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探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之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成效一直不够显著。这说明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探讨,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
关键词:高中语文;成效;问题;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在教学工作中对新课改精神的贯彻程度不够;其次,是因为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力度不够;再次,是过于急功近利,带着过于浓重的应试色彩;最后,是因为教学工作者没有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精髓。
一、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一)“填鸭式”教学
“填鸭式”教学就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做笔记。学生只要将教师的授课内容记录并记忆下来,课程的学习就算完成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难以自己体会课文的精神内涵,而且会使学生丧失主动理解课文的意愿,只依靠教师的讲授,将教师的理解作为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意识,思考能力受限。在考场上,经常见到相似的答案和相似的文体,这就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所造成的结果。
(二)“互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平等,在课堂上对一些问题进行互动讨论。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出现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由于高中的课程有着较为严格的进度要求和课时限制,学生的学习带有更多的应试色彩,所以在高中教学中,“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难以实行。
二、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的原因
(一)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抛弃
新课程改革无疑给了教学工作者以创新的动力。很多教学工作者有着彻底变革的决心,而且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屑一顾,认为其一无可取。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过度重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于是出现了所谓“探究法”的滥用。这种“探究法”被滥用的后果是,很多的语文教学过程被科学化了。整个过程变成了一种技术和程序,从而使语文的语言表达功能和审美功能弱化。正是因为教师滥用“探究法”,主张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直接的教授,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度强调,很多教师对“填鸭式”教育方法退避三舍,从而不敢在课堂上讲授观点。更有甚者,将教师课堂讲课的多少作为新课改成效的衡量标准,讲得越少,就代表新课程改革的力度越大。这种形势下,教师很少讲课,而是将课堂改造成学生的舞台。让学生登台讲课,甚至成了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堂的标准模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会错过课文背景的讲解,学生的错误看法也会得到有效的修正。仅仅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就会有意识地避免对学生看法的否定,但是这就使得课堂没有了讨论的氛围,而只剩了学生的个性展示。
(二)忽视背诵
传统的语文课堂,重视背诵,将背诵作为一种法宝。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时期,有着较强的记忆力,所以很多教师重视对学生背诵能力的训练,选择大量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背诵材料。背诵既可以起到增加知识、积累材料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文章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新课改的深入带来了教师的恐惧。很多教师不敢安排背诵任务,怕被人批评“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观点认为,只要是背诵就是“死记硬背”,而全面否定了背诵这一教学手段。但是,背诵也可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理解记忆课文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不应该遭到排斥,反而应该受到鼓励。值得注意的是,平时的课文背诵能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语言文字基础,从而通过模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语文教学承受的社会压力过大
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以教人识字、教人说话作为自己的职责,还要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人的审美、人格和思想境界的全面提高。但是,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应该仅仅作为语文教学的任务,而应该是所有人文学科的任务。很多时候,一旦有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出现,语文教学的质量便会受到质疑。诚然,通过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素质甚至整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但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高低并不单单是由语文教学决定的,而且,语文并不是唯一的人文学科,将所有与人文素养有关的问题都归咎到语文教学上,是不公平的;同时,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仅仅形成于语文课堂上,还与其日常生活交际有关。虽然,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担子放在语文教学上,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视,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文素质问题不是凭语文一科之力就能解决的,提高人文素质,需要的是人文学科之间的通力合作。
(四)其他人文学科的干扰
有的教学工作者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其他人文学科对语文的教学有着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虽然现在的教学工作讲究学科间的合作,但是过多引入其他学科反而会使语文的主体地位受到挑战。如果讲述《史记》的篇目就大量引入历史材料,语文课就会变成历史课,随着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文学的美感也丧失了大半。这样,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却使得语文知识的学习收效甚微。虽然语文课堂需要有形式上的变革,需要多样化的因素,但是所有的变化应该围绕着语文教学这一重点,所有的教学形式和其他学科的内容都应该服务于语文,而不应该使语文教学的主旨淹没在花样迭出的形式中。
(五)过度依赖多媒体工具
过多的形式,会使语文课堂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而过度依赖多媒体工具,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本末倒置”。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工具成了必需品。在很多人看来,如果语文课堂上使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就是对新的教学形式的有效利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语文教学的成功。而如果语文教学中没有用足够多的多媒体手段,语文课的教学水平就会受到质疑。这种现象无疑造成了语文教学对多媒体工具的过度依赖。诚然,多媒体工具应用到教学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能够将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同时,还能以多媒体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语文不仅要对硬知识进行积累,还要对文字的思想感情进行体会,而这些思想感情是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所无法传达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旨在说明文字所带来的想象空间是无穷的,而在语文教学中,过多使用动画和图片,会限制学生的想像力。过多使用多媒体材料,还会妨碍学生的积极思考,不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表达能力缺陷。只有通过阅读和思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然后将所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所以,在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因该摆正语文课堂中的主次关系,充分认识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其他学科知识的加入还是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所有的手段和工具都是为语文服务的。
综上,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是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程度不够,教学工作中存在重点不清,“本末倒置”的情况。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才能使高中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魏平平.浅探高中语文教学难见成效之因[J].快乐作文,2011,(07).
[2]游冬梅.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中,2012,(02).
[3]宋亚科.高中语文常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J].中学语文:下旬,2011,
(09).
[4]刘敏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J].成才之路,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