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前预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终身教育代表了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一个人仅仅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已远远满足不了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他将要经常迎接新时代、新知识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的唯一办法,就是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怎样才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呢·我们先听听叶圣陶先生对课前预习的精辟论述,他说:“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采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只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手,因为将来读书必须自己动手。”由此可见,预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学,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培养过程。它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事物,去开展观察、认识、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抓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首先,让学生预习要有正确的指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新课一片茫然,若教师指示不明,学生便无从下手,充其量是把该预习的内容看一遍,没有问题意识,没有思考空间,也就没有了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加以指导,定出目标,明确任务。要求作到:①阅读章节标题,以把握中心内容。②阅读计算例题,明白算理。计算例题在预习时要重视计算的过程。不同类型的题,在算式下或竖式的旁边往往都有加注,提示了例题的算理。③阅读概念教材,理解结论的由来。概念的教材,不可只注重结论,却不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这样解决问题时就不可能灵活运用。④阅读应用题教材,正确理解数量关系。预习时首先要求读题、理解题意,即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白写的是什么样的事,然后看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采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最后看过程列式解答,掌握解题的思路。
对于某一节的预习更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展现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研究问题。如《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可出示问题:①找一个长方体纸盒,观察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②请把长方体纸盒用书上的方法展开、观察,并计算出纸盒的表面积。③展开长方体纸盒,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推导方法吗·这里展现的三个问题正是需要探索的知识,让学生提前介入,这不仅不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步骤,反而能推进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质量。学生在预习提纲的指引下,不再是盲目地阅读与猜测,至少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针对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书上已经做了阐述,学生会根据概念的描述对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找出六个面,为后面的探索降低难度。第二个问题的探索虽然有点难度,但这个问题的本身带有提示,而且书上的叙述比较清楚,学生只要按照书上的操作方法,便很快发现展开的每个面和原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因而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虽然同学们得出的方法各异,恰恰是不同的计算方法,才反映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不同发展。上面的第三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只有精心的预设,才有精彩的动态生成。问题中的“还是展开长方体纸盒”,暗示着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展开,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索打开一片天地。如果学生能在这样的启发下,沿着高剪开,再展开,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侧面积+2个底面积。这样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不同的思维过程,更与后面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融为一体。这样在课前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深入的探索,也会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一种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当然,预习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度”,预习是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我们要明确:它不同于“作业”,作业是学生学习完新知识之后的巩固,“预习”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学习,既要让学生预习得有效,又不失课堂学习上的新鲜感与求知欲。
另外,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后,上课前要按照预习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使预习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的。检查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长检查,教师抽查,评出预习做得好的同学为优胜者,并给以表扬。对于在预习中对问题的理解有独到见解或是设疑、质疑的同学,更应该给予鼓励,树为榜样。以此促进学生预习的更大热情,在更大限度上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获取一种自学成功的。如开展预习竞赛,比预习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预习作业拿到课堂上展示,让优胜者感到预习成功的自豪。这样把预习自学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预习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检验和肯定,从而内心产生一种满足和快意,而这种情感又反过来促进他们再次去预习、去自学,希望得到再次肯定。这种自身内驱力启动了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得会更积极、主动、有效。这样一来,课前预习就真正地起到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促进自学能力发展的作用,为他们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插上了获取知识的双翼,使他们能成为吸取、运用知识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