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彼时岑参在御史大夫封常清幕中任判官。是年九月,封常清率部西征,出征之前,岑参献诗两首,其中就有本诗。

全诗为七言歌行(有版本首句作“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误,本文不展开讨论),共18句,121字。作品三句一转韵,而且平韵、仄韵交替使用,节奏铿锵,在形式上给人紧迫感,仿佛亲见大军出征,将士孔武有力,骏马铁蹄杂沓。

诗篇开头极言唐轮台(属唐北庭都护府,在天山以北,时封常清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从诗歌角度来讲,此处轮台可指代北庭都护府)恶劣的自然环境。其时,封常清的部队从走马川出发f诗中走马川、雪海。皆为地名,然而考证未详),面对的是荒凉的大沙漠,一望无际的黄沙蜿蜒直与天边相接。出征的时间是在九月,北庭都护府狂风大作,甚至将走马川上无数斗大的碎石吹得满地乱走。

然而就在可怖的自然环境下。紧急军情传来,金山(即新疆阿尔泰山)受到了敌人的攻击,封常清一部为此挥师西征。此处匈奴指代敌军(未详是哪里的军队,或考证当时封常清征讨播仙城,今在新疆且末县),而汉将指代封常清。唐代诗人多“借汉喻唐”,并不仅仅体现在边塞诗中,如杜甫《秋兴八首》第七首云“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以及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都是以汉武帝指代唐玄宗。

接下来,诗人紧承军情紧迫,以如椽之笔呈现了唐军在恶劣的气候之下连夜行军、队伍整肃、豪气干云的场景,遂使诗篇脍炙人口,流芳百世。“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即点明了是寒夜行军。在刺骨的寒风中,御史大夫封常清仍然披着沉重的铠甲,唐军战士衔枚疾走,长龙似的队伍悄无声息,只能听见长戈偶然碰撞时发出的声响。三句诗依次写主帅身先士卒,军队纪律严明,冷风如刀,而又紧承风冷,为其下诗句作了铺垫。

风雪肆虐,雪花落在矫健的骏马身上竟被蒸发为汗气,但那剪为五束花的马鬃和带有连钱花纹的马毛(可以理解为所谓“五花马…‘连钱骢”)很快就冰冻了,在营帐中起草檄文,连磨墨时倒入砚台里的水也转眼凝结。此三句看似关联不紧,但应当理解为大军停驻后,立即起草檄文,也就是即将向敌军宣战。解释如下:

“马毛带雪汗气蒸”,则马匹必然是在奔驰中或刚刚停止奔驰,仍然散发热气,故而有将雪花蒸腾之说。“五花连钱旋作冰”,则显然是停止奔驰之后,不久马身上的汗水凝冻成冰,据此可以理解为,是大军驻扎了下来。军队扎营之后,封常清立即命令文职人员起草檄文,战事显然迫在眉睫。

结尾三句,诗人以极大的自豪感说道:敌军一听见檄文(紧承上文)就吓得魂飞胆裂,再不敢与唐军正面交锋,御史大夫封常清必将大胜收兵,而诗人“我”就在车师城(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令新疆吐鲁番)西门伫立着,等待捷报传来。全诗到此收尾,包括出师之名、行军之壮、草檄之威、祝捷之愿。篇什完整,大气凛然又细致入微。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是送出征的作品,完全凭借诗人的想象,勾勒出了风雪中行军、扎营、传檄的画面。这些画面的描绘,都建立在诗人丰富的边塞生活之上,因而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如唐轮台九月的严寒天气、大军夜行当中不得发出声息的严格律令,都是从大处着笔:而雪花落在奔跑的骏马身上,随即蒸腾成汗气,马鬃冻结,砚水成冰,岑参对军营生活细微处的捕捉则是那些非从军诗人所无法体会的。

如果以三句为单位将本诗划分为六个层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依次描写的是“出征地点”(走马川)、“出征时间”(轮台九月)、“出征原因”(金山西见烟尘飞)、“半夜行军”、“驻军草檄”和“诗人祝捷”,诗文严谨,间不容发。在描写军队出征的诗句中,诗人刻意突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风头如刀面如割”“幕中草檄砚水凝”;但就是在这样的狂风严寒之下,将军不脱金甲,军队纪律严明,骏马来回奔驰,军中文职人员在寒冷的营帐中起草作战檄文。既栩栩如生地描画了在严酷自然环境下的军事行动,也使唐朝边防军将士不畏艰难、慷慨奔赴沙场的气势跃然纸上,此诗遂成千古名篇。

中国古典诗词与其他作品一样,都有两个基本的准则:“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大到数百言的古诗歌行,小到短小精悍的绝句,结构之中都有“起承转合”,面对《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大声诵读,确实能够感受到诗中澎湃的气势。然而,如果不细细品读,就很难准确理解诗句到底描写了什么场景,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诗人布局谋篇的意图。对于中学生朋友来说,评品古典诗词,就要静下心来,一字一句细致地通读作品。首先理解作品内容和篇章布局,其次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和情感,笔者在此说一说另一点小感想,诸如古诗歌行一类的作品,多有韵部的转换(也有一韵到底的作品),转韵之时,往往就是诗歌承接或转折的关键所在,值得一再品味。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代表了唐代边塞诗中歌颂保家卫国和描写塞外奇景的作品的最高水准,展现了盛唐诗歌格调崇高、气势雄壮、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的精神风貌,总的说起来,岑参的边塞诗,主要在于赞美慷慨报国,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想象瑰丽,气势恢宏,风格雄健。他的作品在当时“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而南宋大诗人陆游也称颂他的作品“笔力追李杜”,足见评价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