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粮食价格和农业收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粮食价格和农业收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农产品价格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粮食生产不稳定会引发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动,使粮价变动,而粮价是一种基础性产品价格,粮价上涨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引起全社会物价上涨,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因此必须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加以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计量分析,研究了粮食价格农业收入粮食产量的影响,特别是找到价格对产量的滞后影响。这对我国政府预测粮食产量,和找到提高粮农生产积极性的途径,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零售价格指数 农业收入

一、导论及问题提出

研究粮食产量问题及影响因素,一般认为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灌溉面积、受灾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等个指标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李芝兰“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选择”,载《经济师》,2007年9期。谢杰“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 载《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9期。也有学者认为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种粮与其它可行经济活动的比较收益。孙海清和王波(1999年)提出,在现实的经济体制、政策和资源条件下,农户收入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同时,学者们也发现即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外部冲击变量不仅包括粮食收入,还包括粮食本身价格、粮食生产投入品价格以及其它相关农产品的价格(种粮的机会成本)。其中,粮食本身价格又分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市场价格两种。这两种价格经过不同研究者、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孙娅范、余海鹏(1999)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比较大。有的研究报告则认为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如方福平、王磊、廖西元(2005)采用滤波法分析得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粮食市场价格变化、种水稻的效益比较等因素对稻农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单产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二、相关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中经专网。样本区间:1983~2005的年度数据。变量选择:Q=粮食产量(万吨)P=粮食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Y=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元)

三、计量模型

1.建立模型及平稳性检验

(1)建立模型以及检验模型设定误差

①将粮食产量Q作为被解释变量,粮食零售价格指数P及其五年内的滞后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家庭经营农业收入Y及其一年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如下模型:

利用Eviews进行回归后,得:

(5422.223)(30.75698)(32.88820) (33.35154) (33.81285)(28.05541) (7.615387) (8.167393)

t=(5.199648)(-0.447621)(0.033697)(0.047498) (-0.112766)(4.455952) (2.081504) (-1.036706)

=0.919068 =0.867566F=17.84530DW=1.757462

初始模型建立明显大于样本容量的承受能力,但这里是要通过检验大致地剔除变量,保留对q最有影响的变量,结果明显是要保留p(-4)和y。新模型为:

②检验模型的是否有设定误差,使用拉姆齐一般性检验。

采用为无约束模型,检验结果为

F统计量小于临界值F0.95(2,19)=3.52,不拒绝H0:=0,j=1,2,则表明不存在遗漏变量。

(2)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分别对被解释吧变量Q,解释变量P 和解释变量Y用ADF法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结果均为在一阶差分且滞后0阶的情况下平稳。

(3)进行多变量协整检验

对et 进行单位根检验,在10%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可知存在协整关系。非平稳的经济变量间有协整关系,说明相互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种长期均衡关系虽然在短期内会出现失衡,而可以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中得以维持实现。

2.建立长期模型,对于长期模型进行各种检验

(1)模型回归:

在Eviews中对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1982.170) (17.76606) (0.882976)

t =(13.85441) (6.607951) (8.911169)

=0.897742 =0.884960 F=70.23338 DW=1.795753

(2)模型的检验和修正:

分别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自相关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模型皆通过。

由以上分析可知,长期模型为:

3.建立短期动态模型

(1)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回归后得:

(301.9145) (19.28072) (3.436398) (0.234064)

t = (-1.076067) (4.968146) (4.353207) (-3.429830)

=0.823547 =0.785736 F=21.78040 DW=1.849260

et从特殊到一般检验发现et(-1)相对较好t值在5%下显著。

(2)对短期动态模型进行各种检验

分别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自相关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模型皆通过。由以上分析可知,短期误差修正模型为:

四、经济分析

由以上计量模型可知,长期粮食产量Q、粮食零售价格指数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家庭经营农业收入Y之间的计量模型为:

在短期,经过修正之后可得粮食产量Q、粮食零售价格指数P、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家庭经营农业收入Y之间的计量模型为:

通过短期和长期的计量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当年的粮食零售价格指数会对四年后的粮食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可以看出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的滞后效应非常强。从长期看,当年粮食零售价格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四年后的粮食产量就会平均增加117.3973万吨。在短期,当年粮食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四年后的粮食产量的增长量就会平均增加95.78942万吨。

第二:当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家庭经营农业收入会对当年的粮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从长期看,当年的农民经营农业收入每增加一元,当年的粮食产量就会平均增加7.868349万吨。在短期,当年粮食零售价格指数的变化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当年的粮食产量的增长量就会平均增加14.95935万吨。

第三:在短期模型中,误差项ET(-1)的系数为-0.802799,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上一期偏离越远,本期的修正量就越大,即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五、政策建议

由以上对计量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存在严重的滞后效应、而农民收入则可以比较及时的影响当期的粮食产量。因此农民对于价格信息的反应较之于对收入信息的反应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价格作为指导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具有至关重要的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我国农民对价格信息的滞后反映会造成资源配置的盲目性,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加强价格信息的传导机制,以及让农民更直观的意识到价格的重要性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从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对农产品的价格有很强的管制和干涉,例如实行农产品收购价格等。但是在长期,价格因素还是会显著影响到农民的生产行为。因此我国制定农业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应该考虑到价格的时间滞后性制定合理的收购价格,才能实现合理的农业产量,最终维护农民的利益和粮食市场的均衡。

参考文献:

[1]朱 文:“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因素分析”.《经济观察》,第7期.

[2]李芝兰,2007:“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选择”,《经济师》,第9期,2007

[3]谢 杰:“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经济问题探索》,第9期,2007

[4]马红波 褚庆全:“我国粮食生产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

[5]吴俊达 瞿 翔:“中国粮食增长的贡献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当代论坛》,第10期,2007

[6]尹成杰:“关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思考及建议”,《.农业经济问题》第10期,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