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浅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浅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58-02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只有包含创造性的的欣赏和创作才是审美活动的目的。所以创造性是美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美术欣赏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发展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良好的心理。过去往往觉得美术创作需要创造力,但美术欣赏中就不需要创造力吗?如何在欣赏课中把握好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关系,培养更为主动的学生,有完整人格和正确世界观的学生,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性的人,以适应新时期的环境,是我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思索的问题。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著名理论自我实现中,全面的研究了创造性的问题。他发现几乎所有的角色和工作,都既可以有创造性,又可以没有创造性。区分“特殊天才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是必要的。前者指某些特殊领域的创造力(如作家、艺术家、科学家、诗人等),这些马斯洛称之为“传统领域”的创造力是与天才、勤奋和专业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更多地是由人格造成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显露出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让我们重新来认识和理解审美创造力和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从而来指导审美课堂教学,开拓崭新的思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的本质方面是一种特殊的洞察力,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创造力的本性。第二,马斯洛论证的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特点及审美高峰体验的特点:“是自发的、不费力的、天真的、自如的,是一种摆脱了陈规和陋习的自由。”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上述特点使美术欣赏课堂成为他们理想的自我实现途径。第三,从马斯洛坚信的“所有的人生而具有心理发展的潜能和需要”看,美术欣赏课中的师生都有自我实现创造力的能力和需要。

1 同是欣赏课,教案不同样

美术欣赏课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心理,因此就需要我的教案的多样,以适应不同的个体需求。如果从美术欣赏课本身的内容来看可分成外国美术欣赏和中国美术,然而中外美术又有很多的艺术流派,缤纷繁多的流派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欣赏内容的多样化,足以使笔者在教案上充分发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以此来开拓学生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如苏少版的中学美术教材,在教学方案的设定中,如何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内心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与现实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的空间,丰富其精神世界,创造性的培养审美艺术能力。笔者就不同的侧面,研讨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案:

第一个教案设计思路:课题《自然和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1)引导学生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优美的音乐,播放风景画的照片。将对声音和画面的感受用简单的词汇来形容。(2)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不同内容,画面、构图、艺术特点思想内涵等。通过欣赏风景画作品,使学生初步领悟艺术表现的语言。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3)让学生以观者的心态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展示各个小组对本课绘画知识的理解。这一设计中,教师发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交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第二课时则由学生作为欣赏的主体,教师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开拓学生的眼界。

第二个教案设计思路:课题《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分两课时,第二课时,(1)大屏幕推出一组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同时配上不同风格音乐作品。(2)学生发挥自我创造力思考作品要传达什么?为何画家要这样来表现作品?作品在表现的技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强调现代艺术在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独特表达。(3)屏幕推出大师经典作品,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新颖的认识和感受,鼓励不同视角,不同看法的意见,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4)让学生就自己上周的作品,试创作现代派风格的作品。这一设计中,主要鼓励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美术知识技法和能力,发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具体操作,进行美术创作,虽然好像超出了美术欣赏的范围,但这种创造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肯定是起到促进的作用的。

同是欣赏课,教师发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让学生聆听、感知, 发挥自我创造性的去讨论, 以观者的心态去分析,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发挥自我创造力进行创作实践。充分发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2 同是欣赏课,传媒不同样

美术欣赏是以其综合性发生效应的,在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审美经验和审美享受。教育传播媒体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没有教育传播媒体,教学活动就无法展开,教与学之间缺乏简介通道。传统的教学媒体即教师+课本+黑板。现代教学媒体多样,需要教师多层面地精心选择使用媒体。面对学生的个人差异,需要在欣赏课上通过传媒多层面的因材施教。面对美术欣赏内容的丰富性(前面提及),更需要教师对传媒进行多层面地分析和挑选,适时多途径的展开。

如《自然和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这一课,传媒的运用是:(1)引导学生聆听自然中的声音,优美的音乐。(2)媒体放映精彩的自然风光照片。(3)小组讨论和学生评述时将讨论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映示在大屏幕上。

如《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这一课,传媒的运用是:(1)多媒体投影出16、17世纪与19世纪末的风景画和静物画:洛朗《海港日出》与莫奈《日出.印象》、霍贝玛《林间小道》与蒙德里安《灰色的树》、卢宾.保金《五种感官》与塞尚《水果静物》。(2)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到艺术是相通的,体会艺术品的不同风格。(3)大屏幕推出一组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强调现代艺术在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独特表达。(4)学生创作的作品,用投影仪投在大屏幕上,学生自述创作的想法,大家可以共同品评。

这几节欣赏课,教师科学地利用了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综合媒体等,并且发挥了教师的创造力恰当组合。用直观的形象唤审美,启迪思维讲创造,目视耳闻创设情境,提纲挈领的优化了美术欣赏的课堂。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刺激了不同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学生的审美感觉,使学生进入了马斯洛所说的“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使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 同是欣赏课,实践活动更自由

在马斯洛的研究中,在创造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的心理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在创造过程中,创造者与客观世界融为一体。”马斯洛的研究表明,创造活动是每个人固有的本性,是人达到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一切创造活动都伴随着美的创造和审美愉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审美的主体(学生)的精神完全处在一种自主的状态,在客体(美术作品)那形象的直观的,强烈情感性的刺激作用下,展开思维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因此在欣赏课的活动操作这一环节上,创设一种自由的气氛,宽松的创作环境、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这种令人解放的气质,从而充分地利用和开发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等,发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自然和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这一课的活动操作,主要分两个层面,第一课时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不同内容,画面、构图、艺术特点思想内涵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提出讨论的关键词(画面、构图、艺术特点思想内涵等)而不去干涉学生的讨论具体内容,让学生以观者的心态对艺术作品从各个方面进行评述,展示各个小组对本课绘画知识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初步领悟艺术表现的语言,了解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平常景物的真实感受和激情。

在第二课时的表现活动中,学生分组,对室外的同一棵树进行描绘。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构想,想一下“怎么画?用什么工具画?”不规定表现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表现技法,可以中国画的形式,也可以西画的形式,当然也能中西合璧,自由表现。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的选择铅笔、水笔、毛笔、油画棒、水彩等材料以个人的方式进行操作。

在这一课两个活动操作的选择和设计上,让学生根据对作品的喜好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选择一件感兴趣的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活动。各组活动后,选派代表,以鉴赏家的身份对作品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评述。既能独立操作又能整体配合,从多方面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悦、民主的氛围。在写生创作时,学生工具材料自由选择到相关技能的自由表现。再到自由的评述作品。教师有时候从主角变为了配角,学生有时候从合作伙伴变为主角之间转换,给了学生自由发挥和个性发展的余地。在活动操作中,天资体现的同时,合作精神得到积极培养,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在学习中发展这种创造力。

总之,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一方面是教师发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深入的新颖的认识和感受;另一方面,也可鼓励学生用已掌握的美术知识技法和能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具体操作,进行美术创作,达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