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出主旋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出主旋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应该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但实际中朗读教学效果如何呢?不妨截取几种课堂现象进行观察:

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是这么进行朗读教学的。师(揭题读题后):三袋麦子到底写个什么!赶快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由读课文)师:读了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三个小动物吗?(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小猪,小牛,小猴)师:那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呢?请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好好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来。(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师: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就把它读出来。一个学生朗读“小猪”那一段课文,但感情平淡。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没有听出你对它的喜爱,谁再试试?(又请了两个学生读,但是读得还是不理想,直到听到第四个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这位老师终于满意了。)师:你读得真好,和他一样也喜欢小猪的小朋友咱们一起学着他来读一读。(部分学生齐读,但已明显感觉到学生读书的热情渐渐淡了。)师:你还喜欢哪个小动物?请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这样,在重复的教学环节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优生的带领下,完成了三个部分的“美”读。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有些教师过于夸大了朗读教学的效果,以为朗读无所不能、包容万象,以为在课堂上只要抓住了学生的朗读,就万事大吉了,于是出现了“满堂读”的现象。还有些教师在一些课堂中,尽管注重了朗读,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过于专注在技巧上,而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文素养等方面并不够重视。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1.读有目标,读出层次

针对学生认知起点,注重了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指导学生以朗读为主线、循序渐进,读识结合、读想结合、读诵结合、读演结合,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2.读有方法,读出乐趣

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尽所能地制造机会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朗读,可采用个别读的诸多形式和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以《泉水》的教学为例在指导学生个性朗读时,出示填空。泉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泉水()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泉水()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3.读有情感,读出个性

老师要做的不是教给学生怎么读,而是应该带着学生进入文本,引导孩子对文本的个性感悟。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

(1)尊重学生独特感悟。尊重学生阅读感悟,以学定教,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要途径。把多元感悟的空间还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2)鼓励学生创意解读。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笔者请学生交流“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这个问题,学生拥有了一个自由阅读思考的空间后,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句话也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正是由于母亲把养花的时间都用来照顾生病的儿子,所以那些花才会死去。”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因为母亲认为儿子发泄心中的苦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她没有阻止儿子的行为。”……

阅读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摸其灵魂的过程;阅读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如能这样,课本就不再是“书经”,而是“剧本”;课堂就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孩子们就会从“正襟危坐”的“观众”变成富有个性的“演员”;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必将成为充溢学生美妙童真的舞台,成为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创意生成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镇戴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