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连环画舒卷的黄土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连环画舒卷的黄土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血绘成连环画

在陕西作家的作品中,实的小说《白鹿原》是改编得最多的小说,曾有秦腔、话剧、芭蕾舞剧等,甚至有雕塑家以小说为基础创作群雕的。来自陕北的画家李志武是最早也是唯一将《白鹿原》创作成连环画的人,他通过细腻的笔法,不仅成功再现了小说中出现的诸多人物和情节,而且还展现了关中地区浓郁的乡土风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997年,《白鹿原》小说甫出,李志武在西安案板街的小书店购得此书,“一见钟情”,爱不释手。小说中浓郁的关中乡土风情、厚重的历史时代背景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了李志武,激发出他将其改编成连环画的念头。在此之前,李志武曾将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成连环画,于《连环画报》连载后,在文艺界和社会各界引起较大的反响。他知道,《白鹿原》这部作品时间跨度上百年,人物关系立体传神,社会时代背景错综复杂,改编难度显然要比《平凡的世界》要大得多,刚开始,他的心里还是没底。

但《白鹿原》这本书,拿起就放不下,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始终萦绕在李志武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白嘉轩、鹿子霖、田小娥、黑娃、白灵,这些各具特性的人物让李志武欲罢不能,他还是勇敢地面对挑战,几番辗转,联系到实本人,表达了自己的创作连环画的愿望,很快得到实的复信和授权书。从此,李志武开始了艰难的创作。

从陕北乡村走出来的李志武,不是科班出身的美术家,《白鹿原》这本连环画,基本上是用业余时间去绘制的。当时,他还是一家保险公司的员工,白天上班,工余时搞创作,面对这样一本大部头的小说,绘制连环画的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构思、下笔,画出来如感到不满意,就揉掉重画,烟一支一支地抽,画一幅接一幅地画。“我在画最后两三集时,颈椎经常酸痛得支撑不住,每低一会头,都需要仰着脖子半天才能继续。越到最后,我越感艰难,进展非常缓慢。”李志武深有感触地回忆道。

2000年10月份,李志武因公出差到北京,凑巧实也到北京办事。李志武与《连环画报》的主编夏丽一起,拿着画稿找到实。以前,李志武与实只是书信和电话上交往,这次初次见面,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是《白鹿原》让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使他们成为艺术创作上的知音。李志武将画稿在床上铺开,让实和几位朋友看,他们看得十分认真,并且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这给了李志武极大的信心和鼓励。

《白鹿原》作为《连环画报》2001年的重点稿,是李志武边画边发表的,“为了保证连载不间断,我给自己定下了任务,每月必须完成60幅左右,绝对不能拖延。这样一算,每天晚上必须完成两幅画稿。”2001年1月12日,李志武在北京新街口邮局看到了刊载《白鹿原》第一集的《连环画报》,极为兴奋,立即买了五本样刊分送给朋友,同时寄给远在西安的妻子。

2001年11月18日,李志武终于完成连环画《白鹿原》的最后一笔。“这部连环画一共有711幅,完成的时候,我都为自己的毅力感到惊讶。“它的创作,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李志武说。

画幅舒卷的关中风情

为画好《白鹿原》,李志武深入关中,感知当地农家的生活,体验熟悉原上乡村的风情。他曾先后三次来到陕西蓝田等地采风,原上的农民、草木、庭院、门楼、箩筐、板凳等,都是他关注的对象。他还翻越了数百里崎岖山路,深入到延安,到韩城的党家村、灞桥的牛举人宅、三原的冯寡妇院等多处古民宅,拍摄收集资料。

听说秦腔《白鹿原》在西安上演,他特意赶去观摩,汲取创作素材。此外,他还搜集了两大纸箱有关民俗、风情、建筑方面的老照片和书籍,淘来不少老茶壶、铜锁、油灯之类的乡土旧物,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寻找创作的灵感。

在《白鹿原》连环画的人物塑造和细节演绎方面,李志武煞费苦心:在小说中,族长白嘉轩是传统农耕文化时代的典型人物,他的性格是体现在骨子里的,而不应喜形于色,创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李志武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为白嘉轩设计了两只小豆眼、一个大蒜头鼻、两片厚嘴唇,颇多心计,但也忠厚耿直,铁骨铮铮,白嘉轩形象跃然纸上。在表现白嘉轩失声痛哭的场景时,李志武没有正面去画,而是将他的背影留给读者,不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给读者以一种广阔的想象空间;鹿子霖,李志武将其表现为长脸长鼻、表情阴鸷,胸有城府,透着精明干练;白孝文这个人物,李志武没有在其一出场就为他罩上一副“坏蛋”的面孔,而是从多个视角去刻画他的形象。

李志武说,《白鹿原》里的人物,都是特定地域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命符号,都需要用心体会,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感染读者,倘若仅仅停留在一种笔墨技法上,而不进入人物的内心情感,那就成了复制,是机械的,这种作品出来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可以想象的,但绘画是直观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在创作过程中,李志武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忠实于原著,二要有浓郁的关中地域特色,三要有高度的艺术统一性。创作者要营造符合情节的生活氛围,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应该从实际生活而来。李志武调动了自己所有的积累,他深信,读者看的不是连环画,而是画家的真实情感。画小说中的人物,就像画自己和身边乡亲的生活与经历。

为了体验生活,李志武曾经常到农村采风,住在农民家的窑洞里,一连几个月与农民一起吃洋芋、红薯,在炕上坐着,拉二胡,唱民歌,为农民们画速写。农村经历给了他丰富的生活积淀,也为他扎下丰厚的创作根基,《白鹿原》连环画中许多细节,比如敬酒、碰杯,拍打身上的尘土,院中悠闲的鸡和烟囱中飘出的炊烟等等,都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淋漓尽致地衬托出人物的命运与情感。

实对连环画《白鹿原》曾给予高度评价:“它以一种变形的人物形象和变形的场景形态出现,一种古朴、一种原生形态,正吻合着上个世纪前五、六十年中国北方乡村农耕社会的气象。人物造型人物的行为和形态,展示着人物的个性、内心冲突和情感变换,我以为把握得甚为准确,甚为传神,更有着画家自己着意的夸张和张扬。”“连环画收藏之王”王家龙也认为李志武在连环画中,用夸张变形来描绘,“更适宜,更能传达出作品的特色,从而也更富有感染力。”

绵延不绝的乡土情怀

陕西乡土,关中大地孕育和荟萃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改革开放后从陕西走出不少作家和艺术家,创作了不少值得广泛称誉的文艺作品。因为绘制连环画,李志武结识了路遥和实等乡土作家,与他们结下甚为深厚的情谊,将他们引为知己。

他与实有过许多交流。实思维活跃,处理问题果断,说话沉稳,人很平和,没有文人的那种傲气。实要在广东出版文集,李志武与他一起背着稿子打的到邮局去投寄,觉得他很朴素很随意,吃饭也不讲究,都喜欢吃农家饭。李志武说,实对人绝对宽厚,是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人。而贾平凹不善于言辞,满口浓重的地方口音,形象也像农民一样,但有深邃的思想,充满睿智。与路遥聊天时,李志武强烈地感受到他的苦恼和忧郁,他同样是个平凡的人。“他临去世前的一个晚上,住在医院里,我陪着他聊天,他的心态与常人一样,他觉得生活太苦,甚至觉得自己活得还不如一个个体户。说实在的,路遥就是一个漂着的普通人。”李志武说。

《白鹿原》的连环画草稿本,以及李志武在陕北农村的速写等手稿150幅,曾在开张伊始的“崔永元连环画传奇馆”展出,成为诸多“连迷”瞩目的亮点,弥足珍贵。有媒体评价,《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连环画“再现了陕北的窑洞、集镇、沟沟峁峁,关中的大宅、祠堂、平川塬等这些小说情节展开的背景,以及陕北人朴素憨厚、敢爱敢恨、坚强不屈的品性,成为体现中国北方农耕文明的风情画卷”,“形成了与原著精神相吻合的苍劲、古朴、雄厚的画风,为新世纪的中国连环画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李志武被誉为“中国传统连环画的最后一位旗手”。

2000年4月份,李志武到了北京,就业于某保险行业杂志社。他总是忆念起陕北延长县的老家,“在骨子里,我最爱的还是我的乡土,我一回到陕北,就有找到根的感觉。山里人宽容,看到老家陕北的农民,我就感到亲切,地域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陕北人厚道,陕北的农民更厚道。实也好,路遥也好,都是来自关中和陕北的农民,是这方水土养育的优秀儿女,他们用生命爱着这方土地。同样,我也是如此。以后老了,退休了,我想回到陕北,弄两个窑洞住住,漂游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我的心态总是矛盾的。”

最近法国的一家出版社买下《白鹿原》连环画的版权,准备在国外出版发行。目前李志武正在将贾平凹的《秦腔》绘制成连环画,使之与《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形成“陕西乡土风情系列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