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规矩方能成方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这些都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存在问题。
怎样才能把握规则的“度”?如何让孩子们既遵守“纪律”又“自由”?下面从一个集体活动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案例:
我组织了一次体育活动《兔子跳跳跳》,我扮演猎人,小朋友们扮演小兔子。我的手指碰到哪只小兔子时,它就要乖乖地进我的“笼子”并且不能随便逃跑。小朋友们对这个游戏兴趣很高。但是,很快我就现了一个问题:“小兔子”被“猎人”关进笼子后,当“猎人”转身去抓另外的“小兔子”时,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逃出来了,还跟着继续玩游戏。玩了一次后,我进行讲评,告诉小朋友们,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不可以自己跑出来。但在第二次游戏中,还是有这种现象出现,我决定停止玩游戏,组织小朋友们坐我旁边。我问:“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玩得开心吗?”小朋友们都说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不开心。晨晨说“因为有许多小兔子自己跑出来了,违反了规则。”星星说“还没玩够,还想玩几次”。我借机说:“是啊,这样玩得一点也不开一心。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不跑出来呢?”小朋友们纷纷想起办法来。小叶子说“被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如果自己逃出来,我们就不带他玩了。”华仔说:“我们选几个人来帮猎人看着小兔子,不让他们逃跑。”早早说:“把抓到的兔子关进教室里,不让它们跑出来。”……大家商量最后决定采用华仔的方法。通过自愿报名,我们请了两个小朋友来帮猎人看管小兔子。接下来我们又开始玩游戏了。这次,被关着的小兔子没有逃跑。玩了两次后,我在讲评时表扬了小朋友们,跟他们商量:取消给猎人帮忙的角色,让小朋友们自己管住自己,遵守游戏规则。大家都同意这个建议。后来我们一连玩了好几次,游戏都顺利地进行了。
分析:
在活动中,当第一次小朋友出现违反规则现象,我告诉小朋友:“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不可以自己跑出来”。这样的规则我是硬塞给幼儿的,幼儿只是被动接受,所以导致出现了还有小兔子跑出来这样的结果。其实,孩子对规则的挑战至少意味着:一是规则本身有问题,压抑孩子个性的发展;二是“淘气”是孩子追求个性化的内在需求的一种外在表现。要理性分析幼儿的“反抗”和“捣乱”行为,并以积极的态度承认他们、容纳他们、引导他们。后来,我改变策略,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坐下来商量、展开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们理解和体会游戏规则,利用评价来不断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引发幼儿对规则的内在需求,体验规则的意义和价值,变原来的老师制定规则为幼儿自定规则,变“他律”为“自律”,建立了正确的规则意识,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而在这一过程中既考虑了教师主导作用,幼儿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反思: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而“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
《纲要》中指出:“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孩子是社会中的小公民,习惯于被成人谦让着。他们只有在自己的群体中,才能体会到规则带来的约束。如何让孩子既“自由”又遵守“纪律”?――把握好规则的“度”是我们不断反思和探索的主题。
1、积极转变观念,建立平等关系。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增强小公民意识。同时,建立规则时要使所有的幼儿都觉得是公正的、可以接受的。事实上,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强烈的被重视的愿望,他们渴望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中来。也许,他们偶尔的“破坏”,仅仅是渴望被注意的“一种语言”。他们的提议,会更具体,也往往更容易得到拥护和遵循。甚至,有时还会增加活动的难度和趣味性。在这种真实的参与实践中,他们更认真地思考和体验了规则。如在《兔子跳跳跳》的活动中,幼儿出现违反规则时,我们一起商量,一起制定游戏规则,从而使游戏顺利地进行。
2、坚持教学先行,促进有序常规。
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但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己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师生互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如果活动中的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常规建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3、树立良好榜样,坚持正面原则。
幼儿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孩子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孩子教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不许讲话”、“不要乱跑”……这些“不”字,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的方向,使孩子的实践缺乏目标感,规则变成了太多的限制,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在孩子的内心里,有强烈的被鼓励、被肯定的需要,我们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正面建议,加深孩子对积极事物的直观感受,激发了他们心中的表现欲望。多从正面引导,对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4、重视实践规则,激发自我思考。
规则会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如果单纯地要求孩子怎样做,孩子会逐渐变得机械,也会觉得不好玩,就像一件再好的玩具,玩久了也会失去吸引力。不妨和孩子来做个“规则比较游戏”。让孩子自己来思考发现:什么规则是最合适的?什么规则能使我们做得更好?没有规则会怎么样?还有哪些规则需要改进?他们在自己的思考中将会发现:“我”是人群中的一员,没有规则,就没有秩序。
幼儿园规则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引导幼儿自觉遵守规则、明白世事的孰是孰非,这样,不仅有利于其健康成长,而且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以规矩方能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