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虎扑上的Jlee15叫李柯这个男人给球迷造了一个“运动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虎扑上的Jlee15叫李柯这个男人给球迷造了一个“运动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想象一下,你坐在篮筐底下,喝着啤酒,看着NBA比赛,旁边挂满了美职篮球星的签名球衣,暂停时间还能站起来投个篮,结束了去隔壁售卖区试试新款的球鞋,你也可以直接把它买回家……这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如今,李柯和他的合伙人把这样的“美国模式”搬到了中国——杭州建国北路556号 The casa运动家,是一家商店,也是一个迷你酒吧,还是一个NBA限量博物馆。

而李柯,不光是The casa运动家的老板,他本身还是一个球衣控。

让The casa运动家成为球迷的乐园

见到李柯的时候,他正在店里忙着整理货物。来不及喝口水,就带着记者参观起了这个270平方米的“运动家”。在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地方,藏着太多的惊喜。售卖区有最新款的限量版篮球鞋,都是当下比较热门的款式;活动区就像一个迷你酒吧,适合聊天看比赛吃东西,最特别的是那个“美式”的篮筐,黑色地板上还画出了三秒区,相当有感觉;展览区最惊喜的莫过于那件乔丹45号的球衣,另外还有NBA球星的签名球衣、签名鞋……“不止这些,活动区还有个隔间,我们打算做成小型健身房,主要是练平衡和爆发力之类,我们有教练,也有教学方法,到时候会配一些视频资料。”

据记者所知,像这种类型的运动体验店,在全国范围内寥寥无几,李柯和他的合伙人涉足北美体育产业已经多年,在他看来,像The casa运动家这样的运动体验馆将是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之一。“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话题叫online to offline,就是线上和线下做一个结合,每种渠道有它自身的优势所在,比如网店,适合买卖便宜的物品,实体店则是发展成体验店,感受品牌文化。The casa运动家的功能就是展示产品,带动部分销售,聚拢人气。”在李柯的设想中,将来利用The casa运动家的平台,搞一些活动,组织大家看球,“以后还能举办球鞋集市,平均一个月办两次,让球迷、鞋迷有更多机会交流。有机会的话,还能搞球星见面会。我的想法就是让这里成为球迷的家。”

在大家看来,像这种规模的潮流店铺,多是开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选择杭州多少有些意外。李柯倒不觉得:“我是杭州人,我的公司也在杭州,这里显然更适合我开第一家店。”他认为,杭州这个市场代表了整个浙江,而且这个市场一点也不小。在李柯的规划中,下一家或许会开在上海。

“运动体验馆的形式也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中国对运动的概念也不再是初级阶段,包括群众对运动装备的认识,比如你去打球,不光是穿一双鞋子的问题,还会带上各种装备,还有你的鞋子可能还会分打球前、打球后、训练时。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更加深入,发展空间就是在深入服务上,不管是产品层面、服务层面,还是体验层面。”

虽然The casa运动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李柯的心中,已经勾画出了一幅几近完美的蓝图。

二线球星的球衣是他的最爱

在虎扑论坛上,有一个球衣大神jlee15,他晒在装备区的限量版篮球服,让许多资深球迷垂涎欲滴。他的真身就是李柯,现在他把这些珍藏品拿了出来,摆在The casa运动家的橱窗里做展览。“球衣有多少,我也没数过,大概有几百件吧,像The casa这样的店,估计还能放10家。”

说起自己的“球衣史”,李柯的话闸子彻底打开了。“第一件球衣是我父亲2000年去美国出差给我带的,在纽约第五大道的NBA STORE买的华莱士的SWINGMAN,之后我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一些在现在看来比较低级别的球衣。”

2007年,李柯去美国留学,读的是整合营销传播。因为太热爱NBA,于是去US sino news做了兼职记者,“在美国读研究生的那段日子里,我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倒不像其他中国学生一样去餐厅刷盘子,凭着多年对篮球、NBA的热爱和经验积累,休斯顿一家当地报纸找我去做克利夫兰的驻地记者,专门报道克利夫兰骑士队。”工作的便利使李柯常能在比赛日进出球馆更衣室,在跟球队的工作人员聊天中竟然找到几个同道中人,更有直接管理球队装备的把一些剩余的球衣、训练服、护具拿出来卖,他就从中淘到了不少好东西。后来他终于有机会采访NBA球星,那段时间疯狂看球,并且球衣情结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李柯并不是所有球衣都收,他很挑,让人意外的是,他挑的不是科比、麦蒂、艾弗森这样大牌球星的球衣。“我比较喜欢二线球星,其实那些偏冷门的球星比较有个性。”怕记者不明白,他举了个例子,“在美国,基本上能进NBA的球员都是相当有名气了,各有各的特点,只是我们国内还是只关心一些大牌,比如1997年的选秀,第一位是邓肯,第二位是范霍恩,当时苏群的观点是这届新秀都不怎么样,唯一能跟邓肯在成就上媲美的只有范霍恩,可是要知道,那时候的探花是比卢普斯,第九位是麦蒂,显然他们的名气都超越了范霍恩。”

很多人知道李柯是球衣控,他在不断买更好版本的球衣,然后再把已经有的转手卖掉,不说这个能赚多少钱,但是能体验其中的乐趣,除了在美国留学时狂购的球衣,ebay是他购买球衣的主要渠道。“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收球衣,2011年左右甚至演变成了‘华人抢球衣’,把整个球衣市场都哄抬到比较高的境界了,成本也变大了。有一次我跟几个华人抢一件球衣,大家互相抬价,让一件本来只有200美金的球衣变成了600美金,这远远偏离了他的实际价值。”

流通球衣不忘“人情味”

球衣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种通货,价值根据球员的等级、需求状况和其他因素浮动,所以做球衣收藏很多时候不是一笔投资,更多是一个笔生意,从美国能收到比较“白菜”价格的球衣,到国内转卖能赚几倍,或者国内低价的东西,拿到美国可以价格翻番。有时候也可以用球衣和球衣物物交换,还有就是如果遇到了某些球衣或者球星的超级粉丝,那这件球衣的价值又会上涨。

你可以说,这也是一种赚钱方式,但是在李柯眼里,收集球衣的过程和乐趣是别人所体会不到的,在他多年的“球衣生涯”中,还包含着“人情味”。

大二的时候,李柯去万马兼职给高德作助理。高德离开万马的最后那个赛季送了李柯一套他在万马的比赛服和一双球鞋。3年后当高德又回到万马,而那一年李柯竟然机缘巧合地在一位加州的收藏者手中搞到了他新秀年在华盛顿奇才队时候的GAME ISSUE球衣。“回到杭州,我去他酒店找了他,把这件他的球衣赠予了他,他激动地说,自己这件球衣只有一件保存着,我送的这件他要给儿子去穿,当时是纽约最强的少年选手,以此来激励儿子完成老爸没有完成的职业篮球梦想。”

还有一次,李柯碰到了一个德国球迷,问他买一件早年德特雷夫·施拉姆夫在超音速队时的球衣,“施拉姆夫是最早到NBA打球的德国人,在国内有比较深厚的球迷基础,就相当于我们的王治郅。”说这个的时候,李柯连连喊“夸张”,“这是最夸张的一次经历,他求了我整整三个月,让我把球衣转给他,因为这种球衣很稀少。一开始我不太想给他,但是他一求就是三个月,每天给我发邮件,最后我还是以我买来的原价转给了他。”按照当时的市场,李柯完全可以把价格提上去,但是他被那位德国球迷的诚意感动了,就这样以成本价转卖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