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数学课堂的设悬激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课堂的设悬激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早在宋代,朱禀就提出:“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我们人类有今天的辉煌就是起源于先人对“疑问”的追寻探索和实践创新。在教学中,让学生“起于思”、“起于疑”,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使之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勇敢的提出问题,直面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他们积极探究,主动学习,建立数学的兴趣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然而,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不爱动脑思考,依赖思想很重,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个别学生接受力较差,即使当时能听懂但做题时却思路混乱;部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够,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部分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差,只满足于课内的必修任务,对课外的非强制性的学习内容缺乏钻研精神。以上种种因素,主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萎缩,成绩下降,而成绩的下降再次降低了其学习兴趣,由此进入恶性循环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既如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逐步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谈谈我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

在课的导入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在导入处设悬,可使学生为了能解决老师问题,在全班同学中显示能力,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生成良好的听课效率。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题目,由于其内在规律或思考的途径不同,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在例题教学中,可叫学生先做例题,引导学生广开思路,探求多种解法,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找出最佳的、新颖的或巧妙的解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析: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解题设悬,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极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其实这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兴趣,然后又通过兴趣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2.一题多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例2、设x为整数,求证:x(x+1)(x+2)(x+3) + 1是完全平方数。本题是一个代数中完全平方知识的证明题,如果对它的知识点进行延伸,用不同的方式反映它的实质,那么可将题型作如下变化:

变题1:分解因式: x(x+1)(x+2)(x+3)+1

变题2:解方程:x(x+1)(x+2)(x+3)+1=24

变题3:解不等式:√x(x+1)(x+2)(x+3)+1>5

变题4:求函数的定义域

评析:显然题型变了之后,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解题思路基本相同。通过这方面训练,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及知识点的串联,碰到各种题型处惊不乱,临危不惧,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帮助了学生正确、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学习数学,达到提高其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

数学课中有好多的知识板块,往往要分好几个课时来教学,如果上、下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衔接非常紧密,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在上一节课的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如教学“椭圆的定义”一课中,简单认识椭圆的基本定义后,在进行全课总结时,可作如下设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椭圆的基本定义后,你能知道椭圆有什么样的性质吗?”这个问题是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前一节课的结束时提出,不但预示了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提前预习有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且使前后两节课过渡自然,衔接巧妙,做到了讲授内容前后呼应,效果较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种种巧妙设悬引导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多探讨,多争论,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亦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良好的解题胃口,引导学生走进数学世界,畅游数学海洋,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轻负担 ,高质量” 的目的,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