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五措并举”促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五措并举”促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自2007年以来,先后探索出农户联保贷款、行政事业单位公务人员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模式。

在《论语·颜渊》子贡问政篇中,子贡和孔子关于“信”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来,经济建设(足食)、国防建设(足兵),公信建设(民信)是立国之本,但第一重要的是公信建设。

重塑“一个”理念

制约“三农”发展的因素较多,但资金约束一直是“三农”发展的瓶颈。

在农村信用社发展历史过程中,农户“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破解“三农”贷款“两难”困局,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省联社先后探索出农户联保贷款、行政事业单位公务人员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要求农民提供担保,不符合贵州省农村和农民实际;而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手段的“农村信用工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双信”工程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的问题。在“双信”工程建设过程中,五措并举,筑巢引凤,助推“三农”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鉴于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农民收入平均水平低、发展生产资金需求大,合法有效抵押品缺失、农民金融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单纯靠法律手段维债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的实际,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克服抵押物崇拜的心理,独辟蹊径。通过调查发现,决定农户是否违约的因素,除天灾人祸等无法抗拒因素外,主要还是没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村信用社办贷门槛高、办贷时间长、借款期限设置不合理等所致,省联社认为大部分老百姓从骨子里是讲诚信的,关键在于引导。

建好“两个”机制

建好“两个”机制,一是建好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村(镇)管理机制。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初期阶段,省联社以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的评定和创建为切入点,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提供有效载体。二是建好贵州省农村金融信用县管理机制。为把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推向更高阶段,省联社以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全省第一家农村金融信用县——凤冈农村金融信用县。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贵州省金融信用市(州)体制、机制,不断把信用工程建设推向深入。

深化“三项”管理

一是深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管理。为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便、灵活、快捷”的优势,省联社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流程再造,本着“简便、灵活、快捷”和风险可控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农户范围、简化建档、评级要素、注重第一还款能力考查和评价、灵活授信额度管理、突出流程风险控制。充分体现 “能不能贷”看信用,“贷多贷少”看能力。

二是深化农村金融服务作风管理。农村信用社根植于乡土,若脱离农民群众的支持,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全心全意服务农民群众,这不仅是农村信用社工作作风的要求,更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三是深化小额信贷诚信文化管理。各种管理制度是花,企业文化是土,没有适合花生长的土壤,花期是不会长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随着业务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就越发凸显。

汇聚“四方”之力

坚持政府主导力。为了更好地支持县域及“三农”经济发展,各级农村信用社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载体,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并积极利用信贷杠杆,向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力度大,诚信环境营造好的信用村(组)、信用乡(镇)进行信贷资金倾斜和利率优惠,同时放宽对信用乡(镇)基层信用社存贷比例和信贷规模控制。

发挥农信主推力。党和政府赋予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和“三农”主力军地位以及为农民服务的职责要求,决定了农村信用社是“双信”工程建设的“火车头”。为推动“双信”工程有序、健康开展,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扬“挎包”精神,5年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可以看到信合员工忙碌的身影,“走千寨,进万村,通信息,送资金,情牢牢系着农民,根深深扎在农村……”一曲《信合员工之歌》就是信合员工真实的工作写照。

营造涉农向心力。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人缘、地缘优势,主动为政府分忧,积极搭建惠农服务平台,借财政惠农春风,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引导农民诚实守信。2007年以来,省联社不断深化与财政、林业、烟草等部门的业务合作,先后开发了“信合惠农一折通”兑付涉农补贴资金系统、“两烟”电子结算系统、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等业务产品。利用财政和利率两个“杠杆”,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

强化“五种”意识

强化做小意识。2007以来,省联社始终坚持引导全省农村信用社立足服务“三农”市场定位不动摇,树立小贷款也可以成就大事业的信心和理念,坚决扭转“舍小傍大、弃乡进城”倾向。在农村地区,坚持以农村信用工程创建为载体,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坚持“扎实做小,比例做大”。截至2012年5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444.83亿元,较2006年67.63亿元增加377.2亿元,增幅为2006年的5.58倍。2007年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80.38亿元,年平均增速40.14%;累计获得贷款支持农户540多万户,累计贷款面达69.2%。

强化夯实意识。创建基础工作是否扎实,将对农村信贷业务规模、速度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省联社在“双信”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制度设计层面,要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信调查必须进村入户;从工作纪律上,要求各级农村信用社必须俯下身子,沉下心来,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把农户建档、评级、授信等基础工作做实、做好。

强化精品意识。以“双信”工程建设为基础,全省农村信用社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内涵,逐步在全省农信系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金融特色的“六大”基础性品牌,即“农村信用工程创建”、“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民工特色服务卡”、“信合惠农一折通”、“服务跟着农民走——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网点”,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户基础性金融服务需求。另外,为进一步打牢基础品牌,2010年-2012年,省联社开展了一系列农村业务培训到基层活动。据统计,3年来,累计培训开办农村信用工程及农村信贷产品培训班40期,累计培训各层次业务骨干3450人次。

强化创新意识。为满足农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省联社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把涉农产品创新纳入每年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之中,鼓励全省农村信用社结合当地客户需求,开发量体裁衣式的信贷产品,信贷产品创新呈“百花齐放”之势,受到客户和监管部门的好评。其中省联社牵头开发创新的“致富通”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新家园”贷款3个信贷产品分别荣获2011年度农村金融时报社“最佳金融产品奖、最佳爱心公益奖和最佳社会责任奖”。其中“致富通”农户小额贷款产品在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农村信用社60年发展历程暨金融服务产品博览会上,获“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作者单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 责任编辑/张 蓓 实习编辑/张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