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道合一 以道育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道合一 以道育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古今教育家都提出“文”“道”统一,教书育人。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不仅要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还有熏陶学生个思想感情、境界、情趣。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97-02

我国古代教育者把“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一些现代教育家也提出“文道统一,寓道于文”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同样也面临着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将教书与育人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一个课题。而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更有甚者连初中都没毕业。可想而知,学生无论从自身道德修养还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欠缺。这就意味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不仅要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要通过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境界、情趣起熏陶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意思地渗透品德教育。

一、阅读教学中“渗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选进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文道合一”的有机结合体。语文教学,只有把“文”与“道”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教会学生领悟出生动活泼的祖国语言的精华,使学生既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又能提高思想素质。

(一)有意挖掘,自然渗透

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如能把两者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我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前总是认真备课,多角度思考,在备语文教材的同时,着力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融,尽可能触动学生的的思想意识。我曾将课本的单元打乱,按照作品体现的思想内容重新安排,如将《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安塞腰鼓》、《洛阳诗韵》、《托起草原》、作为一个教学单元,主要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表现了中国留法学生不卑不亢、自尊自爱的品格,展示了中国留学生令人敬服的人格与国格。启发学生:有国才有家,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

(二)制定目标,选择读物

职业学校学生课业负担不重,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的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还可以制定一些具体的目标,如吧学习如何面对困难、与困难做斗争作为作为一个目标,指导学生读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神话预言故事、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从中明白在困难或挫折面前应有信心及解决问题的恒心。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受在所培养起来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将在他们今后长期人生经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写作训练中“融合”

“言为心声”。作文,既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驾驭文字的能力,也能及时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各种写作活动与作文批改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在字里行间体现的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一)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提高语文素养

日记作为一种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可以通过记事、写人、状物、写景、记述活动等方式观察生活;也可以通过比较、提炼、发散等方式阐明事理、辨别是非。日记的内容丰富,它记录了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形式灵活多样,有表格、散文、诗歌、小说等的形式,备受许多人的青睐。

中职学生时代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把这期间的烦恼、矛盾、困惑、理想、追求等以日记的形式诉诸纸面,二十一世纪的中职学生应该用坚定的毅力,用生花妙笔去记录生活朴素而又真实的细节,探求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辨身边的是非、善恶与美丑等,只要坚持日记写作,将课堂中的语文知识通过自身语言的积累、思想情感的积淀、思维品质的提高、审美情趣的提升等方式转化为语文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日记的写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是当代中职生磨砺坚强意志的一种手段,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中职学生坚持日记写作可以培养一种坚强的意志,磨砺个人的毅力,养成一种善始善终、平心静气的良好品格,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

(二)设计作文练习,融入品德教育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作文是他们的软肋,要想通过写作达到“寓教于文”的目的,就必须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练习,如某年春节后,刚开学的那段时间,同学之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南方五十年一遇的冰雪、冰冻灾害。因此,要求学生收集抗击冰灾的信息,写一篇不命题的作文。职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都经历了春节前后的冰冻灾害,又加上是自主命题,同学们写得有声有色:有的被电力工人放弃春节假期,冒着严寒抢修供电设备的敬业精神感动;也有的被武警战士无私奉献,默默奋战在抗灾第一线的英雄主义打动:更有对不畏艰险、不计报酬的帮助抗灾勇士的自己的父老乡亲刮目相看。这些都是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是发自心底的声音,写出来不仅充满活力,也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了。而这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抗灾害的民族传统、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却留在他们心中,对他们未来的学习、职业生涯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通过作文批改,进行“纸上谈心”

作文的批改,是一件繁复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热心和诚心,要多给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学生的作文,无论是立意选材、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还是思想内容,哪怕其中只有一点闪光点,不要忘记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把一些较好的学生作品进行展览,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找回自信,更激发了学习知识的兴趣。当然,职校学生年龄毕竟不大,阅历较浅,认识事物、分析形势的能力不强,许多人往往只看到实物的表面现象。这时,语文教师就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在鼓励的同时,及时地指出其中的不足。当面对学生作文中流露出来的疑惑和痛苦时,教师应及时用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批语,及时抚平伤痛,排解疑惑,使之能尽快放下包袱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语文活动中“渗入”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理导人、以境育人,既在情、形、理、境等因素中实现对人的品质培养。

首先,结合学生的特征,组织课堂讨论。

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结合阅读教学,对课文中提到的思想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认识上有分歧的思想认识问题展开讨论,能集思广益,获得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是一篇课内的阅读课文,学生们对西蒙•阿历克斯•哈利的成功,产生了两种看法:一部分同学认为老哈利的成功,改变命运的契机在于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老哈利之所以成功,是他本身素质即刻苦坚韧、认真执着的精神在起作用。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同学们争论热烈,各抒己见。我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时抓住一对反义词:偶然与必然。偶然只是一种机遇,真正起作用的是老哈利本身的良好素质,即使没有“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凭着做人认证、执着,凭着对目标的追求,“好运”回再次降临他身上,这是必然的。这篇课文的精华在于:改变命运的实质是人的素质。而素质是我们学生时代就应该培养和训练的。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超过了课文语言文学本身。

其次,举办小型演讲会,将读和说的能力培养与道德品质的形成相结合。

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演讲会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说。要做到言之有物、会说,必须多读。开卷有益,只有多读,才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我在讲授完《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后,试着举办了一次“三分钟演讲会”。这篇课文教学目的之一是学习廉颇、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针对这个目的,我设置了一个课外活动,让每个同学搜集材料,并对他们提出具体要求:第一,主题必须体现民族自豪感或自我奉献精神;第二,篇幅不能太长,在三分钟之内讲完;第三,采取抽签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演讲。结果,每个同学都作了认真的准备,演讲会开的很成功。这次有趣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了传记文学的基本特点,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同时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顺理成章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露痕迹,达到随风潜入的境界,实现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