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安的“富通”教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安的“富通”教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波在以各种方式蔓延,中国平安巨资持股的宣通集团持有雷曼兄弟债券,致使平安出现巨亏,中国平安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要不是让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花了那么多钱上了一堂课,富通这家远在欧洲的金融集团,永远不会像现在这样为中国国内市场所关注。现在,马明哲也许要感谢A股投资者和审批环节。若不是过去一年他们的压力和谨慎,平安损失恐不仅如此。

A股压力

去年11月27日,平安高调宣布已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富通集团约4.18%的股权,成为富通单一的第一大股东。马明哲当时表示,这对中国保险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当时市场对此还是比较看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富通在交叉销售的优势的确比较突出,而这方面也是平安花了大量心血进行打造的。

数月后,平安出人意料地公布了一个在未来多少年里都不会被市场遗忘的1600亿元“天量融资”方案,从而引发了A股对再融资的一片骂声。尽管当时各方对平安想拿这笔钱做什么而感到好奇,但大家都坚信平安肯定计划把这么一大笔钱投向海外进行收购,并且坚信也只有ING、保诚、AXA这些大家伙才能配得上平安的胃口和眼界。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预期”,平安的天量融资方案还是在一片质疑声中高票通过。不过后来还是迫于市场压力和承受力,平安最终在5月份时表示,将在往后的6个月时间里不再考虑A股融资方案。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上千亿元资金投向海外,可以想像到的是,在目前的全球行情下,将意味着出现更大的亏损。

二次“出海”

在平安完成了对富通入股后的几个月里,随着次贷风波由美国向欧洲迅速蔓延,富通只能苦于招架。不过,此时的马明哲依然对欧洲市场充满憧憬,于是就有了和富通签署全球资产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相关协议,这同样是一笔大生意。

今年4月2日,平安和富通正式签署协议,以人民币240.2亿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旗下的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的股权。这次交易平安同样采取了现金支付方式,不少分析人士大呼“没想到”。马明哲表示,平安将借此迅速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及QDII的业务平台,并利用双方的分销网络,延伸到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场。

但次贷危机下的各国市场没有“完卵”。当时担任平安此项目独家财务顾问的摩根大通如今正在忍受煎熬,而担任富通独家财务顾问的美林现在已经消失在华尔街上。这也引出一个思考,涉及金额如此大的一笔交易,当初的尽职调查是怎么做的?

10月的第一周,对平安和马明哲来说,并不好过。10月2日,平安对外宣布,将终止投资富通资产管理公司,理由是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和状况,估计成交的先决条件无法完全满足。从4月2日到10月2日,在这整整半年时间里,这个当初被马明哲寄予厚望的投资项目,最后还是以“一场空”来收场。

马明哲现在也许还要感谢这其中的某些环节: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上耽搁了,从而使得这笔钱没有被“及时”地投出去。

榜样无存

取消在富通资产管理公司中的投资,并不意味着平安和富通的故事就此终结。

荷兰政府于10月3日宣布,将收购富通集团在荷兰的全部银行和保险业务。富通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中已经束手就擒。之后,平安拟在2008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对富通股票投资进行人民币157亿元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之后,富通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10月中上旬,富通宣布比利时政府和法国巴黎银行分别收购富通银行在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所有银行业务。至此,富通完全退出了“银行”的序列,仅仅保留了部分保险业务。

至此,马明哲在当初想向富通学习银行保险业务、交叉销售、资产管理的希望全部落空。

马明哲在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给公司员工的信件中强调,损失计提是一次性的,对利润的影响只在当期体现,并且将投资失利原因归结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普遍大跌。

瑞信的研究报告很是中肯:从经营角度来看,鉴于对富通的投资结果,平安还是应专注于主业,以此来恢复投资者对其业务模式和管理团队的信心。截至10月15日,平安对富通高达239亿元的巨额投资现在已接近乌有――不足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