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实用型人才”,应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进入角色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进入医生角色,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内容。经教学反馈,达到了初步成效,证实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进入角色;医学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R8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145-02

外科学在医学科学技术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动手能力。“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医学教学“模式”。为更好地贯彻教改,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三基”的要求,笔者进行了“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初探。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进入医生角色,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内容。包括:①让学生提出诊断依据;②学开临床医嘱;③开展病案讨论。由于是外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尝试,难免有不妥之处。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教学形式。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五大顺序讲课。学生听起来单调、枯燥,老师也感到呆板,难以吸引学生。一次课上讲解急性阑尾炎,同学反映:急性阑尾炎教科书上有,我们会自学。老师吃力地讲一遍需几个学时,何不讲解诊断一个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依据是那些?应该同哪些疾病鉴别?在医院怎样治疗这个病,即如何开医嘱。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提出了目前教学的方法问题,明确地提出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2 如何实施

2.1 让学生提出诊断依据

外科学新大纲和教材要求的教学重点是基础与普通外科疾病。通常讲解各疾病时的共同程序是包括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防等五个方面。而笔者我首先打破了这个程序。即让同学先提出疾病诊断依据(要点),而这些依据可在教材中寻找:①病史(病因);②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③辅助检查(X线、B超、CT检查等)。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由浅入深进行分析。从每个疾病临床表现的普遍性中找特殊性,并与其他相关疾病的特殊性加以鉴别。例如:讲解急性阑尾炎时,须强调其同右侧输卵管妊娠的鉴别,从两病的特殊性,就不难鉴别,使同学易于理解、记忆。课后同学反映这样讲课,兴趣提高了,上课时能学到那些依据来诊断疾病、鉴别疾病。课后复习抓住了重点,时间也少了,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思考面也宽了。学生上课时能随老师思路去思考、去探索诊断疾病的依据;并弄清这些诊断依据的来源和可靠性;能联系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的理论知识。学生能较自觉地学习课本知识,奋发地钻研专业知识。

2.2 使学生学开临床医嘱

外科医嘱是学生进入外科临床实习时,处理病人的重要书面材料,一般同学感到为难。“往往是护士催促,自己干着急无从下手”。实习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苦恼。往往需要多次请教临床老师,有时不得不反复涂改。对为何加开或停用一项医嘱也常一知半解。即使书面知识学得不错的同学,要在实习中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还是有困难的,开医嘱时连给病人做那一种手术的名称都不知道。例如,术前术后处理,要开出术前术后的医嘱,大多无从着手,而要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需花时间更长。这些都是目前外科课堂教学上脱离实际的常见问题。怎样把所学的课本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技能中去呢?笔者初步尝试采取集中讲解和让学生练习开写四大医嘱(长期、临时、术前、术后)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加以解决。在医嘱讲解时穿插介绍课本上治疗原则及方法。例:急性胆囊炎医嘱应强调:①分级护理(据病情轻重);②低脂饮食(忌油腻、控制胆汁分泌);③抗菌素使用(控制感染);④补K+、Na+、Cl-、碳酸氢钠等(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⑤补液(增加血容量);⑥术前医嘱(术前准备);⑦术后医嘱(术后处理)等。把教材中记载的治疗方法和实际遇到不同病情需要哪些治疗,以活学活用的形式结合在医嘱中一并讲授,使同学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学到实践体验。同学课后反应,这样学习好像自己就在给病人会诊、讨论处理病情――开医嘱。这样课堂学习比较生动。对教材中呆板的治疗原则及理论也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边听边探索,体验到自己是“医生”,好像在给病人治病,脑子在不断思索着应开那些医嘱来检查或治疗,自觉地去学习。

2.3 “一病一案”讨论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采用了“一病一案”讨论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假戏真做”。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当医生”进行病案讨论。利用病案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做出正确诊断,排除其他干扰,开出医嘱。在学生热烈讨论中去鉴别他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掌握知识的水平。例:讲完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一节课,向学生提供一份急腹症病案。全班讨论气氛活跃,在选出四名同学上台发言时,他们把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病、宫外孕、肺炎都想到了。各自说出了诊断依据、鉴别方法,开出医嘱;老师再加以归纳、总结。学生一致认为这样上课,自己就像是一位医生,把所学的知识都用到病人身上去了,而且所学知识已对他们产生强大吸引力。通过初步模拟“现场”(病房)训练,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的效果

“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实施了3个班。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各实习医院普遍反映实习生好像是工作了1~2年的医生,从询问病史到体检,基本上能独立接待病人,书写/打印病历质量也较好;能开初步医嘱,能积极参加科内病案讨论及在会诊时热烈发表见解,在老师指导下能独立开展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技术操作;基本上能开出完整四大医嘱,还能较顺利而熟练地开术通知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处理常见急诊病人。

4 教学体会

按照“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对一堂课50min进行安排:①开始10~15min一病一案讨论(课前病案讨论);②中间20~25min新课讲解诊断依据内容;③后15~20min介绍新课医嘱内容(有些疾病1-2节课讲不完时也按上述比例分配)。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做好书面发言,并计入平时成绩。

5 结论

(1)为实现临床医疗大专学生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三基”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工作。师生均尝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甜头,对目前教学大纲的执行及教学的科学管理落实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2)“进入角色”教学方法,加强了三个能力培养,把书本知识活学活用,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3)促使“高分低能”向“高分高能”转化。通过2届临床大专班教学及医院信息反馈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尤其在基本技能操作―动手能力上明显提高。能把书本知识在临床中结合运用,目前,有些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能顶班处理病人,逐渐向“高分高能”转化,突出了“能力”的培养。

(4)本教学方法初探原则是以全国高职高专《外科学》统编教材新大纲要求为宗旨。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依据,突出“进入角色”教学。只是初步尝试,虽然不够成熟,其目的是为外科教学改革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昕.探究式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0(5).

[2] 何玉刚.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行为引导型教学法[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3] 国云玲.高等师范教育理论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理论界,2006(7).

[4] 刘秀岩.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