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创设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其自主参与学习。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巧设问题情境,增强问题意识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指出:“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好的问题情境是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我先后设计如下几种问题情境。

(1)故事情境:当年在花果山,孙悟空分桃子给小猴子们吃。第一天,他拿了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小猴们很快就吃完了,一只小猴埋怨道:“6个桃子太少了不够吃!”另一猴叫道:“明天再多分点!”第二天孙悟空就拿来了1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9只小猴,小猴们一看拿了18个桃子来分甭提有多高兴啦!可是吃完后他们并不觉得有多吃,还是不满意。小猴们说:“下次一定要多吃几个!”第三天,孙悟空提了一大篮桃子交给小猴子说:“孩儿们,这26个桃子呀都归你们了,平均分给13只小猴去吧!”同学们,你们猜猜看这次小猴子会不会满意呢?

(2)竞技情境:我先让学生做一个口算比赛,通过比赛学生发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24÷12=

48÷24=

45÷9=

90÷18=

150÷30=

4500÷900=

(3)生活情境:百姓文具店2支铅笔5角钱,新光文具店6枝铅笔1元5角钱,如果你需要买铅笔会去哪家文具店买呢?

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这些问题情境共同特点是:都凝聚学生的思维,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师生与情境融为一体,互相配合。

2.巧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精神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解决同一问题总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巧设自主探究的平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如:“除法的简便计算”一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① 3600÷15÷4;②3600÷(15×4);③3600÷4÷15。教师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学生回答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方法算得最简便、更快。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算式中的规律,再验证,用文字、字母提炼结论。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和丰富的素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3.巧设问题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若能巧设问题,诱发学习兴趣,往往会事半功倍,收效较大。问题情境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其开放而合作的方式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开放性。

如:小玲有6个空可乐瓶子,每2个空瓶子可以换一瓶可乐,她最多可以换几瓶可乐?这个问题情境,不能用6÷2=3(个)这种方法来处理,需要另辟蹊径来解决,学生很快通过画图来解释问题,使问题更具有趣味性。教师进而提出问题能用算式解决吗?学生讨论“6÷2=3,3÷2=1……1,1+1=2, 2÷2=1,3+1+1=5(瓶)”。又问如果有9个空瓶子呢?13个空瓶子呢?对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4.巧设问题情境,提高策略水平

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实践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为学生提供米尺、方格纸、数位顺序表,用以探讨0.1米、0.10米、0.100米

以及0.3、0.30这两组数大小的问题情境探究活动。学生借助米尺、方格纸、数位顺序表等工具,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尝试猜想、实验、操作、观察归纳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5.巧设问题情境,提升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从中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如教学“周长与面积的对比”,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张大伯在长方形水塘里用20米长的篱笆去圈养鸭子,怎样围面积最大?请画图加以说明。学生讨论之后,纷纷给出许多答案,多数同学认可的方案为最佳。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避免了枯燥的练习,体现了联系实际、加强操作、巧设习题的特点,起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当作学习中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胜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