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媒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媒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微博”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交流平台,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用户。通过“微博”可以在用户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凝聚力,其舆论还可以发挥改善社会现实的实际功用。大学生作为“微博”用户中的重要部分,在推动其发展上贡献巨大,“微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据此,思政工作者可以趋利避害,利用这种新媒介展开教育工作,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关键词】微博 大学生 思政教育

“微博”,即微小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它的服务平台广,支持手机、电脑、IPAD等多种设备;对使用者的知识技术要求却不高,从几岁小孩到耄耋老人,只要认识基本的汉字,都可以在“微博”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微博”上的信息言简意赅却丰富多样,消息及时迅速,可在极短时间内影响、辐射极多受众。因此自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微博”便受到网民的广泛追崇。

以目前聚焦了全国人民目光的奥运会为例,“微博”这种新媒介成为国人观看奥运会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西方,包括CNN在内的一些媒体,将这次奥运会称为第一届‘推特奥运会’。但是在中国,推特并不普及,这儿上演的可不是‘推特奥运会’,而是‘微博奥运会’。自从2009年,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后一年,中国的网络巨头之一—新浪在中国推广‘类推特’的业务‘微博’开始,微博在中国广泛流行开来。 现在,几大领头的微博网站共有约2.5亿用户,这些微博网站为用户们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平台。当然,近期人们讨论的热点就是伦敦奥运会了。每天,用户们发表上百万条有关奥运的评论,很多评论都是为在奥运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们的加油鼓励,以及祝贺与欢呼。近几天,在奥运会中打破两个奥运会纪录、取得两枚金牌的游泳健将叶诗文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人们“微博”转发、评论间,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吸引力的、也更加公正的共同认识。大家普遍认为叶诗文赢得光明正大,我们中国运动员身正不怕影子歪,对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批评、质疑不足挂心。这种舆论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具有向心力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国民的爱国心、爱国情与日俱增。

“微博”不仅使用人数多,可以形成精神凝聚力,还可以通过舆论确实发挥改良社会的作用。在“佛山小悦悦事件”中,两岁女童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视而不见,漠然离去。事件一经报道,就在“微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交流中网友们意识到国人怕事、冷漠的道德缺陷,发出改变现状、不做冷漠中国人的呼声。目前,在这种新的共识下,大家对待此类事件变得积极、热心,而处理方式也更加理性、有效。再如,郭美美等各类“炫富一族”,在“微博”上不断炫耀自己“啃老”、奢侈、扭曲的生活,引发了网友们的普遍反感。在此类“反面教材”的衬托中,青年一代重新审视自身价值观,有助于其端正思想、正确地对待金钱和物质……“微博”参与现实生活建构的案例不胜枚举。马克思主义经典观念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微博”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如果加以引导,使之更加规范化,必将可以爆发出影响、改善社会的巨大能量。

大学生作为网络上最活跃、最时髦的群体,对于“微博”的接受、使用,自然最为快速、广泛,也最具影响力。当代大学生喜欢用“微博”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抒发心情,或者分享美食,又或传播知识点……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分享资讯,开阔眼界,并宣泄了情感,“微博”成为大学生们信赖的“密友”。基于这种现状,“微博”为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首先,“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素材。思政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与时俱进、了解现实。他们可以通过“微博”轻松获得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和素材,发现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并适时地运用到教育工作中,使教育更具时代感、吸引力和说服力。其次,“微博”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的平台。传统的思政教育大多以大班教学的形式完成,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多,工作较为繁重,与学生交流沟通机会比较少,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加之,所谓两岁一个代沟,现在的学生都是思想个性、独立的“90后”,他们与思政老师(尤其是年级较大的思政老师)之间,兴趣、爱好、关注点,等等,皆有巨大差异,这为当下思政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微博”的广泛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利用“微博”的关注功能,关注学生关注的内容,与之进行沟通。任何教育都要做到有的放矢,这样了解学生的思政老师才能更加有针对性、更有效率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再次,“微博”还以新颖的传播方法丰富了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采用“一对多”、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尽管教师们尝试各种手段企图改革,但对于不愿意聆听长篇大论的“90 后”来说,劝导式的思政课还是显得枯燥乏味。而“微博”实现了信息的网状传播、个性传播、简短快捷传播。思政工作者完全可以利用“微博”这一新渠道灵活、便捷地展开面目一新的思政教育。思政工作的这种新形势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言而总之,“微博”无疑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媒介,树立起未来思政教育的风向标。

当然,凡事都具正反两面性。“微博”与当代大学生的“亲密互动”,不仅为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它丰富、积极的信息中,也夹杂着不少毒害学生的颓废信息;在它大量便捷有效的资讯里,也有很多重复资料、无用信息,甚至虚假消息;大学生过度使用“微博”,还容易沉迷于网络、虚度光阴……总之,“微博”是把双刃剑。在以后的思政工作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利用它,还要看思政工作者们如何辩证地认识其利弊,扬长避短,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