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周厚健文化”与“顾雏军管理”的生化反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周厚健文化”与“顾雏军管理”的生化反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周厚健接手科龙后,企业界,乃至金融界一直都在猜想,来自北方的家电大亨周厚健和出自苏南的资本狂人顾雏军相碰撞,各自生成的企业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科龙,一个由乡镇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上市公司,内部管理粗放,遇到了以规范管理、精细操作著称的海信。对此,外界有理由怀疑,海信收购科龙,会不会反胃?会不会消化不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会不会水火不容?

海信集团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同比增长30%,利润同比增长27%。在此情况下,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加速对科龙资源的整合是条捷径。危机四伏的科龙恰好给了周厚健一个做大做强的机会,但最终结果如何还是个疑问。疑问的焦点聚集在两家企业不同的管理文化能否相融。

顾雏军式管理自毁科龙

走进顺德,记者就开始从各方面挖掘这块土地之所以能诞生诸多名牌家电厂商的原因,气候、人文、环境、居住人群记者却始终没有找到哪怕一条与之相匹配的理由。

就在记者走到一个繁华、宽敞的十字路口时,看到路边等待过马路的人眼神焦急而慌恐,才发现竟然没有红绿灯。像这样的十字路口,在顺德多达十几个。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无序的、超常规的人文环境,使得这个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小地方诞生了如此众多、实力强劲的家电企业,使科龙、美的、格兰仕,每一家都成为驰骋中国家电市场的名牌。唯一不同的是,科龙易主了,而美的、格兰仕依旧。

说起科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顾雏军。曾几何时,这位擅长资本运作的风云人物是这个地区乃至全国有名的企业家。现在,人们似乎逐渐淡忘了那个在牢狱中度日的渐衰男人。在为其惋惜的同时,有人也在反思顾雏军的不得其所。为什么顾老板会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顾雏军的性格,决定了科龙的命运。业界可能都听说过,顾雏军当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狂妄导致了顾雏军在任何时候都对科龙信心有余,难不倒,也击不垮。据一位前科龙员工说,平时根本看不到顾老板与地方政府官员,乃至其他各级官员的应酬之事。对于任何企业平时少不了的政府公关,在顾雏军这里竟然是多余的。这直接导致顾雏军2005年遭到证监会调查后,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手相救。

狂妄并非是导致顾雏军败走麦城的唯一因素。除了狂妄,顾雏军还生性多疑。据记者了解,顾雏军从不轻易,或者对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完全放心,所有权力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连一张2000元的报销单,其他高层都没有资格签字。过度集权让手下人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了事事都向顾雏军汇报的习惯。不用思考,也没必要思考,因为顾老板会教你怎么做。

除了狂妄和多疑,顾雏军在企业管理上似乎也欠火候。举个例子,顾雏军时代的科龙有一个车队,队内像奥迪、帕萨特等中高级轿车达70多辆,司机就有60多位。公司各个阶层的员工出去办事,找个理由就可以要辆车。每天所花费的汽油费和过路费“不计其数”,光是这笔开销,每年就会是个“天文数字”。这些“小事”折射出顾雏军粗放的经营管理思想。

稳健:海信的生存之魂

众所周知,在周厚健的主导下,海信讲究稳健,长远发展,对风险的控制极其到位。事实也证明,在周厚健相对保守的管理风格下,虽然国内家电企业纷纷事发(长虹被巨额海外欠款拖累,TCL国际化亏损严重)之时,海信集团依然保持着实实在在的稳定增长。

周厚健生长在齐鲁大地,也正是厚重、大气的齐鲁文化熏陶了周厚健,使其在打造海信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健、长远的企业文化。

出自苏南的顾雏军接受改革开放之风在先。商业氛围浓厚的广东大地曾带给科龙一个又一个辉煌,但怎奈这种快速致富的商业氛围是浮躁的,没有文化根基。于是,我们看到,顾雏军在入主科龙后实施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而不是稳步夯实企业基础,将企业管理作为成长核心。

与顾雏军不同,在海信并购科龙后,外界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海信对科龙所做的努力。虽然周厚健在面对各路媒体质疑时始终一声不答,闷头做事,但这其实正是周厚健的性格使然。在对一件事情没有把握,或者有了把握,但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周厚健是不会轻易作出答复的。正是周厚健稳健扎实的管理作风,锻造出了今天以稳健经营著称的海信。

事实上,在周厚健的授意下,出自海信的汤业国早已开始对科龙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点,汤业国感慨颇深。刚到科龙的时候,不管大事小事,中层干部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汤业国。有时是出于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但更多时候,汤业国认为,这是顾雏军时代的科龙那种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在作怪。

在以往顾雏军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下,科龙员工已经习惯了不去主动思考,听从领导安排的做事方式。

汤业国告诉记者,南方企业的打工文化浓厚,而北方企业更多地注重主人翁文化。汤业国说,两种文化熏陶下的员工,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不同。这直接影响企业生命力和健康程度。

现在的新科龙,最大的困难就是让员工从“按我说的办”向“自己看着办”转变,如何让自己的企业既不脱离海信文化,又适应南方土壤是周厚健、汤业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对科龙的走访过程中,记者在一冰箱车间见到这样的标语:“技术立企,技术为先”、“合作优于单干,共享胜于独占”、“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杜绝急功近利行为”。显然,在周厚健、汤业国的带领下,海信正在把技术、人才和稳健的经营理念植入科龙。

记者感觉到,目前的新科龙员工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已经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些变通的思维,灵活的处事方式,似乎形成了海信特有的岭南文化。

“挽救科龙指日可待”是句实在话,但赢得了并购的头彩不等于全局成功。

海信主导下的科龙命归何处?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