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摸石头过河”到“摆石头过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本研修以终身学习思想引领教师,使学习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活动的有效性离不开深度策划,即为了较充分地达成活动目标而事先较细致地预设活动形式与步骤。
没有策划的研修活动往往体现为只确定活动内容而缺少活动主题。如“读书活动”并没有突出“读书”主题,而是“在书中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行为”;“教学公开课展示活动”并没有突出“展示”的主题。而去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优质运行的支撑点”。这样的研修活动虽然自由宽泛,但往往浮于表象,对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作用不大。而缺少深度策划的研修活动往往体现为确定了活动的内容、主题、基本步骤,但缺乏对主题持续性研讨的思考与活动过程中关键性步骤的细致筹划。如“在书中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行为”,“审视”活动结束后并没有组织后续的活动如“我的教学新行为”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优质运行的支撑点探索”,仅安排了“申报――磨课――展示”三个步骤,没有在“申报”这一步骤中设计如“在校园网上通告,说明展示课体现的‘课堂教学优质运行支撑点’,以便于听课教师观摩”等。缺少深度策划的校本研修活动就像“摸石头过河”,有可能摸着石头过了河,也可能途中摸不着石头过不了河,只得折回来从另一个地方重新摸石头;而深度策划的研修活动就像准备好了石头,在需要的地方放一块,顺利过河。
校本研修活动深度策划的目的是使活动更有效,具体表现为研修活动的目标更清晰,环节更紧凑,过程更吸引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有所改进。因此,在对某一具体的校本研修活动进行深度策划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自我检测。
一、目标是否清晰。这是深度策划的出发点与归宿。如在新课程实施之初。需要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培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此时我们组织相关的校本研修活动,目的就是为教师自发产生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教学新行为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带动全体教师追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行为。因此,我们将活动取名为“成长快乐――讲述我们的课程故事”。
二、环节是否紧凑。与小学课堂只有40分钟、选择了“这样学”就排斥了“那样学”一样,研修活动开展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体现研修活动的意图,关键看活动现场的环节安排得是否紧凑。对达成目标有明确作用的环节保留。其余的都应删去,切忌拖沓。如“成长快乐――讲述我们的课程故事”活动准备阶段,我们发现有自发的教学新行为的教师很多,活动现场的时间不允许每个人都到台上讲述,于是我们就将这些新行为进行归类,确定“生成与预设”、“关注生命和终身学习”、“评价的效能”三大板块。按这三大板块将讲述者分组,变一个一个讲故事为一组一组讲故事。这样的安排既解决了因讲述者多而时间不够的矛盾,使大多数有新行为的教师都得到鼓励。又凸显教学新行为的本质。如果没有对活动环节的策划,凡是有故事的教师都到前面讲,或者挑几个教师到前面讲,效果都会打折扣。
三、过程是否吸引人。频繁的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让教师对活动产生了倦怠感。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对活动产生倦怠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活动的过程很枯燥。要想让活动的过程吸引人。就要在其中预设兴奋点,即在教师对活动的一般估计之外使用一些小道具、小插曲、小花絮。不要小看了这些小技巧,它们直接影响着研修活动的效果与教师对研修活动的感受。如“成长快乐――讲述我们的课程故事”活动现场。我们请校民乐队的教师现场伴奏(要求是“如果你认为精彩就来一段音乐”,从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中学来的),为教师提供印有“言出肺腑诚可贵”字样的“静思录”以便教师随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运用临时采访的形式来深度挖掘教育教学故事。而三个小组讲故事的形式也各不相同:“预设与生成”小组采用“对话”的形式来演绎他们的故事,“关注生命和终生学习”小组采用小品的形式来演绎他们的故事,“评价的效能”小组采用“定格的瞬间――照片”来演绎他们的故事。
四、是否进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专家讲座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一动也不动”的戏谑之言道出了教师行为跟进的重要性。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之前,组织者就要对活动后教师的行为跟进进行策划,在认识与行动之间放一块垫脚石。如“成长快乐――讲述我们的课程故事”现场活动结束后。我们在教师博客上开辟专栏“我的教学新行为”,要求教师发表自己在活动后尝试教学新行为的真实记录,并组织评比。评比尽量做到人人有奖,基本上根据教师记录的内容来定奖项。我校的“开学第一课”校本研修活动在这一环节做得比较好,活动后教师们借助博客陆续发表自己执教开学第一课的感想与实录,由此又生发出“单元起始课的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等校本研修活动。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教育学院责任编辑:邓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