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与环境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与环境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至今,全球发生了一连串自然灾害,让人们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大爆发,人类开始自食其果,破坏环境带来的危害正一步步逼近我们的生活。但日本9.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我们也看到了在人力不可预测的天灾面前,构建完善的防灾抗灾体系的重要性。人类在应对灾害时的自我重建能力和信心,恰恰也是人类在不可抗拒因素发生后的从容表现。

日本人相信日本

2011年3月11日,九级强震突袭日本,日本民众面对千年一遇的灾害所表现出的冷静从容令人惊叹不已,电话亭、商场、高速路、广场,人群密集的地方秩序依旧井然,交通瘫痪、通讯切断,但电视、广播等媒体尚可运作。以国家电视台NHK为首的电视媒体,全频道24小时转播灾情,向国民传达逃生和救灾的各种信息;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和经济产业大臣海江田万里一直在就各种人们关心的问题召开记者招待会,及时公开各种信息、政府的各种决策和方案。

日本是地震灾害的多发国,地震的预防保护教育早已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中。尽管媒体报道的遇难人数不断增多,尽管核泄漏的范围和程度一点点的在扩大和增加,生活被重重密不透风的潜在危险笼罩着,可昔日繁华的城市依旧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人们冷静的眼神和淡然的态度似乎不让人觉得,危机,已近在咫尺。

精要点评:冷静和从容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它们需要在长期的性格养成中慢慢形成,同时,值得信赖的外部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拥有健全防灾救灾机制的日本,是在与自然灾害的不断抗争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些机制的;日本人的处变不惊也是在与国家的“并肩作战”中养成的。这正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适用话题:成熟、信任、坦诚相对、唇齿相依、公信力、天灾面前、担心与信心……

福岛50死士

由于日本大地震与相继而来的海啸灾害,使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和4号机组连续发生爆炸。破损的反应堆中含有已经暴露的核燃料,其中一部分已经熔化并释放出辐射物,如果不用消防泵源源不断地往“高烧不退”的几个反应堆内注入海水使其降温,如果不打开阀门排出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氢气,如果不及时修复供电系统以及其他在地震中受损的设备,如果无人扑救核电站的大火,就意味着人类此次“核泄漏”战争的失败。

于是,“50死士”主动请缨,毅然领命,他们组成了防止核电站核泄漏进一步恶化的第一道防线,甘愿在远远超出国际通行标准的辐射量下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竭尽全力。他们比任何外人都了解核辐射的可怕后果。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一种牺牲,即使不会死于辐射,但他们的健康仍将严重受损,或许是漫长的痛苦,或许是终其一生被死亡阴影笼罩的恐惧。

精要点评:他说,不怕死,因为这是我的工作;他说,是使命感让自己作出了这个决定;他说,为了给正在灾区的人安全感,我必须努力地工作;他们本是平凡之人,他们用生命之躯拯救核泄漏的灭顶之灾、拯救世界的未来,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向伟大的勇士们致以深深的敬意,仍无法表达心中的感激与恩情。但愿他们凯旋,但愿他们平安、顺利。

适用话题:爱国、无私无畏、信念、境界、职责、使命感、个人与社会、平凡与伟大、大我与小我、重负与人生、勇气与掌声、我向你致敬……

“震不倒”的新西兰

2010年9月4日,位于新西兰南岛东海岸的克赖斯特彻奇市附近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强震20分钟后,在震中不远处又发生了5.7级余震。此地震为新西兰8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表示,这起地震给当地供水、供电、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破坏”,估计经济损失达14.4千万美元,但是无人丧生堪称奇迹。

新西兰政府声称,“零死亡奇迹”归功建筑质量过硬。长期以来,基于对地震造成惨重损失的反思,新西兰在抗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隔震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并大力推行性价比极高的质量轻、强度高以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的轻型木结构建筑。政府对建筑物的安全标准和抗震能力规定得非常严格,对“豆腐渣”工程等质量不合格的现象都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

精要点评:自然灾难的预测对人类来说,一直是一个棘手的科学问题。如何抗灾减灾,便成了灾难发生时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灾难预防远比灾难后的重建重要得多,汶川地震暴露出许多不良建筑的安全隐患,如果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源头竭力阻止,是否能减少悲剧的发生呢?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值得重视,“防患于未然”不应是灾难发生后的一声叹息。

适用话题:警示与反思、防患于未然、尊重生命、责任感、前车之鉴、直面问题、关注与忽略、造福社会……

砍掉了树木,砍来了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曾经郁郁葱葱的舟曲县城,由于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说:“像舟曲这种高山峡谷地区,尽量保持植被的原始状态是最重要的,封山的同时,也要在一些植被稀少的地方植树造林。”

但随着历史上移民的涌入和当地农业人口的增多,很多地方土壤厚度不够、坡度过于陡的地方被硬性开发。这种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在高山峡谷地区广泛进行,很容易诱发大规模的泥石流。

精要点评: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保护水土资源既是保护现实生产力,也是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维护子孙后代的长远福祉。频发的重特大泥石流灾害使人民群众遭受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也使全社会高度关切水土保持和环境问题。世间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人类只有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赢得长久的利益。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天灾与人祸、保护环境、美好家园、绿色地球、教训、沉重的代价、可持续发展……

冰岛的冰火两重

2010年4月14日,冰岛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火山喷发。气流将火山灰带到欧洲大陆上空,导致欧洲空中交通一度瘫痪,成千上万旅客受阻。火山灰不仅对冰岛重要的产业之一旅游业造成打击,还给另一重要支柱产业畜牧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大片牧场被黑色的火山灰覆盖。

对尚未从严重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的冰岛而言,这次火山喷发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撤离到安全地带的火山区附近居民依然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人手一本的火山灾害应急手册,更是冰岛用平静的心情应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危机。冰岛人甚至在2011年5月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一天,把火山喷发的镜头加入到“冰岛馆”视频节目中。

冰岛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如此从容,当然也离不开冰岛科学家所做的大量工作。在冰岛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一批专门研究火山的科学家常年不懈地利用各种先进设备观察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后,研究所定时召开新闻会,向公众通报信息,讲解相关知识,进行科普教育,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正是与火山长期为伴,冰岛人认真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让灾难变得不再可怕。

精要点评:智慧的人类不向灾难低头,而是积极应对,勇敢地迎接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灾难让人类变得更坚强。

适用话题:智慧、坚强、透明、完善、细节、公共服务、积极的心态、态度决定一切、应变能力……

天极端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者说:“人类用50公斤黄豆喂猪,能回收12公斤猪肉,喂牛,能回收10公斤牛肉;为吃肉,我们浪费了90%左右的食物,还要以多出10倍的土地来耕种,为了足够的耕地,人类便要开垦草原、森林,而不去顾及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但实际上,摄入肉类肯定是比单纯吃素食更容易“饱腹”,这意味着素食主义者需要多吃一些粮食且需要多种粮食混搭才能获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才能扛饿。

素食主义者还说:“饲养牲畜带来浪费,还会造成粪便污染以及增加碳排放,畜牧部门碳排放占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的9%,而且牛等食草性动物会打嗝放屁产生甲烷,加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如果按照素食主义者的逻辑,人类食用大量的豆类、植物会更容易放屁,这样算来,人类放屁产生的甲烷反而会更多。

其实,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动物的存在。一位来自荷兰的艺术家在三年内跟踪一头猪的身体各部分的全球化之旅,并在2010年TED全球大会上展示了她的实验报告:这头猪宰杀后被制成了185种产品,除了猪肉、猪骨等食用部分,还包括肥皂、洗发精、润丝精、保养品、牙膏等,而在啤酒、葡萄酒以及果汁等“素食”的制作过程中,用来过滤杂质的明胶过滤网也是由猪贡献的。动物不仅是人类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无论如何都是在间接地与动物发生关联,从这个层面来看并不存在绝对的素食主义者。

精要点评:选择何种饮食习惯,是每个人的自由,素食主义者此时却将生活习惯上升到“道德”“环保”的高度,不但不够严谨,还可能得到“威胁”全人类都加入素食行列的恶名,而世上也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素食主义者。所以,传播不确定的、没有科学依据支持的事物时,需要三思而后行,更不要强加于人。

适用话题:严谨、传播、三思而后行、偏与全、联系的观点、个人的选择、正确看待自己、适得其反、背道而驰、强拧的瓜不甜……

为地球,关灯一小时

(1)“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个全球性的倡议,倡议全球个人、商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为了地球环境做出一个行为改变的承诺,并于2011年3月27日晚8点30分关灯1小时。该活动起源于2007年的澳大利亚,当时有220万人熄灭了灯光。到了2010年,横跨每一个大洲的128个国家,有4616座城市,创纪录的13亿人自愿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这个创纪录的数字超出了2009年参与城市的两倍,并且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2011年3月27日晚8点30分,在北京,有着悠远历史的故宫博物院与其他北京地标参与到活动中,包括八达岭长城、北京的最高建筑国贸三期及国贸建筑群、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都将熄灯一小时;在上海,许多标志性建筑也积极响应,如中国最高的建筑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人民广场和静安区的时尚地标新天地等6个地标性建筑也关闭灯光;在南京,全国第一条“地球一小时”主题的地铁列车“低碳号”,让乘客们在路途中了解了低碳生活。

精要点评:“关上灯,点亮希望”,是今年活动的宣传口号。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参与进来,表明人们都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需要全球共同应对的问题,每个人希望通过自己小小的关灯举动,在黑暗中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守护希望。但积极参加每年只举办一小时活动人们,更需要明白在这一小时之外的节能环保任重而道远。

适用话题:示范、环保意识、贵在坚持、形式主义、行动的力量……

(2)因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城市参与其中,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公众行动。

有人却对这次的活动提出了质疑:虽然如今这一活动已是世界范围的活动,但其实节能并不明显。灯的用电负荷占一个城市的总用电负荷的比例非常小,且“关灯”行为也不是普遍发生,活动过程中用电负荷变化不大,所以达不到降低用电量的目的。

话虽如此,北京绿色宣讲团成员、环保专家李皓博士表示,地球一小时是一种全球行动,有一种吸引眼球的能力,对人们的环保意识是一种唤醒,是一场有益的秀。这次行动通过一些新鲜事,“敲打一下大家”,影响人们产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加深思考。

精要点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这次“地球一小时”活动中,节电观念的宣导远远大于节电本身的意义,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参与到响应保护环境的活动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我们能把观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地球也会以最好的方式来回馈我们。

适用话题:观念、利与弊、口号与行动、透过现象看本质、信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