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源于生活用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源于生活用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可以看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生活性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特征。课标中这样描述:“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就是说,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生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因此,现在的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践的。

课堂是儿童生命成长和教师价值展现的重要场所,教学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经历。作为品德课的教师要通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真实的生活体验,发现并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成长。

一、创设情境,发现来源于生活的问题。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创设生动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1.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教学中呈现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需求、兴趣等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交流,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如《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是《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一课,应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教学理念,我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前搜集自己家乡的资料,如:照片、文字、书籍或者故事等等。这样让学生在查找中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富饶,那么,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本课的教学通过大量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展示与介绍,充盈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无痕地作用、影响着学生。最后还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画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因为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这也正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最好的体现。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基本都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入队,对学生来说,是跨入学校大门后最值得骄傲和兴奋的事情。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就专门安排了一个以红领巾为话题的单元,我让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红领巾的来历、革命英雄的故事,并从中体会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播放一段自制的动画片,以红领巾的口吻说出一些平时不爱护红领巾的现象,让孩子们不但懂得了爱护自己的红领巾,还要以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添光彩。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教会学生愉快地、健康地、有创意地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根本,也是我们课程努力追求的目标和归宿。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懂得知识源于生活,更要让他们学会走进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走进生活,用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生活世界的剪影、生活精华的浓缩,是人类生活实践、经验总结和提炼,其价值就在于对生活的回归反思和修正。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在尊重多元价值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理性反思,在反思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有价值的生活的过程。如《我棒你也棒》同样也是《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一课。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看问题、想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和顾及他人的感受,自我意识和客观评价他人的水平还不高,教材向我们介绍了解决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孩子们的生活为基础,让他们积极寻找和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信心,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其次,让孩子们去观察和寻找周围人身上的优点。有人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平时,让孩子们夸自己容易,让他们夸别人却很难。但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但学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树立起了自信,同时也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我还特意准备了一个“优点记录册”,让学生记录同学的优点,能发现别人优点的同学就是“小伯乐”,慢慢地,“优点记录册”上的优点越来越多,当然孩子们告状、闹矛盾的就少了,可谓一举多得。在教学《好书大家看》一课之前,我考虑到孩子们有学习的兴趣和看课外书的愿望,有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便发动大家将自己家里的好书带到学校来跟大家一起分享,目的是引导、激发学生读好书的愿望和积极性、培养他们从小爱读书的习惯。但我发现孩子们大多数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好书和他人分享。针对这一现状,我特意在班级设立了一个图书角——快乐书屋,先把给自己孩子买的好书带来给他们看。孩子们的幼小心灵被触动了,他们自愿将家里的好书带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还选出了读书多的同学当小小图书管理员,便于班级图书的管理。孩子们不但学会与小伙伴分享自己心爱的图书,还在分享中相互交流,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

总之,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的教学才有真正的意义。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