反反复复就这样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

二、在对人物动作进行描写时,既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请把下面颠倒的句子,按顺序重新排列好,整理成一篇短文。

炒鸡蛋

①这时,油锅腾起油烟子。②就这样,炒鸡蛋做好了。③只听啦一声,他把鸡蛋倒在锅里。④他往碗里打了三个鸡蛋,撒上盐,用筷子搅匀。⑤很快,端起锅抖了两下,锅里的鸡蛋翻了两个过儿。

示例:④①③⑤②

三、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是不同的。下面展现的就是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情形下吃西瓜的场面,请你在括号中填写适当的动词来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A.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 )一小片来,细细地( )着,轻轻地( )着,慢慢地( )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表现战士们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的自豪感。)

B.小妹妹( )一块西瓜就往嘴里( ),( )着、( )着,两腮鼓得像两个乒乓球,鼻子和下巴都沾满了瓜汁。(表现出小妹妹是一个性急的“小馋猫”。)

示例:A.捏起 端详 闻 咬

B.抓起 塞 吮 嚼

四、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就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人物行动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要有先后顺序,逐一、连贯地写出动作来。依据例句给出的中心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动作,把内容写具体。

1.中心句:小松开始爬竿啦。

2.中心句:小红走出教室,奔向雨中。

示例:1.小松开始爬竿啦。只见他纵身一跃,用力抓住竹竿,像敏捷的猴子,迅速地爬了上去。不一会儿,他就爬到了竿顶。多高兴啊,他笑着向下张望。

2.小红走出教室,站在走廊里,抬起头,望了望越下越大的雨,猛地缩回胳膊,踮起脚,向雨中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