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动负荷,通常又称为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运动负荷过小就不能使机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也不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甚至产生松懈情绪。运动负荷过大则会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损健康,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对体育的兴趣,有时还会导致伤害事故。因此,体育课必须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

随着新一轮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及不断深入,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在努力尝试如何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体育教学。但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体育工作者由于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快乐的情感体验”等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而由此产生了一些误解,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出现了一种忽视学生身体锻炼和运动负荷安排的倾向。如过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兴趣,认为体育课不需要运动负荷了,只要学生玩得高兴、快乐就好。从而淡化了运动技术教学,忽视了对运动负荷的安排。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势必将继续呈下降态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能素质和心肺功能日趋下降,这一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参加工作有八个年头,带了三届幼师班学生,无论是在运动技能技巧方面,还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感到有明显的差距。例如:第一届学生时教授靠墙手倒立时,全班学生有90%的学生敢做、能做,并有60%的学生掌握并能独立完成。第二届学生时,同样的教学内容,敢做、能做的学生就明显减少了,能独立完成的更寥寥无几了。到第三届学生时,情况更糟糕,全班没人敢做。再如耐力项目800米达标,第一届学生有95%能达标,且有10%学生的成绩能达到优秀。第二届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明显下降,能达标的学生占90%,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只有5%。到第三届学生身体耐力素质下降更为明显,能达标的学生只占85%,成绩优秀的学生为零。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毋庸置疑,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肯定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没有运动负荷,就没有身体练习,就不会有锻炼的效果。没有运动负荷,室外体育课和室内文化课就没有什么区别。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就都无法达到。在体育课上,学生学习运动技术,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而形成运动技能,从而锻炼身体。没有运动负荷,运动技能就无法形成,那么体育课也就不成为体育课了。运动负荷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不可缺少的变量。长期的适宜运动负荷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形态的良性变化。否则,学生体质下降就成为必然。

运动负荷是检验体育课活动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应当如何来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要根据体育课的不同类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要因时而异安排运动负荷。

4.要有一个合适的“度”。

5.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练习时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等因素。

体育课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体育课要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就必然要涉及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问题,也就是运动负荷的安排问题。运动负荷过大,学生会有畏惧、厌烦的心理,也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运动负荷过小,则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失去了锻炼的意义,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健康第一”的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体育课不重视运动负荷是错误的。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体质,掌握与提高运动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体育课必须重视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