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聚焦”与“焦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聚焦”与“焦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聚焦是叙事学中的词汇,指作者描述叙事情境和事件的角度。焦点指一个句子中最重要的信息,与句法和语用有关。聚焦与焦点经常被研究者们所混为一谈,所以,本文主要区别了聚焦与焦点,并分别就两者的定义,特征和种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聚集;焦点

聚焦是指描绘叙事情境和事件的特定角度,反映了情境和事件的感性和观念立场(Gerald Prince, 2011)。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G・ Genette)把过于视觉化的术语,例如视点视角等,改为“聚焦”一词,但并未对此下明确的定义。视角或叙事视角(focalization, point of view, viewpoint, angle of vision, seeing eye, filter, focus of narration, narrative perspective)指叙述是观察故事的角度。以申丹(2004)的话说:“若要直译,point of view或viewpoint译为聚焦,seeing eye译为观察之眼,filter译为过滤器,但这些术语都可意译为视角。”热奈特之所以会将视点视角改为聚焦,揪其原因是想澄清一个多年来一直被想当然的问题,即叙述者与视点人物,谁在说与谁在看的区别。前者称为叙述者,后者称为聚焦者。叙述者是视角主体,是对叙述内容起控制作用,凌驾于叙述内容之上。聚焦者也是视角主体,但与叙述者不是同一层面,其包含在叙述内容之中,是从某一特定“视点”出发的叙述事件的观察者。在叙述过程中,叙述时间的单向性和语言的线性特征决定了叙述者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叙述某个人、事、物或其某一方面,即叙述聚焦。聚焦的作用在于以某一特定方式集中关注某一特定客体,它不仅在某一背景下激活该客体,而且还或明或暗地透露出聚焦者的观察视点。所以,谁在看涉及的才是真正的视点问题。聚焦可包含主体和客体,主体指呈现感知的聚焦者,客体指聚焦者感知的聚焦对象。聚焦者和聚焦对象之间不同的关系是聚焦的基础。

蒙・凯南认为聚焦的种类可以从相关故事的位置和持续度两个方面去探讨。从相关故事的位置划分,聚焦可分为外聚焦和内聚焦。当外聚焦时,聚焦者处于故事外,只看着故事的发生,发展,对故事的原因,人物的举动都不加解释,就像在观看一幅图画,却又不置可否,因此,外聚焦又被称为“戏剧式”聚焦。外聚焦也可以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产生。但是,由于外聚焦可能拉大叙述者与读者、人物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读者很难一洒同情之泪。又由于它是纯客观地叙事,规定的视点可能会造成它的狭隘和拘谨,这些可以通过一些叙事技巧来弥补。内聚焦往往是人物内心的聚焦。内聚焦可以借目击者之口之心,简洁地,同样也是深入地刻划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在视角的承担者以第一人称出现时,但是,在内聚焦时,因为视角的承担是作品中的人物,一般就不能随便转换或增添新的视点,因此只有视角承担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为才可以直接写入作品,而在视角承担者的视野之外则不能自由地摄入。我们可以通过以第一人称来重述故事的方式来判断外聚焦和内聚焦。

被叙述者可分为有聚焦和无聚焦。一个外聚焦者可以聚焦或不聚焦地观察一个主体,同样的,一个内聚焦者也可以聚焦或不聚焦地观察。因此,对零聚焦而言,叙述者就是聚焦者,他高高在上,全知全能,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内心的想法。他可以直接对事件和人物的行为发表议论,也可以潜入人物的内心,解剖灵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事件的整体评价,因而评价关照得比较全面。此时,叙述者用力的,不是对个别事件和人物的评价,而是这种整体评价。那些生活容量大,人物众多,情节线索复杂的大作品,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只有用此聚焦模式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才可以把各个局部有机地组织起来。从持续程度上划分,聚焦可以分为固定聚焦,不固定聚焦(两者互变聚焦)和多重聚焦。

江守义(2003)将内聚焦分为了不定式,多重式与固定式。不定式内聚焦的聚焦者为不同的单个人物,叙述者是多个限知的和。不定式内聚焦对聚焦对象和聚焦者的评价都比较全面。多重式内聚焦的聚焦者是多个人物对同一对象的聚焦,与不定式内聚焦不同,其是不同限知的和,所以,多重式内聚焦可以比较公正地评价聚焦对象。固定式内聚焦聚焦者可以是现身的单一叙述者或现身的单一人物,叙述者可以是自我全知或人物限知,所以,固定式内聚焦可以评价经验自我或主要评价聚焦对象。

焦点(focus)是指一个句子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是与预设(presupposition)相对而言的。:焦点既不是纯语用概念,也不是纯句法概念。焦点与句法、语用都有关。在确定焦点的标记性时,句法起作用;在确定焦点的具体所在时,语用起作用。

Halliday认为说话者总是把他的言语组织成信息单位( information unit)。每一个信息单位是由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和新信息(new information)组织而成。已知信息就是发话人认定或假定在他发话时存在于受话人意识中的信息,包括由上文提到的信息或可以联想到的相关信息。新信息则是发话人在发话时想要输送到受话人意识中去的信息。焦点也被称之为表达重心或表达重点,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传达给听话人的最重要的信息,或是由于表达的需要而着重说明的部分。徐烈炯明确表示,在汉语中,语序上处于句末的位置是信息焦点的常规位置,汉语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位置来表现信息焦点,只有当信息焦点不处于句末位置的时候才借助重音来标记信息焦点在汉语的答句中,所要表达的信息焦点通常要置于句末位置,这是常规手段;而利用重音标记的手段只是补偿手段。焦点可分为常规焦点(无标记焦点/宽式聚焦)、有标记焦点(窄式聚焦)和对比焦点三大类。无标记焦点的位置比较固定,它总是放在述题结束的地方。标记焦点的位置比较灵活,为了突出焦点成分,常常需要对成分的线性位次进行特定的安排。徐烈炯等(2004)用了不同的框架去解释焦点,有句法的,也有语义的。在句法方面,他们概述了Chomsky的焦点逻辑形式移位理论(Focus LF Movement),在语义方面,他们介绍了四个不同的理论框架,分别是双重表现理论(Double Access Theory),代换法(Replacive Theory),选项语义学和原位束约语义学。Lambrecht(1994)将焦点分为两大类:宽域焦点(broad focus)和窄域焦点(narrow focus)。宽域焦点指的是由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单位的形式充当的焦点,其中又可分为两类:句子焦点(sentence focus)和谓语焦点(predicate focus)。句子焦点以整个句子为焦点,句中不包含预设成分;谓语焦点以谓语为焦点,主语属于预设的部分。窄域焦点是指仅由一个句法单位充当的焦点,句子的其他部分都属于预设的范围。Chomsky (1971)认为焦点是由表层结构(PF)所确定的特征。

参考文献:

[1]Gerald Prince.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M]. 2011.

[2]Rimmon-Kenan, S. Narrative Fiction [M]. Methuen & Co. Ltd, 1983

[3]董秀芳. 汉语学习无标记焦点和有标记焦点的确定原则[J], 2003(1)

[4]江守义. 评价视野中的叙事聚焦[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6)

[5]申丹. 视角[J]. 外国文学, 2004(3)

[6]徐烈炯. 焦点的不同概念及其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J]. 现代中国语研究. 2004, (3)

作者简介:

郑洁(1983- ),女,汉族,重庆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