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高职高专国画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高职高专国画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国画教学在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中的边缘化

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以及我国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在国家教育部统一的专业目录规范下开展的,专业设置不规范,确切地说是不科学的。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专业课程的设置因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课时分配也不尽相同。二者的比例大致为3∶7。一般来说,专业课比专业基础课的课时要多,这样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高专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国画》课程设置在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设置《国画》课程的专业不多,尤其是一些实用美术专业更是与国画无缘。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高职教育的特点被无限放大、曲解,《国画》课程似乎成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羁绊,必欲去之而后快。原本属于专业基础课的《国画》课程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难有立足之地,据笔者查证,大多数院校的美术设计类专业都不开设《国画》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也只有区区几十个课时或者列为选修课,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这种缺失传统的美术教育怎么能谈得上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又如何承担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责任呢?

二、国画课程的重大教育意义

世界美术史中最有影响的两大绘画体系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画与以欧洲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洋绘画。从总体上讲,中西绘画术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而只有视觉与思维的差别。上世纪初西方绘画的引进及冲击引发了中国画的革命思潮,甚至后来有人提出将中国画当做一种保留画种,再加上近几十年美术教学体系存在误区,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占据了主导地位,老百姓除了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虾外对中国画一无所知。在美术界,同样也曾出现“油老大”的戏称。有些学生无形当中便在主观上形成了“中国画落后”的错误认识,对中国画不感兴趣。当然,中国画有它自身的不足,但是每个画种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独具魅力的绘画方式,认识到中国绘画辉煌、灿烂的一面及其在世界美术史上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几千年的传统,独特的绘画工具,独具审美特质的线条,世人瞩目的敦煌壁画,写实程度不亚于古典油画的工笔画,气韵生动、洋洋洒洒的文人水墨等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做法中得到某些启示。在日本,战后40年来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国语、社会、数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都有所删减,唯独美术课却有所加强,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美术院校课程设置的知识面较宽,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日本画》是每一所大学学生的必修课;在朝鲜,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课多以学习和研究朝鲜画为主;在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已经成为台湾本地经济成功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了具有台湾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特别注重人文哲学与传统的中国本土设计文化。台湾的东海大学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精心安排了人文哲学与传统文化设计课程,如《传统艺术与造型课程》 《造型意象研究》等,因此,台湾的美术设计在表现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作品。至于西方发达国家,更不可能抛弃自己的传统,如素描、色彩、雕塑而奢谈艺术设计教育。世界各国或地区都不约而同地保护、加强、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国画》之于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绝不是包袱,而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国画》课程的传统意义综观人类艺术发展史,扎根于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文明孕育出来的国画从来就是东方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是其他东方绘画艺术门类的母体,从人口数量、影响地域、历史渊源、艺术成就、继承创新等方面来看,在近、现代之前的数千年里,中国画都堪称世界美术的主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画种。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其他绘画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其审美趣味、程式法则,是其他绘画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其笔墨纵横、气韵生动,是其他绘画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其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其他绘画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其工具材料、装裱形式也是独一无二的。只是到了近现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滞后,中国画在发展创新方面才落后于西画,这是值得我们后辈深思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日本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曾表示:对他启发最大的是中国的庄子和老子;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刘全生说“中国是个有传统文化的国家……从传统中表现出来的人格,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有资格学习的,这就是我们文化了不起的地方”。“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就永远得不到奖,而这个信心来自于我们的文化。中国曾经有很辉煌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也是令人骄傲的,而自己对本国的文化有一个认识,这个认识也就能产生很大的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中取消《国画》课程就是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信心,说重一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无知,就是对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的亵渎。《国画》课程设置的现实意义在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设置《国画》课程是必要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首先,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艺术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正是中国艺术的象征之一,学习国画无疑应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70%以上的艺术类学生对国画感兴趣,他们对国画有着天生的、朦胧的崇拜与向往,这是弥足珍贵的,这种天性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教育,正在逐渐被消磨甚至被扼杀。其次,这是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艺术是相通的,多画种的相互借鉴、相互融会贯通,是当代绘画创作的大趋势。国画是具有强烈艺术特性的艺术载体,是本民族文化的“艺术符号”,缺乏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是难以在形形的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当然也培养不出世界级的设计大师。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棣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在设计中强化了国画某些技法的视觉效果,添加了东方元素的艺术符号,简单地说,是得益于他在国画方面的修养和造诣。现在的媒体广告、电视广告里越来越流行中国画元素,著名体育品牌“李宁”的产品系列广告就是利用国画元素的三维动画设计,成功地凸显了品牌的东方神韵和中国特色;2008年北京奥运的申奥标志、奥运标志、吉祥物设计等等,从平面设计到三维动画,从标志设计到包装设计,从服装设计到建筑设计,都体现出浓烈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由此可见,传统的国画与现代艺术设计并不是格格不入的,更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再次,有利于国画人才的培养。继承与创新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教育最基本的责任和使命,高职高专层次的美术教育必然要承担这样的义务,高职高专层次的美术教育应该开设《国画》课程。目前,国画发展的窘况已是不争的事实,各大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一直难以得到改善,原因很多,如果高职高专层次的美术类院校不取消《国画》的课程设置,而是适当地增加课时量,对中国画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就业就会产生良性的效应,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画市场的成熟与规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三、设置《国画》课程的几点建议

规范课程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以某种形式规范《国画》课程的设置,对这种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强制设置也未尝不可。要明确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对中国画技能的汲取与创新能力以及对国画审美加工的能力。开发统编教材中国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国画的教学不是几十个或百来个课时就能完成的,有限的课时量与丰厚深邃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再加之高职高专学生入学素质的相对薄弱,使得国画的教学难度很大,笔者采用的中国美术学院主编的《国画》教材更加适用于本科教育,而市面上绝大部分教材并不适用于高职高专美术教育层次,因此,统编一部适用于高职高专美术教育层次的国画教材是必需的,在教材名称、中国画知识的宽度、广度、深度、侧重点、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都应该有新的考量。

优化课时分配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专业大多是实用型的设计专业,其中平面、视觉、媒介类的二维艺术设计专业和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对中国画成分的汲取更为直接和容易,应该设为必修课,课时以60~100节为宜;建筑、空间类的三维艺术设计专业对国画成分的汲取较为间接,可作为课时在40节以内的必修课,或设为选修课,让有兴趣的学生有机会学习传统的民族绘画,对专业课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加强师资培训绝大部分从事高职高专国画教学的教师都是从各大美术学院或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的,接受过严格的传统国画教学训练,是按照临摹—写生—创作、起稿—过稿—勾线—分染—统染—罩染、工笔—小写意—写意—大写意、花鸟—山水—人物等一系列程式法则培养出来的。有关部门对高职高专国画教学的目的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定,教师如果使用自己从学校学来的一套实施教学的话,必然导致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兴趣都会受到挫伤,其结果是《国画》课程成为众矢之的,被削减或取消便不难预料甚至是理所应当的了。因此,对师资进行适当的培训非常关键。开展教改教研教与学永远是教育的主题,而学与用则是高职高专教育的关键,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研究出一套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国画教学法,是高职高专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因此,不能因为片面强调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实用性特点而放弃传统,削减甚至取消《国画》课程无异于杀鸡取卵,既不能提高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效率,也不能增强其实用性,相反,只会严重损害其国际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

参考文献:

[1]李永翘.《张大千画语录》.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2

[2]洪惠镇.《中西绘画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3]潘运告.《清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4]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董光达(1983-),男,籍贯:河北秦皇岛,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学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魏磊(1983-),男,籍贯:河北石家庄,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