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NSK打破独资惯例 外企迈出在华战略第二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NSK打破独资惯例 外企迈出在华战略第二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球第三大轴承巨头nsk对中国摩士的收购,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一场危机正在临近。

“脚步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响了。”王全清表情严峻,缓缓说道,“许多中国企业可能还没意识到,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

在过去的七年里,中国轴承工业拥有年均两位数的飞速增长――2012年,中国轴承工业销售收入达1420亿元,2005年,这一数字仅为620亿元。在这样一份成绩单前,作为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全清本应高兴才是,为何反而忧虑重重呢?他所说的“巨大的挑战”,到底是指什么?

话,要从不久前的一宗“中外联姻”谈起。

NSK的扩张路

在外界普遍对经济增长预期不太明朗的情况下,NSK的“收入倍增”计划显得颇为大胆:到2016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增加一倍,达到2000亿日元。

2013年2月2日,一场庆典仪式在宁波南苑环球酒店举行。签约的双方,一方是全球第三大轴承巨头日本精工株式会社(简称:NSK),另一方则是小有名气的中国民营轴承企业宁波摩士集团。

这是一份具有“含金量”的合作,根据协议,NSK将以10多亿日元的价格购入摩士集团25%的股份,双方将在轴承的生产及销售业务方面进行资本合作。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举将使得NSK超过摩士集团的创始人李罡,一跃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NSK创立于1916年,在日本率先推出最初的球轴承以来,一直致力于各种轴承的研究和开发。自1992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起,NSK便开始在中国开疆拓土。此后,跟随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NSK在中国的业务也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NSK在中国国内已拥有12个生产据点,并建有除日本以外最大规模的海外技术研发中心。

“在中国,NSK已经超过哈轴、洛轴等本土企业,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轴承厂家了。”某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而此番入股摩士,则彰显了NSK在中国加速扩张的决心。”

其实,这并不是双方的第一次联手。早在2012年4月,NSK就悄无声息地与中国摩士集团达成协议,购入了后者旗下公主岭轴承有限责任公司10%的股份,从而推进了双方面向中国市场的合作。

令人好奇的是,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里,NSK在中国一直秉持“独资”策略,且看上去运行良好;如今,它为何一反常态,开始选择与中国企业“联姻”呢?

NSK与摩士的合作颇为神秘,记者曾致电摩士和NSK寻求采访,均被拒绝。不过,事后NSK官网上了一则关于与摩士合作的公告,我们不妨从中寻找些蛛丝马迹。

“今后,无论是NSK固有的世界最高产品质量的高端产品市场,还是中国等新兴国家急剧扩大的中端产品市场,NSK都能全方位的满足市场需求。” NSK代表执行役社长大男对与摩士集团的合作寄予厚望,而支撑其信心的,是与公主岭轴承公司短短数月的合作里取得的成果,“NSK在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制造、中国市场信息、新市场的开拓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推进了现地化业务的发展。”

至此,NSK的目的已经可以窥知一二,“全方位”无疑是其扩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词,NSK不但要巩固其高端市场,而且要入主量大面广的中端市场。或许,正基于此,NSK才会提出如下倍增目标――“到NSK公司创立100周年的2016年,将在中国的销售额增加一倍,达到2000亿日元”。(据此测算,2012年,NSK在中国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左右,约占其全球总销售额的七分之一。)

摩士集团是一家总部设在中国浙江省宁波市的民营轴承厂家,旗下现拥有7个工厂,其办公仪器用小型轴承的市场份额在中国位居前茅;近年来,也通过收购等将触角扩展到汽车用轴承、机床、风电等大型轴承领域。据了解,摩士所覆盖的这些领域,基本上属于之前NSK并未涉足的中端市场;显然,通过合资,NSK可以快速切入进来。

当然,在摩士集团看来,这也会是一场“双赢、共创未来”的合作。近年来,摩士集团的发展并不顺利。2007年,申请IPO遇阻;2008年,金融危机又重创了其引以为傲的出口业务;2012年初,董事长李罡在公司内部作了《重拾信心,坚定不移搞转型》的讲话,表示要“继续做好上市准备工作”;2013年初的公司经济工作会议上,其副总裁的一句“抓扭亏稳增长”一语道出了目前摩士的部分困境――亏损,缺钱。而通过和NSK合作,不仅可以获得一笔应急资金,还能在学习中提升摩士的产品质量及综合竞争力。

“入股摩士只是NSK在华深度扩张的第一步,NSK还在酝酿更大手笔的动作,以图在中国中端轴承市场抢滩登陆。”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机电工业》。

在华战略第二步

中端市场不再是中国企业的避风港,而正在成为中外企业肉搏的角斗场。

一个不得不思考的棘手问题是:一旦外资巨头们大举进入中端市场,凭借其品牌影响力,是否会势如破竹、从中国企业手中夺取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有人想“抢滩”,自然有人要来“护岛”,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长期以来,外资企业给我们的印象向来是:他们生产着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雄据中国高端市场。一直奉行“撇脂战略”的跨国巨头们,何以开始“自降身价”,尝试进入之前所不屑、利润较薄的中端市场?

“近年,在中国,除了如NSK等日系以及欧美企业为中心生产的高端轴承市场以外,中高端市场的产品需求也在急剧扩大。”在新闻通稿中,NSK这样解释与摩士集团进行资本合作的理由。可见,NSK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端市场的商机,他们相信,在中端市场的扩张将会让他们获得巨额利润。而此番借与摩士集团的合作,正式吹响了向“中端市场”进军的号角。

据王全清向《中国机电工业》介绍,目前中国高端轴承市场中,有80%以上被外资企业所占据,中国企业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然而,高端轴承市场在总规模所占的比例只有20%左右,相比之下,中端轴承市场60%左右的份额显然天高海阔的多了。

其实,不只是轴承行业,其它工业品领域同样如此。多年来,众多中国企业的精力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外企鲜有涉足,可以说,中端市场曾是中国企业的蓝海。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积累实力与资金,日渐发展壮大,并开始琢磨着搞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试图在高端市场上与外资企业一争高下。

外资企业自然敏锐地感到了一丝威胁。于是,在尽力掌控高端市场的同时,他们开始向中端市场切入。通过人力、研发等资源、体系的本土化,生产适合这一客户群体的讲究“性价比”的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张其生意半径,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在中端阻击中国企业,使其没有足够的精力、资源向高端进军。

中端市场再也不是中国企业的避风港,而正在成为中外企业肉搏的角斗场。显然,对中国企业来说,一个不得不思考的棘手问题是:一旦外资巨头们大规模进入中端市场,凭借其品牌影响力,是否会势如破竹、从中国企业手中夺取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受此牵累,中国企业攻克高端技术难题的脚步是否会放缓?甚至,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我相信,只有被打垮的企业,没有被打垮的行业!充满竞争的环境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末了,王全清开始乐观起来,“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中国也有一些企业发展得不错,是时候和外资企业掰一掰手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