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厚积薄发 触类旁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厚积薄发 触类旁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三学子已进入迎战高考的关键阶段,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拼命做题,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顾此失彼,自认为抓到一点是一点。如何查漏补缺,夯实相关的高考知识点,提升综合应考能力?笔者结合执教高三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抓纲务本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下称《考试说明》)是2014年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考生首先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其次应该关注题型示例。不但要对整个试卷的结构了然于胸,而且要看出今年高考语文的命题思路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语文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对照《考试说明》,有利于复习时明确目标,形成知识网络,答题时寻找到解答的依据。因此,考生要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做到条分缕析,然后依据专题进行扎实有效的系统训练,使之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例如要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就要熟悉诗歌的基本常识和一些作家作品的风格流派,还有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烂熟于心,才能化为己有。

课本是掌握方法的起点,形成能力的原点。临近高考要回归教材,巩固各个知识点。尤其是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许多基础性的文言实词都在课本之中,即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却在课内。文言翻译涉及的一些句式,如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和四种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基本都能在高中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点。建议把高中课本注释中的常见字词,特别是《史记》选读中的重点实词进行整理,触类旁通,实现课内向课外迁移。

不少考生对铺天盖地的复习资料不加鉴别,只相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注重识记轻视阅读、注重资料轻视教材、注重语基轻视作文、注重课内轻视课外,结果事倍功半。多读、多背、多看、多写,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方能厚积薄发

二、查漏补缺

在第一二轮复习的基础上,高三学子要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大盘点,找出知识上的缺漏和能力上的不足,确定自己的那一块“水桶的最短木板”。可以翻阅做过的试卷,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设法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做错,以便总结教训。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第一、第二小题一般考查辨识字音与字形的能力。拼音选择题作为高考第一题,做得顺畅能让自己开考后或许有点紧张的心情很快平静下来,所以对字音的复习尽量不要有疏漏之处。复习拼音专项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运用卡片整理出来反复强化,或通过联想、对比等方法巧妙记忆。

语音,其实大多数是可以根据语意辨别的,较为生疏的一般是正确的。要关注那些极其相似的词语,如“和”在“和稀泥”中读为huò,在“和泥”中则为huó。字形,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有些要结合语境才能加以辨析,如挖墙脚、神志不清不可写成挖墙角、神智不清,而墙脚、墙角、神智、神志皆是正确的。

成语辨析,既不会考查过于生疏的成语,也不会考查过于通俗的成语。考生在积累一定量的成语的基础上,还要知道成语使用经常会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包括只看本义、褒贬错位、用词过大或用词过小等。

标点往往有规律可循,如冒号是否一管到底,句内括号有无遵循就近原则,等等。

语病辨析主要按以下六类设题: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考生要对这六种类型产生敏感度,答题时能够辨明选项的错误类型,正确率将大大提高。

语言表达题一直是出现“新”题的地方,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块“试验田”,很多新的表达题都在这里尝试过。其题型大体有如下几类:一是概括类,给出一段文字让考生确定一个标题,或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提要,或提取几个关键词,或下定义等;二是分解类,给出一个概念及其相关情境,让考生按要求写一段文字;三是改造类,让考生按要求改写,主要是句式改变;四是模仿类,即仿句(形式、内容);五是填空类,给出画有横线的语段,要求考生填写得体的文字,有时候画横线的部分在语段的开头与结尾;六是调整类,命题给出的文字思路有混乱现象,要求考生予以调整,既可以调整句序,也可以增删相关语句;七是修改类,让考生按要求修改一段文字,包括修改用错了的标点符号。考生对其中的哪类不太有把握,就要重点突破。

课内名句名篇的默写不能丢分。高考常见名句名篇默写篇目已锁定,且分值安排基本是高中4分,初中2分,课外名句2分。考生要将每篇内容在背熟的基础上至少认真默写一遍,然后仔细对照,记忆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漏或颠倒顺序。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僻字已留心,但对一些常用字反而易混淆。如将苏轼《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的“挟”误作“携”。名篇名句中的同音字、通假字和虚词,要在复习材料上做记号,不要提笔忘字或遗漏。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是不少考生的瓶颈。考生除了例题分析与实战演练,还要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对不同的文本阅读会考什么以及注意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考查散文、小说的阅读。要正确回答,尽量少失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题干,揣摩出题人意图。二是条分缕析地去答题。三是善于积累答题术语。四是注意阅读重点,现代文阅读中比较容易出题的地方一般是第一段、过渡段或最后一段,另外还要注意细节描写段,议论、抒情段以及转折词语。五是作答时尽量从原文中找答案,同时考生也要总结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如解答语句在文中的作用题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结构的作用,在开头多为铺垫、引领、烘托、渲染等,在文章中间多是过渡、呼应等,在结尾多是点题、深化、升华主题等;另一方面思想内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或作品的某种中心思想等。这一类题目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一是讲清楚它的意思,二三句是分析该句在它所处层次里内容(作者情感)与结构上的作用。

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从各地高考试题呈现的要求看,都在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四种能力更是考查的重点。考生要全面熟悉文体,夯实阅读基础。

三、掌握技巧

考生应该一看到题目就能明确试题类型、答题基本思路,掌握答题方法并熟练运用。

文言文翻译具有一定难度,它的赋分点至少有如下四点:一是词的古今异义,包括通假字;二是词类活用;三是文言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四是文言修辞。考生在翻译时应力求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先将关键字词翻译到位,切忌大而化之。实际上句子翻译的采分点就在一两个关键字词的准确翻译上,遇到把握不准的字词时,试着将单音节换成双音节,揣摩是否有活用现象,然后看句式或语序,最后补足省略成分使句子通顺。修辞句的翻译易被考生所忽视,例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之中的“藩篱”,不能译本义“篱笆墙”,应译为喻义“边防”;“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之中的“布衣”,不能译其本义“穿粗布衣服的人”,应译为借代义“老百姓”;“主人下马客在船”应把互文翻译出来“主人与客人下了马,又上了船”。此外,文言文选择题中对实词的考查以及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往往考查的是“错误”的一项,这两题中正确的选项对其他题目的解答也有所帮助。

再如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在答非所问、表意不明、分析不透、遗漏要点方面容易丢分。考生要强化“问题意识”,即从心理上养成捕捉“问点”和“关键词”的意识,一读题目,自然而然地关注这些要素,而不是在整道题目上从头到尾“游来游去”,更不能在无用信息上兜圈子。首先要借助信息整体感知,快速了解文体、背景、基本内容及框架结构等,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认知;其次,全面准确地理解题目,找准题目涉及的段落,联系上下文圈点勾画,确定有效信息区域;最后用准确、清晰、明白的语言作答,既要结合原文又不能照抄原句。考生要善于构建相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模式,掌握规范的高考主观题答题策略:“有问必答,分点作答;先总后分,多点短句。”

小说三要素往往是命题者设计题目时的三个角度,考生在答题时不能将三要素割裂开,而应该从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上,寻找“得分点”。如人物形象分析,就应该联系具体情节、故事背景分析,避免空洞抽象;如情节作用分析,就应该思考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现象”等有何作用;再如环境描写的用意,也可以从“表现人物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思考。揣摩“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探究题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的题型。考生做探究题要注意把握好开放性和限制性的关系。和一般主观题相比,探究类试题最大的不同就是其答题更具开放性,即答案的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然而,探究类试题的开放绝对不是无“原则”的开放,尤其是“个性解读类”,如果忽视甚至无视文本,只是一味张扬“个性”,突出“创意”,答案自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知道,立足文本的探究才是“合理” 的探究,紧扣作品的答案才是“有效”的答案。

新材料作文目前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它一般会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的范围作文”的要求,对考生的审题、立意进行了规限,避免考场作文的宿构或漫无边际发挥。考生要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从材料的整体着眼,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把握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和价值倾向,提炼出恰当、精准的论点。不妨将命题者提供的材料仔细阅读两到三遍,用笔画出关键词句,并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果溯因、由实及虚的分析思考,拟写出有深度的观点。新材料作文允许对材料进行多元解读,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形成不同的观点,整理出两到三条比较合适的中心论点,但是在正式写作时必须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适当筛选,选取一个新颖的、有针对性的立论角度,“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

四、培养习惯

有些考生在高考冲刺阶段会非常紧张,担心、焦躁不安等各种负面情绪接连出现。此时,要对自己有信心,学会自我暗示,对自己说:“我很强!”有了自信,才能有应考的良好心理状态。同时要善于通过找朋友聊天、倾诉,参加文体活动等来发泄负面情绪,学会自我情绪调节。

此外,“习惯出能力”,考生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

制定冲刺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冲刺阶段要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专题巩固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建议考生每天花二十分钟复习基础知识,每周做两份综合试卷。在老师帮助下选择一些质量高的模拟卷,进入模拟情境,从应试心理、时间分配、节奏掌握诸方面进行调试,提高得分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适度的紧张状态中,发挥出最高水平。

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冲刺阶段特别要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可以根据“成人”“成才”“成功”等话题分类准备一些素材,也可以搜集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写作时选择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对于自己曾经拿到高分的得意之作认真加以揣摩,领悟得到高分的技巧,做到举一反三。冲刺阶段仍然需要养成读书看报、勤于练笔的习惯。每天安排二十分钟阅读《视野》《文摘》等刊物,学习他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借鉴其他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碰到好的句子就摘抄或识记下来,特别是精彩的开头、结尾,颇有文采的抒情描写句子和言简意赅的事例。坚持每周写一篇作文,重点加强对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在不断对比、借鉴和修改中汲取写作养分,催促灵感的生成,完成“积累―消化―模仿―提高”的转化过程,相信持之以恒定能练就“生花妙笔”。

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无论是主观题的解答,还是写作,都要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有的学生平常写字很潦草,到高考时才规规矩矩写,时间是否来得及?备战高考的日子就要端正书写态度。书写既要快速,还要美观,卷面要能给阅卷者良好的第一印象。

总之,高考是人生一次重要的历练,越是接近巅峰,越是困难重重。在紧张的备考中,考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我们相信,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支配下,辅之以合理的策略、高昂的斗志,广大考生必能在高考中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顺利跨入理想的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