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保证预结算编制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保证预结算编制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个优秀的预算员,如何保证结算编制质量,最关键要有责任心,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才能做到系统、完全、准确的完成一个预算。应用表明,施工图预结算编制质量是施工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工程造价的最重要的环节,是设计施工实践后的经济反应。

关键词:预结算 编制 质量保证

一、施工图预结算编制

编制人员要持证上岗,并专门从事相关专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土建、装饰、安装编标人员积极配合、相互沟通,避免专业间的脱节。结算编制依据和编制时间不同。施工图预算是在理想状态下编制出来的产物,是根据施工图及说明、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费用定额等依据编制的。结算的编制还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图纸会审纪要、设计修改或变更、现场签证、隐蔽工程记录、材料价差、政策性调价等实际发生费用。施工图预算是在设计阶段编制,而结算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编制,两者存在着绝对的时间差。

1.1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1)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投标中标后,应及时、谨慎地与发包方签订《施工合同》。合同内容应尽可能的考虑周详,措词严谨,权利和义务明确,做到平等、互利。合同价款最好采用可调价格方式。并明确追加调整合同价款及索赔的政策、依据和方法,为竣工结算时调整工程造价和索赔提供合同依据和法律保障。

(2)根据所掌握资料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签字认可。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符合实际,考虑周到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做法。对涉及工程结算或索赔的施工做法更应制定详细。例如:该工程使用哪些大型机械,大型机械进出场几次,基础土方是否外运,运距多少,回运土是否购买土方,基础是否要做处理,是否使用商品险,是否全封闭施工,钢筋是否采用电渣压力焊等新工艺施工,冬雨季施工是否采用特殊工艺等等。 上述资料均有可能成为索赔的依据。

1.2施工过程的收集、签证阶段

(1)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日志、技术资料等施工记录。对停水、停电的时间,甲供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质量情况等都应有详细记录。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工程量增减变更等签证手续。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临时决定、口头交待、会议研究、交来信件等应及时收集整理成文字资料。必要时可对施工过程照相或摄像作为资料。

(2)甲方指定或认可的材料,实际价格高于预算价(或投标价),按规定允许按实找差价的,或采用的新材料没有预算价,或改变材料的规格、质量档次导致材料价格变化较大等情况,应办理价格签证手续。

(3)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施工,没有相应预算定额计价的,应收集有关施工数据,编制补充预算定额,经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认可,作为结算依据;也可与建设单位协商价格。

(4)因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责任造成工程返工、停窝工、增加工程量等,应要求工期顺延,并提出索赔。因特殊情况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材料损耗增大,或工期延长,也应提出索赔。

1.3加强预结算的审核,力求工程计量的准确

预结算工作完成后,校审很有必要,能有效避免多算、漏算、重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加快工作进展。审核的方法有很多,审核的内容也很广泛,审核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

1.3.1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是否正确是关系到预结算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方面应着重注意四点:

(1)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

(2)审核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否与定额保持一致。

(3)审核工程量的计算单位是否与套用定额单位保持一致。

(4)审核签证凭据,核准工程量。

1.3.2预结算单价选用的审核

(1)工程项目名称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一致。如:砼标号、水泥砂浆比例。

(2)单价子内容是否与设计相符。

(3)定额主材价格套用是否合理。

1.3.3取费审核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严格执行。审核时应注意四点:

(1)取费文件的时效性。

(2)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

(3)费率计算是否正确。

(4)价差调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二、结束语

要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有效控制工程结算,工程预结算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不断总结经验,牢牢树立起为工程服务的敬业精神,严格把关,努力维护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保护施工企业合法权益。只有这样,工程造价才能得到合理地确定与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工程投资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兵.现代企业财政预算管控的相关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

[2] 郭淑华.关于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1.

[3] 徐文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探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