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学校应用文教学应紧扣“三个固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应用文教学存在着虽教学难度不大,但教学效果很差的尴尬。要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中教师应“精讲多练”,突出一个“写”。在精讲理论时应紧扣“三个固定”,即格式固定、内容结构固定、语言模式相对固定来进行。学生围绕这“三个固定”来写应用文,可以做到模其形、模其神、模其韵。
关键词:中职学校;应用文教学;格式固定;内容结构固定;语言模式相对固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16-02
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应用文因其实用性和在未来工作中应用的广泛性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应用文教学却存在着尴尬,虽教学难度不大,但教学效果往往很差。笔者多年从事应用文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认为应用文教学应“精讲多练”,突出一个“写”。“精讲”即是精讲理论,是为“写”提供理论依据;“写”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是为了达到应用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在精讲理论时应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紧扣“三个固定”来进行。
紧扣“格式固定”
应用文有它的特点,在人们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格式。这种固定的格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每种应用文的固定格式,让学生先模其“形”。格式上的这种“形似”会使学生的写作在外在形式上符合应用文写作的规范。这应是应用文写作教学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目标。
应用文种类繁多,每一个文种都有自己的格式,如果让学生分别记忆,会感到记忆量大,且易混淆。如果能对各种格式进行适当的归纳与总结,就会起到删繁就简,方便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目的。笔者对事务类、公文类、礼仪类应用文格式做出如下总结:要么是三部分结构,即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要么是五部分结构,即由标题、称呼、正文、结束语、落款五部分组成。两者的不同在于有没有“称呼”与“结束语”,而这两者又是配套存在的,即有“称呼”,就会有与这一文种相对应的“结束语”。所以,在学习每个应用文种时,学生只需问自己一个问题:“该应用文有没有称呼?”然后就能判断出该应用文种的格式。如此一来,教学简单,学生也更易懂。
基于此,每当开始新的应用文教学之前,笔者都会事先明确应用文在格式上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这一认识,并在学生学习一定量的应用文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应用文种在格式上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得更为清晰完整的认识。如公文类应用文、礼仪类应用文、事务类应用文中的专用书信、条据中的便条因都有明确的写作对象,所以其格式均为五部分结构;而事务类应用文中的计划、总结,条据中的单据均不需要有称呼,所以其格式均为三部分结构。这些规律性总结可以将应用写作理论删繁就简,极大地简化教学,也会让学生记忆得更清晰。当然,也有特例,如事务类应用文中的会议记录、简报,宣传类应用文中的新闻,经济类应用文等在结构上有其特殊性,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特别记忆。
紧扣“内容结构固定”
应用文写作的重头戏是正文的写作,学生往往对此感到束手无策,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如何思考。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是学生缺少生活与工作的经验,二是学生尚未掌握所写应用文种在内容结构上的规律。解决经验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例文的选择与练习题的设计上多思考,多寻找适合教学的例文,而对正文内容结构规律的认识则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去理解、总结。
虽说文无定法,但同一种应用文在相同与相似的使用范围下,其内容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正文内容的结构具有三段式的特点,即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且每一部分写什么内容也大体相同或相似。如计划正文的开头部分即计划的前言,一般写计划制定的依据与目的;主体部分写明计划的三要素,即所要达到的目标、采取的相应措施、所作出的时间上的安排或工作的步骤;结尾部分多数写计划执行中所要注意的事项,而且如前面已写得较充分,这一部分也可省略不写。再如请示的正文也分三部分,即请示的理由、请示的事项,结束语。请示的缘由就是提出请示事项的理由、背景、依据;请示的事项就是请求上级批准、帮助、解答的具体事项;结束语是对受文单位提出要求,常用的写法有“以上请示,请批复”。这种正文内容结构上的规律可以说普遍存在于每一种应用文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让学生形成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惑。
紧扣“语言相对固定”
学生在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最初阶段多数是进行模仿写作:一模格式,以求形似;二模内容,以求神似;三模语言,以求韵味十足。而模仿语言又是学生最难过的一关,因为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已习惯用叙述、说明、议论风格的语言表情达意,对应用文直陈其事、质朴简练、多用偏正、介宾、动宾结构的语言特点毫无认识,更谈不上运用了。所以,在进行写作练习时,许多学生心中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不知用什么样的词语与句式表达才合乎规范。这应该是教师要帮学生解决的难题。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教会学生去模仿语言从而突破这个难关呢?笔者认为可分三步走:
(一)分析例文时,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语言,让学生初步了解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如在分析申请书、计划等应用文时,笔者先简单介绍介宾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的结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划出文中使用的这些短语,并结合所讲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短语的特点及在文中如何应用,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这些短语。
(二)在分析例文后,总结出每种应用文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让学生仿写
其实,应用文除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固定的惯用格式外,甚至还形成了“出现次数较多、使用频率较高、具有相对固定位置的术语”,这些术语相互组合形成某些相对固定的语言模式,这种语言模式可以给初学应用文写作的人以很好的指导。如申请书正文的内容结构应分三部分:申请的理由、申请的事项、申请人的态度,这三部分可用如下语言模式:
我是×××,我现在……(写遇到的困难或处于的情况)。为了……,我想……,特此申请……,请批准。
我今后一定会……,以报答领导与组织的关心。
再如凭证性的条据——收条、领条、欠条、借条的语言模式是基本相同的:
今收(领、借、欠)到……单位(或个人)……物品××个(元)。此据。
当然,这几种条据在个别地方也有不同要求,只需讲完后特别说明即可。
在给出每种应用文的语言模式后,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介宾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在语言模式中的运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应用文语言特点的认识,并要求其在写作时自觉运用这些短语。
一开始,多数学生面对陌生的“语言模式”感到无从下手,笔者就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套用语言。在反复练习中,学生慢慢明白“原来应用文写作只要照葫芦画瓢就行了”。尽管这些“语言模式”对学生思维有一定的束缚,但对初学者来说,却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有时个别学生也会写出“超出规矩”但又合情合理的语言,笔者也会及时加以肯定。但对那些还不太熟悉应用文写作的学生,笔者坚决要求其按“规矩”来写。
当然,语言是最灵活的,每种应用文的语言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因为使用情况的不同,可能会有些出入,但变化不是太大,只需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即可。
(三)在反复推敲与比较中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在学生基本掌握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后,教师可通过反复推敲与比较以提高学生写作用语的准确性。同一个动宾结构,可能有多种搭配,但往往只有一个是最符合客观实际的。如“学习气氛”,横线上可填“营造”,也可填“浓厚”,但两者的意思有差别,究竟填哪个,需根据客观实际情况选择。同样道理,同一个意思也可用多种句式表达,但往往只有一个最符合应用文语言特点。如在指出活动目的时,学生喜欢用“为了使同学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使同学间关系更友好”这样的使动句式,语意表达也清楚明白,但读起来总觉得不够顺口,如改用动宾结构“为丰富课余生活,增进友谊”,就更符合应用文的语言规范。如此反复练习,学生会逐渐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也在锤炼语言中感受成功写作的快乐。
通过以上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讲解与练习,学生可基本掌握应用文写作“三固定”的特点,并在大量的练习中慢慢练就写作应用文的技能与技巧,在不断的创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由原来的不喜欢学应用文,逐步变得爱上应用文。
参考文献:
[1]俞培吉.文秘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中等专业学校教材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三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陈合宜.秘书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295.
[4]曾丽容.文秘应用文写作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开放式文秘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之一[J].南方论刊,2010(11).
[5]朱彦.浅谈如何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以文秘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6]张杰.引进生活元素 倡导生活写作——文秘应用文写作教学研究[J].才智,2010(14).
作者简介:
雷萍文,女,安徽巢湖人,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工业中专、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