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静滴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对照组为75%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苦碟子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中西医结合疗法;老年人

作者单位:132002吉林省吉林市二医院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有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如果患者年龄大,常易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病情更凶险。因此,积极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2009年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均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其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UA诊断标准。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及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及不能耐受肝素者。

1.2 一般资料 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男32例,女8例;年龄60~80(72.1±5.6)岁;合并高血压病10例,高血脂症13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1~80)(73.1±6.0)岁;合并高血压病15例,高血脂症12例,糖尿病者8例。2组性别、年龄、伴发疾病及心绞痛类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2组均常规予以吸氧,卧床休息,低盐低脂或糖尿病饮食;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辛伐他汀10 mg晚餐前日服1次/d,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压、降糖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苦碟子注射液40 ml加人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续7 d。2组疗程均为14 d。

1.4 观察指标记录心绞痛发作的情况,每周做2次十二导联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时随时记录心电图,观察ST-T改变;比较硝酸甘油的用量;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酶(APTT)、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不再发作或每周发作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治疗组4031(77.5)7(17.5)2(5)38(95)

对照组4019(47.5)10(25)11(27.5)29(7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17(42.5)11(27.5)12(30.0)28(70.0)

对照组409(22.5)14(35.0)17(42.5)23(57.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不良反应 2组治疗后血小板记数、APTT、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等多因素有关。冠脉造影提示血栓形成征象占50%~80% ,血管内窥镜发现血栓形成率为50%~90% 。因此阻止和减少病变组织的血栓形成和扩张成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目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除给予阿司匹林和降脂治疗外,主张联合应用肝素,特别是使用低分子肝素代替普通肝素[1]。

苦碟子注射液为菊科草本植物苦碟子(抱茎苦卖菜,又名:碟脉灵)科学方法分离精制而成的静脉注射液,具有活血止痛、清热祛瘀功能。研究显示,静脉滴注碟脉灵2周后RS计分及梗死面积明显减小,3周后效果更显著(P

本研究表明,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较常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在心绞痛发生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心电图等指标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低分子肝素临床研究协作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波心肌梗死或不同抗栓疗法的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8(2):18 21.

[2] 肖立中,马绍春,黄志,等.碟脉灵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