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谈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谈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平湖秋月》原系古曲,其旋律优美、音调婉转、明媚流畅,在其艺术魅力上具有着迷人的芳香,具有着典型的广东音乐特点,在演奏节奏上伴随着丰富的自主变化,在现在主要有高胡、笛子、古筝、钢琴、二胡、琵琶、洞箫等演奏形式,本文主要对钢琴曲平湖秋月》进行分析,去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钢琴曲;平湖秋月;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124-01

《平湖秋月》在北方的流行曲名中“闺舞”――橙橙烛影透灯纱,古画垂墙屏角花,佳丽伴筝衣袂舞,汗湿云鬓面飞霞。后流传于广东,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将《平湖秋月》以钢琴独奏的方式演绎了出来,篇幅不长,旋律自由伸展,一气呵成,在原调的基础之上发挥出钢琴音色的独特之处,运用丰富多彩的节奏,将这一曲目完美的表现出来,描绘出了我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

一、《平湖秋月》在旋律风格上的艺术魅力

《平湖秋月》整个曲目都是采用bD宫七声调式,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从旋律的开始到结束,都彰显出了中国音乐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乐曲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五声调式作品,全曲分为六段:由引子开始进入主题;从高声部进入低声部;由变奏转成高低齐奏;再从高声部转入低声部;最后进行结尾。

广东地处在南海之滨,从古至今都在与世界上的各大洲进行贸易上的往来,进行着文化上的交流,所以,在音乐方面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平湖秋月》从起源上可以看做是具有广东特性的音乐,在以钢琴进行演奏中,高低音区相对差较大,音乐的变化十分的丰富,在重点音阶上带有琵琶音的和弦。

二、《平湖秋月》在伴奏音型上的艺术魅力

《平湖秋月》的伴奏音型是“波浪式音型”,这种伴奏音型的主要特点是:在上行音阶以及分解和弦音混合组成的音线,连绵起伏、起伏自如、流畅平滑,俨然出现一副美妙的画面:“平湖映秋月茶香带墨语,转眼一丝涟漪扶醒了沉寂,波中画舫描摹水明楼御笔,棹歌舟中观素雅月影一盘棋;平湖映秋月梅屿来相依,碧波倒影残宵枯叶谁拾起,掬水凝月冷怎堪花雨,穿牖风拂面纱不懂你眉角神韵,篮舆惟我独坐怅望待天明。”

三、《平湖秋月》在和声语言上的艺术魅力

和声在调节音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在各个和弦在调性内所具有的稳定或者不稳定的作用、运动与倾向、逻辑关系等进行协调。用怎样的和声,对钢琴曲《平湖秋月》来讲都密切的关系到其风格的独创性和形象的准确性。在《平湖秋月》中,和声非常具有特点:一是《平湖秋月》在最初的演奏上都是用的D调,相对比较音色会明亮一些,但是用钢琴进行演奏的时候用的是bD宫七声调式,色调就会稍显暗淡。形成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凸显出“秋色、月色、夜色”的情调氛围。二是这种伴奏音型采用了以“宫、羽”平行调试混合音阶的平行排列方法进行演奏,使暗淡的音乐形式融入到羽调柔和的调性感之中,以至平湖秋月的特定环境和氛围烘托出来。《平湖秋月》在和声语言上,十分的注重创新性、民族性、描绘性,用钢琴这种西方乐器展现出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乐,表现出具有着中国特色风格的艺术魅力。

四、《平湖秋月》在音乐形象上的艺术魅力

《平湖秋月》的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湖”与“月”组成,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两者也具有自身特点。

(一)《平湖秋月》中的“湖”

湖由水孕育而生,水无静自动,“平湖”得以何解:在古代,有徐文长的“平湖一色万顷球,湖光渺渺水长流”;在改革开放时期,有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在现代,有徐克电影《倩女幽魂》中的“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由此可见,“平湖”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这种现象是人们内心中的“平湖”。但是在钢琴曲中所演奏出来的“湖”则是动的,与平湖所违背,但是这样能够表示其矛盾性么?其实这种表现手法是体现出同一事物的两种面貌,两者通过一个现实存在的个体,实现两种不同的现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绝伦的音乐形象。

(二)《平湖秋月》中的“月”

对月的描述永远都是宁静中带着忧伤,忧伤中带着凄凉:李白的“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马戴的“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杜甫的“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苏轼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五、总结

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它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特有的民族风格,成功的从古代艺术转向现代艺术,使人们通过聆听钢琴的演奏,让自己身临其境,去感受平湖与秋月,真正的体会到钢琴曲《平湖秋月》所表达出来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泽民.田园去将余热洒(调寄《平湖秋月》)[J].南国红豆,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