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知道古人的姓氏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知道古人的姓氏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孟姜女姓孟吗?如果认为她姓孟名姜女,或者是姓孟名姜的女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孟姜女姓姜不姓孟,孟表示她排行老大,女则表示她的性别。说白了,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小姐。

姓与氏有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北宋史学家刘恕在《通鉴外纪》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姓与氏的联系与区别。

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当时,以母系血统为纽带形成了一个个氏族,每个氏族为区别于其他氏族,必须有一个称号,这些称号就是姓。从“姓”字的构造来看,它是个会意字,从女从生,《说文》释作“人所生也”,表明由同一女性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懂得这些,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许多古姓都是从“女”字旁的了,例如,姬、姜、嬴、姒等姓。

最初的同姓不会很多,但随着后代不断繁衍,同姓自然会越来越多。同姓的氏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到各地,这些分支除了共同的姓之外,又有一些特殊的称号作为自己的标志,这就产生了氏。最早的氏,大约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可能是各个父系氏族的称号,或者直接就是该父系氏族首领的称号,如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燧人氏等。

与姓相比,氏的变化较大。如孔子本是宋国贵族的后代,而宋是殷商遗民所建,应当姓子;他的先祖以公孙为氏,到孔父嘉时,“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孔子家语》),便又以孔为氏。

姓和氏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

一、姓的基本作用是明血缘,别婚姻,同姓不婚是一条重要原则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说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是古人对优生理论的正确认识。郑樵概括说:“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 可见姓对于婚姻的重要意义。这样,女性的姓比名更为重要,必须十分明确。总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1.尚未成亲的女子,在姓前加上孟(伯)、仲、叔、季来表示排行,例如,孟姜、伯姬、仲姜。

2.出嫁之后,在姓前加上自己的国名或氏,例如,齐姜、秦嬴、晋姬。

3.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前加上配偶的国名,例如,秦姬、宋姬、芮姜。

4.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前加上配偶的氏或邑名,例如,孔姬(孔圉之妻)、秦姬(秦遄之妻)。

5.死后在姓前加上配偶或本人的谥号,例如,武姜(郑武公之妻)、穆姬(秦穆公之妻)。

二、氏的基本作用是别贵贱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有氏,普通的平民一般没有氏。像弈秋、疱丁、匠石、医和、优孟等人,其实就是在他们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或具有的专长之后加上名所构成的称号,其中的“弈”指棋手,“庖”指厨师,“匠”指木工,“医”指医生,“优”指演戏的人。

以上所说,是夏、商、周三代结束之前的情况。到了动荡、变革的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转型,天下大乱,冲击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氏作为“别贵贱”的作用逐渐淡化消失,而只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家族的标志。氏取代了过去姓的地位,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战国以后,姓与氏全都叫姓,人人有姓。这种做法从此一直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