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考——深入自主阅读的“法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考——深入自主阅读的“法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在《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讲到:“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仔细考察现在的精读课堂,突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还没有引导儿童读好文本,就急急忙忙引入过多的课程资源,去拓展,去发散。岂不知教师越“深度语文”,学生就越难“深入简出”。因此,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思考入手:

一、思考让阅读更“有虑”

学贵为疑,读贵为思。文本不能在一些学生头脑中构建意象、触动情感,快速地作出信息的判断处理,这是困扰学生最突出的矛盾。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五年级开学初,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平时阅读课文,你们都注意些什么?”沉思片刻,话题打开了,有的说:“把好词好句划下来。”有的说:“想想课文内容与插图的联系?”有的说:“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的说:“课文哪里写得美?”基于这种有的放矢,守住了每一个孩子的阅读底线,至少学生读课文有事可做。拿到任何一篇课文,就会自觉地去条分缕析,浸入其中品读。一边读一边自然地拿起笔作圈划批注,有时查查字典,有时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慢慢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身心自由的阅读,离开了老师也能学习的阅读。

二、思考让阅读更“有形”

阅读课能否生动有致,怎样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体会文本的美妙是关键。要把儿童带入文本,须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学生。这个磁场要求有一个个兴奋点勾起读者与文本作者对话的欲望,那就是思考擦燃的火花。其实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真正被学生感受、体验到的才是有效的文本内容。下面我以人教版第八册叶圣陶写的《记金华双龙洞》一课为例谈谈有形思考的三步曲:

第一步,读题思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文章的核心。让学生读题目《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思考: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问题难易度适中,很快能反馈两个信息:这是一篇游记。文章第六段直接点题描写金华双龙洞的景象。这是质疑性阅读思考。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有责任引领开启学生自己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第二步,读文思考。初读课文后学生独立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移步换景观察双龙洞,每个地方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你觉得各有什么特点?为实现思考有效性,我铺设了下面两个填空,辅助学生阅读后能“殊途同归”。

(1)作者按( )的顺序,先写( ),接着写( ),再写( ),最后写( )。

(2)在洞口抬头望,发现洞口像( );走进去,外洞显得( );孔隙( ),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内洞( ),不但有( ),还有( )。

这是求解性阅读思考。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读句思考。只要善于发现,每一课课文都有值得学生去积累模仿的句子。如: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指导写设问句)。这是感悟性阅读思考。一切景语皆情语,适时地理解与运用好词好句,既是对文本价值的升华,也是语言积淀的内化。思想与语言交融在一起。

三、思考让阅读更“有味”

初读的感受是原生态的,应该马上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应该积累的,哪些内容没有必要记忆。有的课文很长,可以长文短教,把课文读薄。例如填一段概括主要内容的完形填空、给课文段落列小标题、等,学生迅速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常态课堂思路是清晰的,不蔓不枝,往往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同时也文本的主旋律或主题来展开教学。即使是同一主题,也会因思考角度的不同而选择独特的切入口。例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我听过许多老师上过,真可以“百花齐放”形容,有的抓住了“静”字,有的抓住了青年“忘我”的境界;有的从“举止特别”出发;有的以“赏心悦目”一词串起了“景、画、人”三者的共性;有的按“鱼在缸里——鱼在心里——鱼在纸上”线索顺藤摸瓜。但文本的核心价值是为学生的,任何一种教法的选择第一应考虑的是效益最大化。在一番取舍后,我最终选择了抓青年“忘我”的特点入手,因为教学目标定位为感受“聋哑青年”的特点,懂得干一件事要执著追求才能成功。抓住人物特点展开教学与该单元写人的阅读、作文教学是一脉相承的,更利于学生深读课文,体会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另外这单元都是学写人的文章,教学中实行课内阅读正迁移,与另一篇写人的文章《父亲的菜园》同时上,边读边思,知道写人离不开写事,读写人的文章要注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与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的特点。两篇课文异曲同工,花开两枝,各表一朵,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无痕中拓展了阅读的宽度与长度,把对写人文章的阅读演绎得淋漓尽致。

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学语文。看来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学生一定能出类拔萃。多一份思考,多一些自主阅读,提升常态课质量,让学生走出对文本理解缺少把握度的困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培养真正优秀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