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国界医生在南苏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1月9日,经过反复讨价还价,苏丹南北双方签署了一个《全面和平协议》,给予南苏丹高度自治权,并承诺在2011年1月9日举行南苏丹全民公决,全体南苏丹选民可以投票决定南苏丹的前途和命运。2011年1月9日苏丹南部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公投,最终宣告独立,7月9日,南苏丹共和国终于诞生了,首都设在南部重镇朱巴。我是在这个新国家即将诞生的特殊时期跟随无国界医生进入南苏丹的。
无国界医生是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自197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为战争、自然灾害以及疫症的受害者提供紧急医疗援助,也为一些医疗设施不足的地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协助当地人民重建医疗系统,使之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无国界医生在全球大约七十个国家工作,并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总以为探险只是上刀山下火海,其实,在我看来,是对另一种人生的探究和体验。提起苏丹,一张赢得了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照片―《饥饿的女孩》,使人对这个国家留下了一种充满了饥民的印象。照片上,一个骨瘦如柴的苏丹小女孩儿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她无力地趴在地上。而就在她身后不远处,一只等待“美餐”的秃鹰,正贪婪地紧盯着这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没有紧张,没有恐惧,没有嚎啕,小女孩儿无力且平静的状态震撼着所有读者的心。
特别是在之后的几个月,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南非记者凯文•卡特,由于无法承受外界对他无视饥饿女孩儿的危难,却仍然按动快门的谴责,离开了人世。事后,在处理他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了一张纸条:“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这就是很早之前我对苏丹的认识。
在飞机上俯瞰南苏丹的土地,真能称得上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更重要的是还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和最有价值的油田。为什么那么多百姓却严重饿着肚子?
事实上,从早年非洲被西方殖民就完全可以判定,那里绝对是一片值大钱的大陆,否则,数百年来非洲受外来者的侵略、占领、转换、掠夺和交易的经历不可能发生。相比之下,南苏丹的资源尚未被大量开发。在殖民时期,南苏丹出产的是人力和部分原料。50年来,南北战争一直处于间歇发生,北部苏丹持续用英国那一套手段分裂并统治南部族群,使得南北苏丹一直处于纷争、战乱的状况中。加上领导者严重的,造成了今天的穷困潦倒,如果没有国际救援组织的帮助,不知道那里的人将如何生存。
南苏丹有一个地方叫皮博尔,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知道“皮博尔”呢?那里大约每四个小孩就有一个活不过五岁。死亡原因,是由于疟疾、十二指肠溃疡、麻疹、肺炎等在大城市很容易治愈的疾病而引发;而黑热病、几内亚线虫病这些我们很少听说的奇怪疾病,也会瞄准这些幼小的身体,向他们袭击,蚕食他们的生命。
大约七分之一的母亲死于与妊娠有关的并发症;营养不良是长期的问题;可预防的疾病不时爆发。医疗诊所严重缺乏,病人往往要长途跋涉、甚至徒步数日,才能就医。大约四分之三的人根本没有得到过基本的医疗服务。
医生随时身处“战场”中
导致南苏丹贫穷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作为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关注的是:无论是富裕地区,还是贫穷落后地区,冲突袭扰,或者疫病侵害地区的人们,都应该得到有质量的医疗服务。
2005年,无国界医生在皮博尔设立基层医疗中心,服务包括皮博尔周边大约16万名村民。之前因为药费或者交通不便视寻医问药为奢望的村民,每天都爆满了无国界医生搭建的医院帐篷。有一次,在挤得水泄不通的患者里,无国界的救援医生发现了一名高烧40℃,伴有伤口溃烂的五岁男孩。一周前他患了感冒,被家人带去看巫医,巫医为男孩注射了一种不知名的草药,并给他放血,结果感冒没好,细菌却进入了血液,引发严重的败血症。尽管医生立刻对这个男孩的伤口消毒,并注射了破伤风针,但一切已为时太晚,不到24小时,这个男孩就离开了人世。因为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没有好的卫生条件, 导致当地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五大原因,其中一个竟是拉肚子,对于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这是很难想像的。
就在我刚刚到达无国界医生在皮博尔的医疗点时,我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弱,文质彬彬的中国女人抬着一副担架匆匆走进太平间,担架上的人被白色塑料布包裹着。
而后,这位瘦弱女子又转向病房,与在那里等候的一位老太太一起收拾刚离去的人的床铺。屋里没有哭泣,也没有恐惧,一切都显得如此地平静。
我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面对这位刚刚送走的疑似艾滋病患者,她对我说:“就在我来这里的第一天,他对我的不信任和粗暴的态度,把我气哭了。没想到才两个月,我却为他送最后一程……”说完,她匆匆去了病房,病房里还有更多的患者等着她医治呢。儿科病房里,有三岁的孩子患上肠胃炎以及肺炎,最紧急的时候还严重缺水;患上严重疟疾的孩子躺在床上奄奄一息……陈慧中医生在这个医疗点里,医生、护士、内科、外科、儿科的工作都得包揽,还要培训当地医护人员,这在香港的医院里可是从没有经历过的。
“这么辛苦,你来这里后悔吗?”我问她。
她笑了笑说:“我来这里除了帮助人,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事实上,在这里经历了过去我连想都没法想像的状况,如果这里跟香港一样,那我来此还有什么意义呢?”
普通病房里一名手部受伤的青年男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我想娶她当老婆。”这个男子在部族之间争夺牛而引发的冲突中受了枪伤,因而住进医疗中心,在陈慧中精心的医治和护理中,他基本上已经痊愈,就快出院了,似乎还有些恋恋不舍,住院治病,竟然还想“顺个老婆”回去。当地把牛当做财富的象征,因抢牛引发的冲突不时发生,在这里的无国界医生也要随时准备好接收“战场”造成的伤患。
在这个热闹的医疗中心,产房里常常有新生儿用响亮的啼哭宣告他们的到来。对于孕妇来说,无国界医生不仅解决了她们生产的难题,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改善了她们的健康知识。每年都有好几百个新生儿在医疗中心里顺利诞生。
村民的期盼
每个星期,无国界医生和距皮博尔三十多公里之外的村民都有一个约会。每到这个时间,当无国界医生的两辆拉满了医疗器械和各种药品的车到达这里的诊所时,村民们都会拖儿带女地陆续来到。
带队的后勤总管,是一位来自中国四川名叫曾思斌的小伙子。他告诉我,无国界医生还在皮博尔之外的Lekwongole和Gumuruk这两个地方为村民提供外展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是对营养不良孩子的跟踪治疗,孕妇产前检查、接生,进行疫苗注射计划,处理一些简单病患,同时针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遇到复杂病例或者严重的病人,医疗队会将病人送到皮博尔的基层医疗中心。
在我跟随无国界医生的两辆车前往Gumuruk的路途中,曾思斌每半小时便通过无线电报话机与无国界医生在朱巴的协调办公室汇报路上的情况。因为,一路走来道路两旁灌木、杂草丛生,据说,在冲突频发的时候,一些武装分子就守候在灌木丛里,随时都有出来滋事的危险。去年6月,有武装分子于一个月内发起三起事端,无国界医生只好暂停在当地的外展活动。即使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乘车来此也仅限于旱季,到了雨季,要想出来做外展,只能通过小船或直升飞机。否则,医生来不了,村民将无法得到任何医疗服务。
刚到外展地,还没放置好设备,已经有不女带着孩子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了。一个个瘦弱的孩子,个个体重、个头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显然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发育欠缺,一打听才知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六个月以上的幼儿除了吃母乳之外,还会吃肉、乳品、鱼、蛋、水果及蔬菜等种类不同、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满足营养需求。而这里的孩子,有母乳吃的还算幸运,没有母乳的只能吃高粱粉等单一和营养不足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营良不良会带来阻碍脑部发育、肌肉发育不良、双目失明等等可怕的后果,而营养不良也会严重削弱儿童的免疫能力,即便只是患了儿科常见病,如呼吸道感染或肠胃炎,也可能迅速引起并发症,此外,儿童死于肺炎、腹泻、疟疾、麻疹以及艾滋病的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无国界医生的外展团队为这些营养不良的孩子提供营养治疗食品,这种糊状的小袋包装的治疗食品包含四十种儿童成长所需的营养素,方便储存和食用,病童的母亲每周来外展的医疗点领取治疗食品,带孩子来复查,无需住院。能够照顾生病的孩子并看着他们好起来,给这些母亲极大的自豪感。而对那些严重营养不良,无法自己进食的病童,无国界医生会把病童和看护人一起接到无国界医生基层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给病童喂食营养奶,并治疗并发症。
据统计,2011年1月到4月,无国界医生的医疗队在皮博尔及Lekwongole和Gumuruk两个外展地,医治了12051例门诊病人、 170名因暴力冲突受伤的病人,并接生了205个新生儿,为588名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提供治疗。
一束来自中国的阳光
2010年,曾思斌结束了无国界医生在非洲某国的任务之后,便再次走进非洲,来到了南苏丹的皮博尔小村庄。这个被人们称为阳光型的后勤“总管”,在无国界医生于皮博尔的医疗点里,大到与政府、警察局、救援飞机的联络,以及去到偏远村庄外展、饮用水的净化处理、保障电力的通畅,保障医疗点及医疗行动的安全;小到电线、插座、电池,甚至一根螺丝钉的管理,都是他的工作范围。皮博尔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曾思斌与一同在那里工作的志愿者们,不仅要承受物资匮乏、气候燥热、雨季泥泞不堪、蚊虫肆虐等难以忍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甚至于粮食、蔬菜、水果等,以至于建房用的沙石,都要从首都运进去,同时还要随时面对武装冲突的危险,曾思斌和他的志愿人员伙伴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而这也意味着曾思斌的工作强度更大―严格遵守无国界医生的安全守则,力求保障救援人员和医疗点的安全。
2011年1月10日,医疗点接到紧急救助任务,一名30岁左右的男人被牛刺伤腹部,内脏外泄,在医护人员把内脏塞回腹腔再简单缝合的短时间内,曾思斌想尽了各种方法,紧急联系了无国界医生的救援飞机,将生命垂危的伤者送到了朱巴较大的医院接受治疗。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他需要联系无国界医生驻朱巴的总部协调小组,再联系就近最好的医院,还要考量安全因素以及全面的后勤支援、人员调配等等,而这一切,曾思斌和大家配合得井井有条,终于保住了伤者的生命。这也是无国界医生最重要的使命:不论什么人,不管他的政治立场,不分他的贵贱高低,生命都是同等的,只要他需要救助,无国界医生就会鼎力相助。
从汶川走向国际,三年来,曾思斌在无国界医生的组织中成长着、努力着、奉献着。同时,这个阳光灿烂的中国小伙子给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人员们也留下了一束青春的光芒。
无国界医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当一些人不被社会关注,甚至被疾病袭扰时,为这些人提供医疗救助,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没有被遗忘,有无国界医生陪伴着他们一起努力。无国界医生同时也致力为备受忽略的人群发声,让他们的苦难得到正视。不论他们是哪个种族、有何政治立场、是否宗教人士、何种性别,无国界医生本着人道精神,对所有遭遇苦难的人们决不坐视不理。
这是来自香港的陈慧中医生,她默默地在这个偏僻的、贫穷的皮博尔医疗点里,为一个又一个身陷痛苦的患者尽自己全力治病救人。
就在三年前的地震现场,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年轻身影,与无国界医生共同奋战在地震紧急救援现场。而今天这个身影,却在远离家园的遥远国度―非洲南苏丹皮博尔小村,远赴海外参与人道救援。尽管他不是医生,但在无国界医生的组织中,为医生们在前线救援做着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就是来自四川绵阳80后的志愿人员曾思斌。
相比非洲妇女头上顶的、背后背的、肚子里亏空的、脚步沉重的生活,我们尽管营养堆积成脂,有冬暖夏凉的空调,车水马龙的行路,可却是抑郁不断、焦虑缠身、自杀时常出现。其实,对待富有与贫穷、快乐与忧愁、知足与不足,只要多一些放弃,少一些索取,你会发现,其实幸运始终在你左右,时刻陪伴着你呢。
无国界医生在南苏丹皮博尔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对当地儿童进行营养状况普查,大部分儿童都面临极度营养不良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无国界医生给予了及时救助并进行跟踪治疗,发放治疗性的营养餐包,为此,许多儿童得到了良好的成长。这是无国界医生培养的当地医护人员在为婴儿称体重。
皮博尔村庄。
缺医少药的皮博尔村,如不是无国界医生从2005年在那里创办的医疗诊所和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医生,不知道已经失去了多少生命。这些患者总是用期待的眼光等待着医生们的医治,痊愈后便是无尽的感恩。
战争使当地人饱受着灾难。
在南苏丹皮博尔,不仅小孩儿极度的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发育,而老人也面临着缺乏营养的现状。特别是当一些传染性的疾病大范围从外界蔓延到此之时,对无国界医生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对每一个志愿人员的一场巨大挑战,为此,令人无法不敬佩那些奋战在一线的无国界医生的志愿人员。
在外展临时就医点等待看病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