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物摄影藏与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物摄影藏与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藏与露是人物摄影重要的手段和技巧之一。藏,是指遮挡或掩藏人物形象的某些部分,以引起读者更大的好奇;露,是指显示或表现出人物形象中的某些部分,以交代主题。一幅画面的藏与露,既可以表现好主题,又可以增加照片含蓄的魅力,给观者以回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所以,藏与露用的精妙,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质量。平时我们看到的某些人物作品,之所以给人以一览无余,平淡乏味的感觉,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在表现手法上只有露,没有藏。那么怎么藏,怎么露呢?

巧用前景遮挡

前景除了装饰画面、渲染气氛、增强空间感等功能之外,还能够起到遮挡多余元素,简化画面(如右上图)或遮挡主体的某部分,制造陌生感与神秘感的作用(如右下图)。我们发现,有时适当地把主体遮挡起来一点,反而会更加引人注目,更加使人觉得美妙,为何会这样呢?因为它符合了一条审美规律:距离产生美。很多事物,原本很美,但是看得多了,就太熟悉了,慢慢就会觉得平常、平淡。而稍微与日常生活拉开距离,提供一些陌生感,美感就产生了。想要得到虚的前景很简单,当前景和人物的距离较大时,将镜头紧贴前景,光圈调到最大,从前景的缝隙中对焦人物,找到合适的遮挡位置后拍摄(如右上图)。想要得到实的前景,可选择前景离人物比较近的时候拍摄,用比较小的光圈扩大景深,使前景和主体同样清晰。

适当遮挡面部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了一位技艺精湛的琵琶女娇羞的姿态,尽管没有影像,但那种羞怯、朦胧之美,却跃然纸上,千古流传。今天,我们可以把这种文学中的想象化为具体形象,以摄影的手段直接表现,如左图。这是戏曲人物的一个精美的造型,作者及时捕捉,充分表现了人物含蓄婉约之美。露出的部分尽管较少,但足够传神,取得了震撼、惊艳的效果。这提示我们,遮挡固然重要,露出的部分也需要精雕细琢,有足够的吸引力才可以。

完全遮挡面部

人物摄影中,最主要的部分莫过于面部了,如果偏偏把面部全部遮挡起来拍摄,效果会如何呢?如上图,路边的磨刀师傅,再常见不过了,平淡地记录下来,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而抓取刀遮住脸的一瞬间,人物顿时活灵活现,露出的部分不仅清晰地交代了人物身份,被挡住的部分更含蓄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虽然看不到他的五官,但那眼神、那表情,就在读者心里呈现。敢于完全遮住面部,可以说与日常生活的感受隔开了很大的距离,挡得成功会带来强烈的美妙感,但所用的遮挡物一定要能深化主题,不能乱用。您若细心,能够发现有些大赛的获奖作品就利用了这种办法。

微微遮挡面部

露多少,藏多少,是人物摄影中需要多多实验的题目。有时微微遮挡或隐藏一点面部,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就像徐志摩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见右图,著名摄影家梁达明的经典人像作品,人物微微低头,闭合双眼,稍稍倾斜的帽檐遮住额头和双眉,浅浅的投影覆盖了脸的上半部分。低头、闭眼、帽檐、投影都是藏的有效手段。此外,丝巾、薄纱等半透明物也可以作为藏的道具,在人物摄影中广泛被应用,起到藏露结合,亦虚亦实的效果。

用虚实藏陪体

通过慢门制造的虚实,不仅能带来动感,更是一种细节的隐藏。有时既需要人物、车辆等动体作陪体,又不希望它们过于抢眼,干扰主体。于是,慢门拍摄成为一种巧妙的解决方案。如下图,使用了1/2秒的曝光时间。通过车体文字和车窗内动作幅度较小的人物,我们已经了解了作品主题。但如果没有前景部分的人物、车的光流作为陪体,这一主题的表达将非常平淡。正是人物、车的光流升华了主题,将主题至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如果前景出现实的人物与车,将抢夺视线,干扰主题。

谜一样的背影

比起遮挡头部、面部,背影藏起的内容更多。但同时,也露出了人物的另一面。这一面,往往是朴素的、被人物自己忽略的,不加修饰的。每一个背影都是一个谜,一个悬念。会引发我们关于人物的种种猜测,背影的内涵因此而变得更加丰富。背影不仅能够表意,还能够传情,朱自清先生就曾在文章中给过我们一个典型的、动人的父亲的背影。通过背影抽象地表现人物,还可以通过具象的陪体交代人物的身份以及所处的环境,这又是一个藏与露的关系。如左图,就是通过木条鞭、牲畜、山地充分交代了人物。有的摄影师还专门以背影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取得过很好的成绩。

简洁的剪影

剪影类似剪刀剪出的人物影像。剪影也是一种藏,因为在剪影照片中,主体基本没有色彩和细节显示,倍感神秘。主题的表达全靠形体和背景,需要作者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和主体形态。好的剪影作品应充分展示主体的形体特征,力求美感和生动,如右图。直接拍出剪影效果,需要主体和背景的曝光相差四级或以上,此时光比较大,背景曝光正常,主体可处于纯黑的曝光严重不足状态。所以在室外拍摄时,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这样逆光拍摄时,可实现较大的光比。可以用天空、水面、云海、霞光为背景,按亮部点测光曝光,特别要注意背景景物黑影不能与主体重叠。藏起主体细节,露出形状与背景,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趣味遮挡

有时,遮挡不仅仅是隐藏,还能带来特别的趣味,如左一图这样的街头瞬间,妙趣横生,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这种场景毕竟难得一见。有时,通过多角度观察或高速连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形成类似左二图的这种趣味,将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不妨把此类遮挡作为调剂生活的小玩笑。

露局部,藏其他

有时,通过一片黄叶我们可以感知整个秋天,通过一个斑纹可以感知整只豹子。同样,只需要看到人物的一部分,我们就能真切地感知人物的整体。如右、下两图,通过表现人物的局部,引发读者的想象,人物的五官容貌尽管没有露出,但可能却比露出取得的效果更好,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这一局部表现的动作、姿态感受到人物的性格、风采。也许,断臂的维纳斯除了身体其他部分的美以外,那神奇的魅力正在于那只断了的臂。因为它可以引起观者无穷无尽的想象。

冰山一角

作家海明威曾把创作喻为“冰山”,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其余都在水下,他主张作品不能把一切都写全,不能一览无余,要留一点谜让读者去猜,去探求那“水下面”的八分之七。中国的艺术家、文艺理论家、画家也早有类似的总结,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贵含蓄”、“画要留有空白”都是以上理论的不同表述。文学、绘画与摄影在艺术层面是相通的,善于藏的作品能够让人凝视沉思,饶有兴趣地寻求画面中的言外之物。如下图,纯自然的环境中,人物与耕牛的大部分都被藏起,引发我们无尽的想象。如果全部露出,将不会成为作品。

用明暗藏陪体

一张好的作品应该简洁到没有一个多余的元素,而且需要通过明暗、虚实等手段突出主体、弱化陪体,以免喧宾夺主,同时也要注意给陪体留下足够的存在空间,因为没有陪体的烘托,主体将孤单无助,地位也将不复存在。比如上图,既通过暗角弱化周围的元素,又保留了灯、窗和部分砖瓦烘托主体,使人物既突出,又不显得孤单。许多相机配有暗角功能的艺术滤镜,就是为了突出中心区域。但这种人为的暗角用得多了,就会觉得损失掉了一些真实的魅力,建议使用暗角滤镜或后期制作暗角时,不要过于生硬。最好能够像上图一样,尽量模拟现场光效果,让画面光线更加合理些。

总结:

在摄影艺术日益普及、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往日的稀奇已经变得平淡,我们的创作只有不断出新,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审美需求。巧用藏与露来制造距离,产生陌生感、新奇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段,大家不妨尝试练习,如何通过遮挡的手段,把自己熟悉的人拍出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