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PICC原位换管与重新置管的对比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ICC原位换管与重新置管的对比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picc 原位换管 重新置管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75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09年11月行PICC置管患者343例。置管原因:用于化疗、输注华蟾素等中药刺激性药物、肠外营养等用途。其中行原位换管165例,男100例,女65例,年龄19~80岁。贵要静脉83例,肘正中静脉52例,头静脉30例。重新置管178例。男102例,女76例,年龄22~72岁。贵要静脉92例,肘正中静脉60例,头静脉25例。均使用PICC导管进行穿刺,导管保留时间40~50天。固定材料系3M透明敷贴。

方法:对照组在严格消毒后拔除原PICC导管,保证导管完整,用敷贴固定按压至不出血。然后再选择其他肘部静脉和合适规格的PICC导管。测量由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自胸锁关节至同侧第三肋间,两者之和为拟进管长度。病人取平卧位,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静脉穿刺成功后放置导管,左手固定插管鞘,右手向内送管至预定长度,拔出导丝,接肝素帽,抽回血,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并正压封闭导管。3M敷贴进行固定。观察组先选择与导管相同型号的导管,同前准备新导管及周围皮肤。一切准备就绪后,请助手在洞巾下慢慢拉出原导管,然后迅速在原穿刺点沿窦道将导管置入[1]。撤出导丝,抽吸见回血,固定导管,封管。

观察指标:两组置管完毕拍胸部X线确定导管尖端均置入上腔静脉1~2cm。对两组临床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并做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

统计方法:相关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结果表明,PICC原位换管与重新置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原位换管优于重新置管,P

讨 论

疼痛的对比分析:重新选择静脉置管,病人会感到疼痛,原因:PICC初次穿刺会损伤血管内膜,血管内膜对异物敏感引起疼痛。原位换管在插入导管时,病人会感到轻微胀痛;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误入颈静脉或盘于腋静脉或未到达上腔静脉,导致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化学刺激引起疼痛。原位换管因该血管已形成一条窦道,缓慢送管可顺利达到上腔静脉。

穿刺点出血的对比分析:穿刺点出血是重新静脉穿刺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本组发生85例(47.75%)。多发生在穿刺后24小时之内,常因肘关节伸屈活动、上肢用力等而导致穿刺点出血。原位换管不会进行静脉穿刺,不损伤皮肤而引起出血。

静脉炎的对比分析:选择新的静脉穿刺,由于该静脉血流缓慢及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或刺激血管发生机械性损伤,加之疼痛使病人紧张,血管收缩痉挛造成静脉炎[2]。后期出现静脉炎与化学刺激和病人的特殊体质有关[3]。原位换管不需要选择静脉重新穿刺,且该血管已有一定的顺应性,上述情况出现的机率大大降低。

阻塞的对比分析: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反流形成,是阻塞最常见的原因。两组无明显差别。

脱管的对比分析:导管脱出是指导管意外脱出或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固定不当是主要原因。PICC管为聚酯纤维套管,重新穿刺置管一般需要3~4周才能为结缔组织包裹固定,而原位换管后套管固定良好。观察组中1例脱管是由于该病人出汗较多,敷贴不紧,脱衣服时意外脱出。

两组发生局部感染的对比分析:导管感染均为局部感染,原因为置管及换药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病人抵抗力差、穿刺点出血未及时消毒更换敷贴等。采取局部措施如:理疗、换药等好转。两组均有发生。

PICC原位换管不仅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导管阻塞、脱管和感染风险,保护其他静脉不受穿刺插管的损伤,而且可避免病人经济费用浪费,减少反复多次操作程序,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对需要多程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的肿瘤病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苑,黄少华,张晓玲.原位中心静脉导管置换在ICU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65.

2 王忠泉,黄剑施.PICC置管原位换管术的临床应用.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13:11861.

3 兰岚,王红,刘艳华,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6(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