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欧阳群教授临床运用单穴经验集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欧阳群教授临床运用单穴经验集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0255-2930(2007)11-0857-02

中图分类号:R 249文献标识码:A针家精要

第一作者:黄泳(1967-),女,教授、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疗效的机制研究。e-mail:

[摘 要] 介绍欧阳教授运用单穴治疗各类疾病的经验,包括百会治疗梅尼埃病、“风岩”治疗视神经炎、下关治疗足跟痛、曲池治疗颈淋巴结核、孔最治疗急性咽喉肿痛、“落零五”治疗各类疼痛、“宽胸”穴治疗胸闷、肺俞治疗麦粒肿、血海治疗经期头痛、条口治疗肩周炎、外踝尖治疗牙痛、承山治疗后头痛、涌泉治疗呕吐等等。

[主题词] 取穴;名医经验;@欧阳群;@单穴

Professor OUYANG Qun′s clinical experience on application of single point

HUANG Yong,CHEN Jun-qi ( TCM Schoo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OUYANG Qun in using single acupoint includes treatment of Meniere′s syndrome with Baihui (GV 20),optic neuritis with "Fengyan" (Extra point),painful heel with Xiaguan (ST 7),lymphoid tuberculosis with Quchi (LI 11),acute sore throat with Kongzui (LU 6),painful diseases with "Luolingwu" (Extra point),chest distress with "Kuanxiong" (Extra point),hordeolum with Feishu (BL 13),headache in menstrual period with Xuehai (SP 10),frozen shoulder with Tiaokou (ST 38),toothache with Waihuaijian (Extra point),occipital pain with Chengshan (BL 57) and vomiting with Yongquan (KI 1).

KEY WORDS Point Locating;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OUYANG Qun;@ Single Point

欧阳群,原第一军医大学针灸教授、主任医师,历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学会副理事长,全军中医学会理事、针灸研究组顾问,广东省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顾问等职。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总结欧阳教授关于单穴运用的心得,以飨读者。

1 壮灸百会治疗梅尼埃病

患者端坐,先将百会穴处1 cm范围内头发剪掉,制作蚕豆大小的灸炷,顶端点燃放在百会穴上,烧至快尽时,术者用一湿润纱布压熄,然后再灸一炷,反复操作,至患者觉灸处有热感,并有灼热感直透达脑内为止,灸多少炷,根据各人差异而定,一般数壮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曾治数例梅尼埃病患者,一般首次治毕即见效。

2 针刺“风岩”治疗视神经炎、视网膜炎、假性近视

“风岩”穴位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患者端坐或侧卧,消毒后,用0.30 mm×40 mm毫针,略向上斜刺进针,待针感传至眼球时,轻微持针捻转片刻,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3疗程多能见效。

欧阳教授点评:20世纪70年代治疗数例视神经炎、视网膜病变患者,有一定的疗效。80年代,有十几位青年学子,患假性近视,为入学急于提高视力,来我处就诊。用此穴治疗,可迅速提高视力,一般5~6次即可。有一位学生,仅针1次,翌日体检视力由0.6升至1.2。

3 针刺下关治疗足跟痛

取与疼痛足跟同侧的下关穴,直刺进针25 mm左右,待有针感后,轻轻缓慢逆时针捻针片刻,留针20分钟,一般3~5次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20世纪60年代起运用此穴治足跟痛几十例,均获良效。多数患者,首次进针后当即疼痛锐减。曾治一女干部,穿高跟鞋爬山,下山后足跟痛,两足跟几乎不能着地,病程已6天。首次针后嘱其站立,足跟登地,疼痛立即消失。次日再针,仅治疗2次即获治愈。曾治骨质增生患者数例,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4 皮下针刺曲池治疗颈淋巴结核

患者侧卧或仰卧,屈肘,肘部消毒。使用特制长125 mm不锈钢针,针用消毒石蜡油擦拭,在曲池稍外0.2 cm处进针,向上平刺,沿皮下进针近120 mm,留针1小时,1小时内再行针数次。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2~3疗程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曾治颈淋巴结核2例,疗效颇佳。

5 针刺孔最治疗急性咽喉肿痛

用0.30 mm×25 mm毫针,稍向上斜刺进针,进针15~17 mm,轻微持针逆时针方向捻转片刻,立见咽喉肿痛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

欧阳教授点评:近30年来,运用此穴治疗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多能获良效。慢性患者无效。

6 针刺“落零五”治疗各类疼痛

“落零五”穴为经外奇穴,位于掌背,第2、第3掌指关节之间,第2掌指关节后0.5寸处。用0.30 mm×25 mm毫针,靠近第2掌骨缘进针,直刺12 mm许,逆时针极轻微捻针片刻,全身各部位痛证均见效。若身体一侧疼痛,则取同侧“落零五”穴。

欧阳教授点评:20世纪70年代,系统观察“落零五”穴治疗各类疼痛120例,痊愈率65%,有效率95%。一次去外地讲学,火车开动不久,肾结石绞痛发作,当即针此穴,遂逐渐缓解入睡。讲学半个月时间,仅用此穴止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归。

7 针刺“宽胸”穴治疗胸闷

“宽胸”穴为欧阳教授经验穴,位于食指指背侧、掌指关节拇指侧。针刺时,嘱患者手半握拳,在其食指指背、掌指关节拇指侧,向上平刺进针,沿皮下透刺15 mm许,轻微捻转片刻,胸闷立即减轻。

欧阳教授点评:数十年来,用此穴对症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胸闷都有一定疗效。

8 三棱针点按肺俞治疗麦粒肿、急性眼结合膜炎

三棱针平置于以肺俞穴为中心1 cm左右区域,以针尖雀啄式点按压,持续约1分钟,每日1次,一般1~3次即可。

欧阳教授点评:20世纪80年代应用此穴治疗数十例急性眼结合膜炎、麦粒肿患者,针后即获奇效。1位6岁男孩,两眼红肿,疼痛流泪,异物感已2天。其母带来就诊,予肺俞穴点按片刻,患孩当即诉说疼痛及异物感消失;翌日复诊,炎症明显减轻,再点按1次,2次即获痊愈。

9 针刺血海治疗经期头痛、痛经、急性腰痛、急性荨麻疹

用长50 mm、直径0.35 mm的毫针,向上直刺进针,得气后,轻微持针缓慢逆时针方向捻转1~2分钟,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欧阳教授点评:临床治疗几十例痛经患者,多数病例能立即见效。一患者(本系学生)每次月经期间头痛4~5天,有时呕吐,予针刺血海穴,头痛立消,留针15分钟。仅1次治疗后,1年未见复发。另一患者腰痛1周,活动受限,行走艰难,予针刺血海穴,首次减轻近70%,每日1次,治疗4次疼痛消失。

10 针刺条口治疗肩周炎、落枕、急性腰扭伤、锁骨骨折后疼痛

条口穴直刺进针50 mm许,逆时针方向缓慢捻转1分钟许,留针半小时。亦可用指压法。

欧阳教授点评:近30年来运用该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肩周炎、落枕、锁骨骨折后疼痛等几十例,均能获得满意疗效。个别病例1次治愈。曾治1位美国老人,患右肩关节周围炎3年,疼痛持续,活动受限,手臂不能上举。1987年来广州旅游,于南方医院求诊,当时予针刺条口穴,并嘱其活动肩关节,片刻其关节疼痛全部消失,手臂活动自如。该患者及其同伴都惊奇效果神速,称赞中国针灸技术。

11 外踝尖治疗牙痛

外踝尖为经外奇穴,位于外踝隆起最高处。治疗方法有三:①取同侧外踝最高处,局部消毒后,用13 mm毫针进针少许(只过皮层),稍捻针;②同侧外踝最高处,先放置一米粒,再用1 cm大小胶布粘贴,疼痛发作时嘱患者自己用手指按压;③轻型疼痛,用手指甲按压外踝尖,即可缓解疼痛。

欧阳教授点评:30年来治疗牙痛,疼痛消失病例无数,都是当即见效。有牙痛患者在门诊办理入院手续时,牙痛难忍,遂予针刺该穴,牙痛立即消失。

12 针刺承山治疗后头痛、后颈痛

直刺50 mm,逆时针方向轻微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5~8次可痊愈。

欧阳教授点评:20余年来,治疗几十例,多能获良效。1981年,有位男学员,28岁,后头后颈持续隐痛,伴胀感,思虑及劳累后加重,病程已3年,有关检查无阳性体征,多方治疗,疗效不显。针刺承山穴,行针约2分钟,疼痛明显减轻,共治疗3次而痊愈。3年学习期间未见复发。

13 悬灸涌泉治疗呕吐

患者仰卧,双侧涌泉穴同时悬灸,每次持续1~1.5小时,每日1次,一般3~5次即可收功。

欧阳教授点评:30年来应用此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能获效。一般1次见效,顽固性呕吐连续3~5次可愈。1956年一浅表胃炎患者,阑尾手术后第5天,频繁呕吐,悬灸涌泉穴,每日1次,3次即愈。另一老太太患神经性呕吐近10年,治疗8次而愈。1978年一小儿患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不止,轻度脱水,悬灸涌泉穴近2小时,在治疗过程中,腹痛、腹胀、呕吐逐渐减轻至症状全消而入睡,翌日只觉乏力,未作任何处理,1次即愈。

(收稿日期:2007-03-27,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