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开发与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开发与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地域问题,导致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和利用,课改步伐严重滞后,文章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如何利用和开发好这些优质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湘西少数民族体育教育改革的加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师资力量雄厚完全具备了开发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能力;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丰富;教师和学生获取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标准了解程度相对较低;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可以满足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开发条件;学生从不参加课外活动或较少参与课外活动。

关键词:湘西少数民族地区 学校 民族民间体育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82―04

1 民族民间体育的概念

民族民间体育是指各民族在日常生活、劳动、民族节日、娱乐中,没有高度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被大多数人群喜欢且同现代体育在运动形式上存在巨大差异的体育活动,是各民族通过历史凝聚和特殊的体育文化传承的创建,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追求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积淀形式。

2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湘西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有全国共同流行的踢毽子、爬杆、拔河、放风筝、跳绳外,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吉首、凤凰等县市的苗族特别喜爱武术、玩狮子、打苗鼓,每逢节假日都有精彩的表演。苗区矮寨、腊尔山、麻栗场都有传统百狮会,每到这一天,上百头狮子比武献技。俗话说:土家“摆手舞”,苗族“猴儿鼓”,白族喜欢“打仗鼓”。这些项目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苗族武术中的四门派、品字桩、半手棍、棒棒烟、钩钩刀等,是十分罕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土家族的摔抱腰、斗角、抵杠等,对抗激烈,是意志、力量、智慧的较量。有许多体育项目把文体融为一体,既是体育活动,也是文娱活动。苗族的跳鼓、踩鼓、接龙舞,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三棒鼓,白族的仗鼓、九子鞭等项目,另外还有:射箭、射弩、扭扁担、拉鼓、跳芦笙、舞吉保、脚踢架、穿针赛跑、斗牛、爬坡杆、掷鸡毛球、跳狮子、打泥脚、跳马儿、花棍、踩脚马、抢贡鸡、珍珠球、抵扛、打花棍、划龙舟、斗鸡、打波螺、划龙舟、滚铁环、八人秋、捏落子、板凳龙、骑竹马、猴儿鼓、打草蛇、织麻赛跑、踢枕头、芦笙刀、抱蛋、网鱼、茅古斯、扳手劲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3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局限于教材的修改、更新和引进上,使得大量鲜活的体育课程资源未被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构单一,不能实现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更加缓慢。湘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满、蒙古、畲族、布依、彝、黎、佤、仫佬、哈尼、藏、朝鲜、傣、拉姑、水、土、高山、锡伯、纳西、毛南、布朗、僳之、景颇、吉诺、京、善米、羌、塔塔尔、克孜、哈萨克、俄罗斯、门巴、鄂伦春、珞巴、东乡、达斡尔、德昂、独龙、怒、保安、裕固族等50余个民族。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传播与实践,旧的体育教育模式一直沿用,严重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导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为《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没有得到及时的贯彻落实,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及开发与利用,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挖掘整理“国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又一壮举;是化劣势为优势,扬湘西少数体育课程资源之长的又一创举;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其意义相当深远,实用性相当强,使湘西地区的学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更富于知识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并且使学生在掌握地方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当地文化的内涵和真谛;培养学生继承发扬地方文化的情感;具备将当地文化、经济、建设和生活融到全民族多元价值趋向的和谐社会,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价值的价值观,使湘西地区地方体育课程在现代社会教育中发挥它应该发挥的健康育人的作用。在越来越被人们逐渐遗忘的现实中从新泛发新的活力,为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可以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中得以传承与发扬,为湘西少数民族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本文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地区14所学校的80名体育教师和1000名学生就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本课题的构思和研究目的,结合有关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整理确定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问卷的结构框架。共设计学生、教师两套问卷,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收回976份,回收率为97.60%,其中有效问卷937份,有效率为93.70%;发放体育教师问卷份80份,收回75份,回收率为93.75%,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为91.25%。

4.1 体育教师师资状况

通过调查得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学历情况为:专科占12%,本科占46%,硕士研究生占41%,博士占1%;职称情况为:教授、特级教师占13%,副教授、高级教师占30%,讲师、中级教师占40%,助教、初级教师占17%;年龄情况为:50岁-59岁占10%,40岁-49岁占23%,30岁-39岁占52%,25岁-29岁占15%;性别比例情况为:男教师占72%,女教师占28%;教龄6-15年的占到总数的56%;专职体育教师占到总数的82%,兼职体育教师占18%;学源结构情况为:吉首大学毕业的体育教师占83%,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的教师占17%。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雄厚,但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没能很好的在体育课中发挥出来,其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仅仅是体育教师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将校外民间体育艺人这一丰富的人力资源,充分参与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来,为湘西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4.2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状况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为:篮球、软式排球、健身操、乒乓球、田径等现代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较少的学校开发了高脚、板鞋、秋千、蹴球、陀螺、苗鼓、跳竹竿、摆手舞,并且有许多已经开放的民族民间项目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常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而是在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业余训练、大课间中得到应用。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在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资源不太理想。

4.3 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状况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了解和提升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运动技能主要源于影像资料自学(占69%),其次向长辈学习了解(占56%)和网络自学(占56%)这2种渠道。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了解的主要是通过老师上课(占27%)、看报刊(10%)、看电视(12%)、电脑查询(10%)这4种途径。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师生获取民族民间体育课程信息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民族民间体育知识更新速度较慢。

4.4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标准了解程度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标准比较了解(占56%),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师只是一般了解(占26%)。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在业务学习上相对滞后,主动性教差,这不利于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尽量多了解新课程实施标准,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体育课程标准。

4.5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状况

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场地设施等到了有效的改善,学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基本上都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加之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器材制作简单,只要有基本的场地保障就可以开展,因此在场地设施上各学校都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

4.6 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状况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自然环境优美,许多学校周边都具有山地,小溪、森林、草地、丘陵、沟渠,这些只有山区才有的地质地貌成为了民族民间体育最好的授课天然教学场地,教师可以根据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的筛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使学生在自然、阳光、户外、草地这样优美的环境中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

4.7 课外、校外体育资源的状况

调查发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被调查学生中70%的学生从不参加课外活动或较少的参与课外活动。这对平均体质偏低的学生来说,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了。调查还发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业余运动队训练和自由活动。业余运动队训练主要有:各学校为参加各类级别所举办的运动会而准备的运动队,主要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但是也有少数被国家体育总局、湖南省民委、湘西州体育局所指定的少数民族训练基地学校开展了秋千、板鞋、蹴球、高脚竞速、民族健身操、舞龙的业余训练,这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课外、校外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一般,并且不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的要求。

5 民族民间体育进入体育课堂的意义

(1)对于年龄在40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说,童年时代那些打陀螺、踩高脚、踢毽子、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的儿时感觉一定牢牢地记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这种感觉是那个时代的人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发现的乐趣和创造幸福的源泉。但是随着世界各国文化通过更多途径的相互交融,民族民间体育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程既是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弘扬,也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项目从体育的角度了解各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在选择终身体育锻炼项目的一种延伸,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2)民族民间体育拥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族特点突出,在民间长期流传,深受群众的喜欢,同时他所具有的健身价值也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是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体育项目,把民族民间体育引入体育课堂,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毅力,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当今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面对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民族民间体育中所蕴涵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向心力,都是许多现代体育不具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因此让这些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中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一种极好的方法与手段。

6 建议

(1)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具有形式多样、欣赏性强、简单易学、趣味性、健身性强、场地要求低、规则简单等特点,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发可以进入体育课堂的民族民间体育,但在开发时一定要遵循体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各项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地方民族特色,开发好、利用好传统的、民族的、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开发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不仅仅是靠体育教师一己之力,还需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民间艺人参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这些都是影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只有把所有的重要因素凝聚起来,所有的有志之士共同承担起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责任,才能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好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更好的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体育信息在网络上出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领导就要在制度上鼓励体育教师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加强自身民族民间体育知识的学习,从网络视频上学习民族民间体育技能,再根据体育教学规律把学到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进到学校体育课程中去。

(4)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由国家出资直接用于教师的培训,这样既可以解决学校没有经费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尴尬情况,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更好的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5)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议承担“国培计划”骨干体育教师培训任务的高校,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在培训授课计划中加入少数民族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内容,同时增加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授课课时,这样由参与培训的教师返回本校后可以把通过学习掌握的新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传授给本校师生,这样由点到面的传承形式,为解决民族民间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