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色彩斑斓的圣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色彩斑斓的圣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语》是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地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的一本语录,它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在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易中天教授在为《于丹论语心得》作序中戏言,“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是一个“灰色的孔子”。而我从《论语》的字里行间看到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孔子形象。让我们从《论语》中找到艳丽色彩的出处,展示圣人持彩练当空舞的人格魅力。

一、红色——有理想、有信念的学者

红色,光谱中波长最长的色彩,它让人联想到血与火,给人热烈兴奋激动,象征着正义和力量,理想、抱负和信念,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是有理想,有信念的学者,他那红色映照着神州大地,热气腾腾,刺激着人的心灵,热血沸腾。

孔子有理想,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个人的理想、志向非常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十分重视理想。在《论语·先进》篇里有一个比较罕见的完整段落《侍坐》,记载孔子如何与学生畅谈理想,针对子路、曾皙、公西华所谈的理想志向进行中肯的点评和引导。孔子的理想,在《论语·为政》中较好的反映出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人生理想的阶段坐标,对我们还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小以学为主,经过历练,逐渐提升自己,有所感悟,这样到三十岁就“立”起来,从内在到外在具备了条件,正是走向成功的标志。四十、五十、六十都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要求,这不正是理想的火花绽放的红彤彤的光彩吗?

再看孔子的信念,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与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而不立。”从中可以看到孔子对信仰、信念的重视,宁可不要兵,不要吃的,甚至连死都无所谓,而不能失去信仰和信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一身极力的追求的。别人问子路:“你的老师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后来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就是孔子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

二、蓝色——有文化、有修养的智者

蓝色,让人联想到浩瀚的大海、广阔的天空,给人抒情的感觉,象征深沉,隽永的意蕴,也是文化修养的写照。从《论语》中看到孔子是有文化、有修养的智者。如天空和大海一样展现出不同色阶的蓝色调,蕴藏着深沉厚重的韵味,让人望其项背。

孔子是自学成材的典型,勤奋不倦的学习贯穿他的一生,成就了他渊博的文化知识和造诣极深的修养素质,授徒讲学,成为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有文化在《论语》中展现的十分抢眼,方方面面都具有独到之处,有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为人处世的、做学问的、教育的、心灵的、交友的等。正如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他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理天下。这就是古代人对《论语》的推崇,对孔子文化的肯定。而今,孔子的很多至理名言与说教,仍激励着、感染着、鞭策着我们奋进。孔子的修养是极高的,从他的学生对话中可以窥见一斑,司马牛对子夏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子夏劝导他:“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尽管这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却也反映了孔子的修养和价值观。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孔子的修养还在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在世屡次受挫,他说:“夫遇而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败节。”把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人生的目的。孔子的文化修养象蓝色的大海、天空,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思索和遐想,启迪着人生的真谛。

三、黄色——有慈善有爱心的仁者

黄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的温暖,阳光明媚、灿烂,给人带来欢乐、舒心,象征着雍容华贵,朝气蓬勃。从《论语》中看到孔子有慈善、爱心的仁者,正谆谆教诲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阳光照射在他们身上,呈现一片暖色调,他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讲,渴望欢快地摄取精神营养。这恰如一幅令人陶醉的“满城尽洒黄金甲”的沐浴图。

“仁”是儒家的中心学说,孔子把“仁”从人性与人际关系的立意上引申到兼善天下的层次,强调要把内在的精神修养扩展而为他人,为天下做贡献,“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可见孔子是一个具有慈善、爱心的老人,他不光这样说,还身体力行,周游列国,授徒讲学等,为此付出大半生的精力,是真正的仁者。他对自己的“仁学”抱有极强的信念,矢志不渝。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还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还自信的说:“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他抱着慈善的爱心对“仁学”的推广和发展,不辞辛劳,他的爱心涉及社会各个层次的人,上至国君,下至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所以他被称为圣人,也是名副其实。虽然孔子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仁学”主张变为现实,但他的身后一大批人继续发扬光大他的学说,仿佛在他阳光普照下,努力推广、探索、追求,使之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四、绿色——有胆量有魄力的强者

绿色,让人联想到草原和森林,给人以宁静、平和的印象,象征蓬勃向上,具有顽强生命活力。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是有胆量有魄力的强者,如树木和小草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活力。

孔子一生不得志。早年辗转于列国,尝尽辛苦,遭人白眼,晚年退而修书讲学。他虽然不得志,所历艰难,但他有胆量,有魄力,不逃避,不畏惧,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强者。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他的弟子产生了恐惧的情绪,孔子说:“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其中可以看到孔子遇到危险和挫折时,勇于面对,进行安慰和鼓励,其胆量和魄力跃然纸上。孔子为此还敢于献上生命也在所不惜,“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表现出何等强者的气魄。孔子能在各种危难中站住脚,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境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当在陈、蔡被围时,子路已经不耐烦了,而孔子却可以“讲诵弦歌不绝”。这种高风亮节的气概非强人而不能为,不正是“风景这边独好”“更加郁郁葱葱”的注脚。

一部《论语》凸现孔子形象,不仅仅是红蓝黄绿的斑斓色彩,还有橙紫黑白等色,由于被历届统治阶级所渲染而显得面目全非,需要我们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