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瓷中青色之文化溯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瓷中青色之文化溯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青瓷是最早成熟的瓷器品种,这种色彩的烧制成功与其工艺特点有关,但在中华文明的文化背景下,它的出现有更深的文化根源,本文正是从青色与人类原始本能、中华玉文化渊源以及生命哲学等方面的内在关系,来探究青色瓷器在中国最早出现的繁盛的根源,赋予青瓷艺术以更深厚的文化意味。

【关键词】瓷;青色;文化;溯源

In the cultural traceability of cyan porcelain

Yang Wuwei

(Lishui college, Lishui 323000)

【Abstract】 celadon is the earliest mature porcelain varieties, this kind of colour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fire success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but about the culture background, which appears to have a deeper cultural roots from cyan, this paper is with human primal instinct, Chinese jade culture origin and life philosophy, etc,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relations in China remains the earliest porcelain, given the root of prosperity in a more profound artistic celadon cultural meaning.

【Key words】porcelain, cyan, culture and traceability

1、追溯瓷中青色的原始之根

瓷分青白,白瓷重彩、青瓷重色。瓷的产生也自青瓷始,而青色最先在陶瓷上的出现也许源于匠人的偶然所得,但保留它,发展它却实在有其根源。《景德镇陶录》中转引《爱日堂抄》曰:“自古陶重青品”。《文房肆考图说》为清代文人唐秉钧所著,其中也记载道“陶器以青为贵”。现代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事实。古瓷为何尚青也许曾是一个谜,但有了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终于发现人们最初会对瓷器釉色以青为贵的选择和爱好倾向,是和人类本身的视觉器官有关,是在生理特征上受到支配。生物学上的进化理论给我们揭示:动物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与环境适应的。

人类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进化历程,各个时代各个种群的生活环境是千差万别的,但自然界最基本的色彩都是青绿的,如树木、草地、山峰、河海。于是人们的眼睛便适应了这种自然环境中的青绿色调。这种固定适应性通过遗传基因的方式被保存下来。于是现代人类的眼睛仍具备这种视觉适应性特征。用科学光谱研究分析表明,“人眼在明亮处对波长为555纳米的绿色光最敏感,在黑暗处则对507纳米的青色光最敏感。而历代青瓷的分光反射率峰值恰好波动在450―600纳米的波长范围内。”i由此可知,自古人们对瓷器釉色尚青的选择倾向性,就是人类视觉器官的生理本质需求,也体现了人类崇尚大自然的美丽之色。自然界中的“青”是丰富多彩的,它具有无数个由深到浅、由暖到冷的色阶,拥有无数个层次,甚至精妙的语言文字也无法准确表达。因此,人们常以一个中性的“青”字来形容由蓝到绿的各种颜色。有时青则蓝,有时绿则青。人类的自然审美意识决定了对青绿色的这种喜爱。它不仅包含了光学上的原理,还是人类在心中对这大自然中最美好的青绿色寄予无限希望、融合深厚情感,联系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表现出追求青色艺术的现象和“青色”的观念,所以为何青色会在生活中最常用的瓷器上最早出现,并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钟爱也就不难理解了。

2、追溯瓷中青色的玉文化之源

从人文而言,青瓷之美,常常喻之以“玉”和“冰”,并以“玉”为其审美的标准。古瓷匠烧制瓷器的过程追求温润清澈的效果,展现的正是中华民族对石质、玉质的审美的延展,亦是漫长制瓷经验的审美主流。在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青色是东方的主色。植物生生不息呈现出的青色,古人因而得出“生”的概念,于是青色又具有了喻意生命的意义。由此,我们发现古人发明青瓷不仅仅是单纯的工艺技术发展的产物,中华民族文化上丰厚的生命哲理和审美情趣也在它的身上折射出来,在人格主义至高的层面上,它自身蕴涵的生命意义也得到了发掘,“器”被赋予了生生不息的力量。因而,这青瓷之色就带有了由人生理的本能决定的崇尚青色的意味。含着对玉石的审美而来的以瓷比玉的追求,以及五行学说中表达的青色的生命意义。

青瓷有着似玉般的釉色,也追求着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的独特含义,儒家提出所谓“君子比德于玉”。玉是一种珍贵的自然物质,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文化气质,受到古人特别的喜爱,于是历代瓷匠也都竭力追求瓷似玉的美感。《说文解字》中对“玉”字的解释是:“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古人相信玉凝聚了日月的精华,且能通鬼神。在儒教思想里,更是认为玉有五德,可与君子相提并论,崇尚玉,实则是在崇尚一种做人的品德。其实,玉只是单纯物件,自身并不含德之性和自觉,只不过是儒家学说借“玉”教化人做君子,把自身崇尚的对人生修养的目标张扬出来,让这种思想境界不再空洞,使人能够有一个相对直观的认识,教化人时时不要忘记修心向德。青瓷审美的“类冰比玉”之说,正是符合儒家思想把重礼、重德的精神贯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思路体现。

玉的美感主要体现在质地和色泽上,我国古代的匠人们的瓷仿玉工艺,也主要是力求达到这两个方面的相似。制瓷仿玉的做法也许是瓷匠的一种工艺行为,在古人仿玉的意匠中,似乎又隐含着更多的社会文化内容。从我国古代文化学的角度来划分,玉和陶所属的文化范畴不同的。在精神文化方面,玉表现了深层次的关系,与政治的、礼俗的、道德的、审美相关,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所谓“玉有五德”或“玉有九德”等说,符合儒家仁、智、义、礼、信等道德信条。而陶则基本属于物质文化范畴,没有精神意义,陶瓷制品主要用于人们日常生活。

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制瓷工艺技术水平也有了更大的改进,到了魏晋时期瓷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由于丧葬习俗的简化等原因,玉器的制作相对减少,早期玉器的政治礼俗功能和美感已逐渐消释。但中国人对玉的崇尚心理却是早已根深蒂固。对玉的欣赏已经影响到社会一般的审美观念;人们更是把玉的物理特性作为判断和衡量一切美的价值标准,如人们对丝绸、漆器、书法、绘画、音乐的审美品鉴,乃至唐宋时人们对瓷器的见解,皆出于对玉的欣赏。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受这种审美观念影响。所以中国的一切艺术趋于美玉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从隋唐到宋元,青瓷、白瓷迅猛发展。历代名窑在制瓷技艺都有出色表现,并且其中的优质的产品皆力图追求玉色泽气质特点。如唐代越窑秘色瓷,发碧玉质感的半木色;宋代官窑的“薄胎厚釉”瓷,胎质细腻,釉层滋润;龙泉窑的粉青、梅子青等釉色,更是莹润如青玉;汝窑以玛瑙入釉,更是为得玉之质感。上等美玉富有神秘性色泽,是古玉审美鉴赏的一种极高的品质。三代礼仪中有以苍璧礼天,后代礼器皆追三代遗风,如玉般的釉色创世,恐怕也不是偶然的,匠人或许正是受到玉的启发。到了后代的祭祀礼仪,如玉般得青瓷器取代了前世的仓壁以礼天。

3、追溯瓷中青色的生命之意

在哲学范畴系列中,我国古代“五行”有所谓的“五色”,即青、赤、黄、白、黑,对于人的五官有:眼、舌、口、鼻、耳,其中的“青”与“眼”相对应,可见古人是把青颜色当作宜眼之色看待的。古人精神上重视青色,以青为天。独特的的色彩观是“以青为主”、“以青统色”、“以青为准”,在古人的思维和观念中,青色居于中坚和核心的地位。古人的色彩观具有一种哲学的命题,和传统哲学中“生”的范畴休戚相关。《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而《释言・释采帛》中则指出:“青,生也,象物生时色”。古人认为青字从生,这说明他们正是看到植物生长时呈现出青颜色,而得出“生”的概念。这是由“具象”物象到“抽象”概念的提升,将青色从具体的植物生长时的现象提升,而赋予“青”以“生”(生命、生长、生成、生活、创生、生生不息等)的哲学内涵。在象形字中“生”是草从土中长出,而在人的视觉中草色正是显现为青色。“生”与“青”,人眼观察自然植物形成的视觉思维、色彩思维,使得象形色彩两方面都同出一源。在此,形象思维与色彩思维同一,观形和观色同一。于是,“青,生也;生,青也”(必然呈现出青颜色)。“青,生也”,说明古人的观念认为青色对应于一切生命之“生”,两者的意蕴水融。青色是“生命之色”;青,又有“生命之意”。在哲学范畴里, “生”是生命、生长、生成、生发、生活等意义,青颜色的启示是它意义的由来,它的意义还源于人类的生理色觉以及古人对青颜色的视觉思维,是一种从色彩而来的生命领悟。正因为如此,古人也把这一切的思维体现在瓷器釉色的追求上。同时也就赋予了青瓷无限生命意味。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五大元素,而青瓷蕴涵了其中的所有元素,呈现出一种有古至今、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原料取之于土,釉料富含金属元素,经过柴火的烧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必须使用大量的清纯水,所以青瓷的一切制作材料如泥、釉、水、木等均取之于自然,是为自然之道。精美的青瓷器蕴涵着静穆之气,温和恬淡,其形、色、态,皆体现人们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感受与体验,也只有青瓷最能体现诗的意境和东方文化的气韵。

深奥的哲学之意并非爱瓷之人所好,其志在与品味青瓷之美,以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内涵,更多的还是它那朴拙的自然本色,愉情悦性,养人眼眸。生活中融入青瓷之器。满眼青瓷器,满手青瓷品,那是怎样的美妙感觉!青瓷青色之美能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它融合了大自然的万般青色,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是青山绿水、蓝天碧海的景象;那盎然的春意、美好的希望更是交织于心。美丽的青色不会在水里溶下去,不会在炎热的夏天稍有变易,不会屈服于秋季的凄凉,不会在冱寒的冬日褪色,青色象征着永恒的春天。一个青色竟有那么千变万化的不同姿态,这各中的美妙实在让人不得不去细细品味。

注释:

i李刚.青瓷风韵[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253.

【参考文献】

[1]李刚.青瓷风韵[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彭德.中华五色体系概说[A].杜大恺.清华美术(卷2):多元视界中的中国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余国端.中国文化历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明华.中国古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5]许群.青瓷的人文精神[J].雕塑,200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