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中对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的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中对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的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主题与背景

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期的今天,课堂教学从“预设形态”到“生成形态”的研讨和实践正在深化。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可能引发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目标的形成,而这些生成性目标的形成又会影响预设目标的教学。此时,教师往往出现“两极化”,要么根据自己已备好的教案,过于追求预设的结果和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生成性目标的形成;要么过于追求生成性目标的开发而使课堂凌乱无章,以致无法完成教学法目标。因此,如何处理教学中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使课堂效率最大化,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对教师教学理念与智慧的挑战。

二、情境描述

如乙烯性质的教学。教师在讲台前进行演示实验:1.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乙烯通入溴水,3.点燃乙烯气体。学生在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师: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

投影:[观察与思考]

看到各有什么现象?说明乙烯具有什么性质?

师:某生,请你填写一下这个表格。

某生:(略加思考,站起来说出了他的想法。)

师:观察得很仔细,现象描述得很到位,和性质的联系也很准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

学生甲:老师,烧瓶内好像出现了黑色的物质,那是什么呀?

师:(手指着烧瓶说道)确实是有黑色的物质,同学们觉得会是什么呢?

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是碳。

师:为什么有碳生成,你能告诉我吗?

学生甲:是浓硫酸的脱水性,使乙醇脱水成碳了。

师:这就对了,还有其他想法吗?

学生乙:既然生成了碳,那么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和浓硫酸反应生成SO,而SO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那就说明不了是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了。

(很多学生都向学生乙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对他的问题表示赞同。有些学生把目光投向了老师,希望老师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另有少数学生已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学生丙:SO2也会使溴水褪色,那这个实验也不说明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师:这两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想得也很深入。实验中会生成SO2,SO2会对实验产生影响。但是不是这些实验都失去意义了呢?(指着溴水和乙烯反应后的试管,同时请学生丙上讲台观察。)

学生丙:试管里面的液体好像分层了,底部好像有油状液体。

师:对啊,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面向所有学生。)

生:说明生成了比水重不溶于水的二溴乙烷。

学生丙:这样的话,虽然有SO2干扰,但也能说明乙烯和溴水反应了。(其他学生也点头表示赞同。)

师:对!是因为乙烯和溴加成生成了二溴乙烷才分层的,请同学们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加成反应的原理和定义。

学生丁:乙烯和高锰酸钾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又是一个问题,教师思索片刻后作出回答。)

师:这个问题超出了我们的教学要求,这里我就不详细说明了,如果同学们有兴趣,我们可以课后进行讨论。

学生丁:那SO2的干扰就不能排除了吗?

师: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解决?(面向全班学生。)

学生戊:应该可以的,设计一个实验先把SO2除掉就行了。(下面已有部分学生开始思考方案。)

三、问题讨论

每次出现预设目标之外的形成目标的时候,课堂气氛都非常活跃,这种氛围总会让人又喜又忧。喜的是这是教师梦寐以求的课堂效果,能够在师生的互动中形成动态的教学;忧的是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不知道课堂中能不能处理好。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面对甲、乙、丙、丁四位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详或简、或引导或回避,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回应,既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在原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SO2的干扰问题,培养了学生们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学生的问题属于已有知识的运用问题,是对已学知识的一种复习巩固。对待这类问题,点到为止即可。

乙、丙两位学生在甲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敏锐地捕捉到了SO2对实验的干扰问题。显然,这两位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很扎实,对知识的运用也很合理。这些问题如果不解答好,对他们思维敏锐性的培养会很不利。而且全班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和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是学生愿意接受的。面对这类问题时,教师应该体现其课堂主导作用,暂时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围绕着实验现象,学生们的分析逐渐深入。且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是动态生成性教学最大的优点。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思考、提问、讨论,体会成功,在解决原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

丁学生很好地领会了老师对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分析方法,想照方抓药。从思维方法上来看,是非常好的。可是这个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太多,简单地解释会把学生弄得云山雾罩,无可适从;过度地展开又会浪费很多时间,且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帮助,也是不合适的。对待这类问题,教师不可盲目跟从,应该合理回避。

四、诠释与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往往是共存的。预设目标提供目的性和导向性,教学过程的良好设计可以让教师成竹在胸、沉着施教;生成目标提供创造性和开放性。对在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合理处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课堂的气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是处理课堂生成目标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我从中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课前的弹性预设

预设目标是教学活动前的预想、预算、规划和安排。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课前所做的思想、材料、形式和方法上的准备,都是教学设计活动。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预设是最佳的、唯一的和刚性的计划和安排,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期待学生按照教案的设想回答,若不,仍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另一种认为,预设是多元的、开放的、情景的和动态的规划和设计,预设只是假设,教学假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服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性和变化性。显然,课前设计要有弹性。那么如何进行弹性设计呢?

1.灵活处理教材

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材的处理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进行重组和整合,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抓住学习的出发点和兴趣点。

2.有效进行预设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化学领域中,不同的学生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在预设目标时,除共同性目标外,教师还要考虑因人而异和层次不同的目标。另外,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有弹性,教材只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学生的学习范围是广泛的,故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人与自然等都可作为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可事先设计一些预备内容,根据课堂的发展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另外,对课堂时间的安排要有弹性,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控。

(二)课中的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课堂具有不可预设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多的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性的变化,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机智应对。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而课堂教学有自身的规律,它的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一定。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展开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地舍弃或转化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有了课前的弹性预设,就为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遵循预设性的目标,又要能适时摆脱预设的目标,既要能随时挖掘生成性资源,又不去刻意生成,从而真正做到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总之,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对应融洽关系。在弹性预设的前题中,“预设”预留着、预示着、期待着“生成”,而“生成”则包含着、指示着、表达着“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使生成性目标和预设性目标都能落实,并且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这才是课堂教学智慧化的有效境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