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赫冀成办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赫冀成办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赫冀成,满族,辽宁省瓦房店人,1943年出生,博士生导师。1980年国家公派赴日留学,是我国冶金学科前沿领域――冶金反应工程的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他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取得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他本人提出的“计算冶金学”的理论体系,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多年来,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几项课题,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100余篇。1995年开始担任东北大学校长至今。

“教授必须教书,好的教授更应该如此。”

“不能让博导带学生像放羊。一人带50多个博士生,怎么指导学生?怎么监督学生科研情况?怎么保证教学质量?”

“功利主义做不好科研。”

“千万不能忘记校长是操作者,对校长来说,有超前的理念固然重要,但是能不能实现更重要。无论提出多么超前的理念,一定要有近期目标,然后领导大家一起干。”

“一要有超前的理念,二要有可操作的措施,三要有魄力去推动。依靠这三点才能当好一个校长。”

“学校的后勤应该成为有文化的后勤,通过你们的服务,让大家体会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

未见其人,先闻其言。这是一位大学校长掷地有声的话语。他的性格直至他的办学理念,了然于世。他,就是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

说起来,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而赫冀成却将11年(如果算上当副校长的时间整整15年)的精力、心血倾注于一所大学,并使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因为人生能有几个15年?我相信,这15年和今后的校长任期会成为他人生中的华彩乐章。

浓墨重彩之第一笔:确立学校发展规划

1998年9月,东北大学(简称东大)划归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如今东大已经从一个以冶金、钢铁为主要特色学科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这其中的发展脉络,只有赫校长能说得最清楚。

“我从1995年初开始当校长,至今11年。我看到和经历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和这所学校从很困难的状态发展到今天。应该说,东北大学的发展战略,一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和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否则我们也不会有很多具体的思考二是在东大这些年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准确地讲,1995年在争取进入‘211工程’的过程中,才促使我们更进一步认真思考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东北大学应该如何改革和定位7这是我当了4年副校长,在改革开放中第一次从面向世界的高度全面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我当校长的第一次全校大会上,我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观点,当时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两三年当我又再次提出将东北大学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的现代大学时,引来了一片骂声。一些人就连我的老师也指责说:学校是搞教育的,赫冀成懂不懂教育!前后大概用了4到5年的时间,这一理念才被全校一致认同,形成了比较清晰的东大发展规划。”

赫校长具体解释了他的观点:“提出‘研究型’大学,是结合了中国目前的状况和东大的现状。我认为,办高水平大学一定要科学研究为先导,同时加强科研和教学的融合,用高水平的科研来带动高水平的教学。只有加强了科学研究的功能,才能在科学研究的环境下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因为他们需要创新性的思维。东大‘985工程’的目标就是创办‘研究型’大学。

“关于‘多科性’,当时办综合大学的思想比较时髦,东大也有舆论认为,应该办综合性大学。我认为,不能盲目办。我们原来是工科院校,主要以冶金采矿等为主,现在是应该扩充,因为过去的学科设置已经不利于新知识和学科的交叉。东大应该结合自己的校情搞外延式的多科性的模式。首先在核心学科基础上,有链接的办其它学科,比如工商管理学院、社会科学院、艺术学院等。在提出办艺术学院时,感觉很冒失,主要考虑在沈阳这样的工业城市,傻大黑粗的工科院校,人文的东西太少,必须改变文化结构,如今实践已经证明办得对,现在大家都说好。

“至于‘国际化’,国外名牌高水平大学讲国际化,有具体的内涵,为了真正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他们要求在校生有多少外国留学生,来自多少国家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对于东大这样的学校,我们对国际化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也提出那样的比例要求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的国际化,首先是办学理念国际化,然后是科学研究要国际化,努力紧跟前沿课题,时刻了解前沿研究动态还有教育资源要国际化,要善于从国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最好的人才、优质的课程体系;最后是渠道,是广泛的国际交流,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保持密切接触等等。”

浓墨重彩之第二笔:改革基层学术组织

东大要实现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学校体制的制约。于是赫校长大胆提出了:改革基层学术组织。目的是进一步释放教师们科技创新的潜力。他认为“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像人体的细胞和基因,决定学校的整体状况、学术特征等。上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淡化了大学的科研功能,今天要办研究型大学,这个基因和细胞不能承担这个任务了,特别是教学性质的研究室到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就已经名存实亡,老师的科研方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另外,要焕发科技生产力,从全国宏观层面来讲,科技体制肯定是关键。于是我们把沿袭了几十年的‘教研室’重新组合为‘研究所’,对应研究型大学的理念。它的特区是‘985’的平台和基地。它们以基础性、前沿性、探索性的研究为主。坚持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与教学并重;另一类是东大三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9个省部级的工程中心,它们以重大技术开发和向生产力转化为主。为此,成立了东大研究院将它们集中在一起,第三类是科技产业集团。对科技创新资源在体制上的结构性调整之后,理顺科技创新上、中、下游的生态链,对不同资源给予最适合的能够充分调动科技生产力的政策。1999年在全校开始进行必革,初步显示效果很好,我们还在继续做。”的能够充分调动科技生产力

“真正从事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在基层,基层体制不顺,上边再构筑,下层潜力也没办法充分发挥出来。”赫校长一句话点中要害。

浓墨重彩之第三笔:收获“东软集团”和“东大软件园”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大开始探索依靠大学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十多年来,东大收获了一个业绩辉煌的“东软集团”和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区“东大软件园”。不仅大大提升了相关学科的水平为学校作出了突出的经济贡献。更重要的是带动了辽宁和促进了全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

“东软,1991年起步,目前员工已经超过1万人,是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最大的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去年产值达到35个亿,软件出口业务2004年达到4000万美元。在我刚当校长时,他们开始上市,那时学 校里公司一大片,而且那些人都住上了高级住 宅,学校里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小字报也出来 了,上联是‘勒紧裤腰带,支持阿尔派!’下 联是‘富了一小撮,穷了一大块!’横批是‘赫 校长下台!’事情就发生在我刚当选十五大代 表正准备进京开会的前夕。在这样巨大的压力 面前,有当时的党委书记的支持,领导班子经 过严肃认真讨论后,统一了思想产业文化和 大学文化不一样,很难融合,只能结合。功能 和空间要分离。第一个措施是把企业放到开发 区,建立科技园,让他们独立发展;第二是放 飞,就是上市。第三,明确大学与产业的关系 是‘培育’,不是‘办’。培育好了就要把它推 向社会。”说到这里,赫校长打了一个形象的 比喻,他说:“像母亲10月怀胎,在母体里有 丰富的营养提供给胎儿,但是到10个月如果 不生下来,孩子肯定死掉。要让他进入社会, 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然后成材发展。 “对于企业,放飞到社会,由社会资金和政府的 支持把它做大做强,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规 范,使之健康成长。这种思路才符合高校定位。”

目前东软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和学校合作办学,在东软最大的研发基地办起 了信息工程学院,大连、广州、成都各一所。 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东软的研发基地就是实 习基地。东大依靠他们对3个信息工程学院的 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因为他们最了解市场, 教材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软件。“希望将来全 国最好的IT人才出自东大。”赫校长充满自信。

“当然,东大开始校办产业的初期,曾出现 了一批规模不大,经营不善的公司,虽然他们 占的分量很小,但毕竟也是失败的例子。总结 起来主要是当时一哄而上,学校没有办产业的 经验,更不懂现代企业制度,算是我们交的学 费吧!”赫校长坦诚面对过去的不成功之处。

赫冀成,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公 派第一批留日攻读博士的研究生,至今他认为 是留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是留学让他接触并 了解了世界,是留学让他更懂得自己身上承担 的对祖国、对民族的强烈的责任感,是留学的 经历以及在留学国的思考,成为他日后身为校 长的宝贵财富,是留学让他日后在校长的岗位 上实现了自己很多的梦想。

谈到对今天的留学生寄予的厚望,赫校 长思索了一下说:“就以东大的校训:自强不 息知行合一,赠海外学子吧!”他接着解释 说:“就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去生活,以知行 合一的态度去工作。”

9月,已经感受到了秋的气息。但它不仅 是收获的季节,而且也是不停顿、不喘息的时 候,因为更高的山峰还等着人们继续攀登,更 广阔的天地在等待着人们去耕耘。放眼未来, 赫校长激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