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道结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胆石症病例407例,治疗组215例给予口服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对照组192例给予口服胆石利通片,疗程均为2个月,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67例,痊愈率31.2%,显效132例,显效率61.4%,总有效率 92.7%;对照组痊愈39例,痊愈率20.3%,显效67例,显效率34.9%,总有效率 55.2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散结汤加针灸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胆石症;疏肝散结汤;针灸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30-01

在我国胆石病患病率呈较快的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已达10%,接近世界发达国家胆石病10%~15%的发病水平[1]。随着对胆汁化学、胆汁酸生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胆汁酸成分变动与胆石形成的内在联系,推动了溶石药物和溶石疗法的进展[2-3]。胆石按所在部位可分为三类、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本研究旨在运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各型胆石症,观察疏肝散结汤治疗胆石症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0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胆石症患者407例,治疗组215例,男115例,女100例;年龄19~52岁,平均(41±10)岁;病程1~15年,平均(2.5±1.1)年;结石直径0.3~1.5 cm,平均(0.8±0.6)cm。对照组192例,男100例,女92例;年龄16~60岁,平均(40±15)岁;病程0.8~16年,平均(2.0±1.6)年;结石直径0.4~1.5cm,平均(0.8±0.5)cm。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胆道系统结石患者均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和时有发热、饱餐后胆区痛甚等症,墨非氏征阳性等。(2)实验室检查、B超或x线检查证实结石存在。

1.3中医辩证[4]

(1) 肝胆气滞型: 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 伴有低热口苦食欲不振,或有轻度恶心呕吐,上腹压痛,腹肌轻度紧张,舌苔白或微黄,舌质淡红,脉弦细或弦紧。 (2) 肝胆湿热型: 右上腹持续性胀痛,痛引肩背,高热寒战,口苦咽干,口渴,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身黄,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腹肌紧张拒按,有时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或弦滑。

1.4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1)服用疏肝散结汤:柴胡15克、郁金15克、金钱草30克、枳壳25克、元胡25克、鸡内金25克、炒麦芽30克、厚朴15克、 黄芩20克、大黄6克、茯苓15克、香附18克、甘草10克。肝胆气滞型可酌加青皮10 g 、 大腹皮1 0 g 、玄胡15 g 。 湿热 壅滞型可酌加茵陈 30 g 、芒硝6 g 。每日 1 剂 , 分2 次水煎服 。(2)针刺: 取穴 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太冲穴 。 上述诸穴均行提插泻法 , 得气后均留针 20 分钟 。每日治疗 1 次 , 连续针 1 周为一疗程 , 休息1 天 , 继续下一个疗程。

1.4.2 对照组

给予胆利通片(山东步长制药厂生产),一次6片,一日3次口服。

1.4.3 疗程及其他疗程

均为2个月。有炎症者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合并肝功能异常者保肝药治疗。

1.5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有原则》进行[5]。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结石有明显减少达50 %以上,或结石变小在50 %以上为显效;症状和体征减轻,结石较治疗前减少或变小为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无变化,结石无改变为无效。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215例,痊愈67例,有效13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 92.7%;对照组192例,显效39例,有效67例,无效86例,总有效率 55.2%。将两治疗组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中医中药治疗胆石症的历史悠久,《伤寒论》[6]中描述“结胸、发黄”一病与现代医学胆石病、胆囊炎极为相似,中医认为胆石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及虫积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及胆腑不通,影响胆汁输送,胆郁气滞则胆汁壅阻,郁滞结聚成胆石,故治疗原则以“疏肝利胆,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为主。

中药治疗有调节胆道功能、刺激胆汁分泌、奥狄式括约肌舒张及控制感染并排出结石的功能。本方疏肝散结汤选药:柴胡[7]、金钱草、郁金、延胡索、鸡内金、香附、枳壳、厚朴、茯苓、炒麦芽、黄芩、大黄、甘草,并根据病情加减,其中柴胡、金钱草、郁金疏肝利胆为君,枳壳、香附、延胡索、厚朴行气止痛为臣,鸡内金、炒麦芽化石消积,黄芩清热燥湿,大黄、茯苓通利两便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君臣佐使相互作用以起到排石止痛的作用。本方中通利二便为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肝胆气滞型可酌加青皮、大腹皮、玄胡 。湿热壅滞型可酌加茵陈、芒硝。

针刺治疗遵循“ 以通为用” 之大法,故行针均采用泻法,以疏肝利胆行气泻热为主。俞募配穴 ,取胆俞 、肝俞通利肝胆 , 清化湿热 , 配胆募日月 、肝募期门穴以增强舒肝行气利胆排石之功; 阳陵泉为胆腑合穴 , “合治内腑” , 故重泻阳陵泉以和解少阳而清热利湿 , 调节胆系舒缩功能 , 畅通排石之道;太冲为肝之原穴 , 泻之可使肝疏胆利热退湿除 , 胆汁循于常道 。 据有关报道 : 针刺胆俞、肝俞 、日月 、期门、阳陵泉 均能增强胆囊收缩 , 针刺胆俞、肝俞、太冲均可使奥狄氏括约肌舒张 , 针刺日月、期门时可使胆管口括约肌紧张收缩,停针时放松,并有助于胆囊运动,针刺阳陵泉可使胆总管出现明显的规律性收缩 ,蠕动明显增强, 对奥狄氏括约肌也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良好的镇痛作用 ,这些均有利于胆结石的排出 。此外针刺可以提高痛阈 , 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这对于发作期患者疼痛的缓解亦有重要作用 。

本文结果表明针刺加药物组治疗胆石症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 故我们认为针药配合应用可充分发挥针刺与中药的双重排石之效应 ,是单纯中药治疗所无法比拟的。 由此我们认为针刺 、 中药并施 , 应作为治疗胆石症的首选方法之一 。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疏肝散结汤治疗胆石症理论基础还不清楚,疏肝散结汤治疗胆石症有没有地域性差异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希纲, 刘家奇, 彭民好,等. 胆石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2, 17(2): 99.

[2]潘国宗, 曹世植. 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743.

[3]梁 明, 姜克学, 吕 颖. 中药治疗胆结石7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 2000, 5(3):32.

[4]. 中药( 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社,2002:361-390

[5]刘学勤, 关幼波. 肝胆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1554.

[6]姜建国. 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129-136,215-222.

[7]张廷模. 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