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著名的现代歌曲《送别》,其中正包含了古人送别时的种种景况。这其中的大多数行为我们现在可能不会做了,但是从古至今,那一腔别情,从来不曾磨灭。

首先说说“长亭”。从秦汉时期开始,人们在大路上设长亭,长亭本来是供路上的行人休息的地方,后来人们在送行的时候,常常会在长亭进行最后的告别,长亭送别也就变成了典型的离别场景,以至于后人一提到长亭,马上就会想到送别,想到很久不见的亲人。

“晚风拂柳笛声残”这一句中包含了“折柳”和“吹笛”两件事,其实这两件事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先说折柳,离别跟柳扯上关系,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上古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离别的故事。据说周懿王的时候周朝弱小,邻国都很强大,常常侵略周朝疆域。正好当时一个叫猃狁(Xiǎn yǔn)的北方国家入侵,有个年轻人为了保卫祖国,从军出征,随军一整年都没能得到家里人的一点消息,对抗猃狁的战事正激烈,他也没有办法回家去,年轻人只好强忍对家人的满腔思念,继续报效祖国。等到终于打败了猃狁,这个年轻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回忆起,当时他出发的时候,家乡的垂柳正随着春风轻柔地飞舞,好像依依不舍似的,不停地拂过他的肩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原诗中这样一个细节,不知道感动了后世多少人,又因为“柳”和“留”读音相近,后来的人就习惯于在送别的时候折一枝柳条送给对方,来表达自己依依惜别的心情。

为什么说吹笛和折柳有关系呢?那是因为古代的笛曲里,有一首叫做《折杨柳》的,表现的就是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象一下吧,身处异乡的时候,突然听到笛声,吹得还正好是送别时的场景,怎么能不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离别,从而怀念故乡呢?这样的故事很多,清朝人张维屏在《国朝诗人征略》中记载,清朝人许虬离开家乡,到北方去居住了很长时间,长到他在北方生的儿子都已经十来岁了,有一天父子俩突然听到了《折杨柳》的笛声,他十来岁的儿子因为从来没有听过,就问他这是什么曲子,这使得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离开家乡已经十来年了,以至于儿子从来都没有听过故乡的曲调,于是他悲从中来,痛哭失声。

“一觚浊酒尽余欢”说的是送别饮酒的事。即使风尘仆仆,在大路边上送别,古人也要带着酒壶和小菜喝两杯,喝酒的目的,用王维的话来说就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送朋友到西部边塞做官时写下的诗。古人远行不易,很可能离别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所以要郑重地喝酒饯行。

【博闻馆】

有关送别的古诗

送别是件大事,怎么能少了诗歌?历史上数得出来的很多名作都是送别诗,比如我们小时候就学过的唐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看了最后一句才发现,这也是首送别诗。

还有一首著名的诗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前文中提到过,全文是:“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再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可以一起饮酒了,想到这样的情形,当然得多喝几杯。

也有豪放派的送别,比如唐朝高适的这首《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他说,别愁走远了没有人了解你,因为你这样的名人,全天下谁不知道。

即使是豪放派的唐朝诗人李白,在送别的时候也难掩落寞,他在《送孟浩然之广陵》里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对方乘坐的小船已经看不到了,他还在努力眺望,这一个动作,就把依依不舍之情都表现出来了。

(选自《衣食住行故事》,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