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健康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健康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和生涯确立阶段的转换期,此时的任务是通过职业生涯的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职业知识的储备,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心理健康视野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更适合大学生,也更为有效。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健康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23-02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择业面临许多的不稳定,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和生涯确立阶段的转换期,此时的任务是通过职业生涯的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职业知识的储备,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规划持续健康发展,不仅是实现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宝。基于心理健康视野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更适合大学生,也更为有效。

一、心理健康视野下的生涯规划的涵义

生涯规划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职业辅导领域,是指通过信息给予,帮助个人选择职业,做好就职准备,进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业。而心理健康视野下的生涯规划指一个人在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出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做到适得其所。心理健康视野下的生涯规划更多地关注全人发展,更多地强调终身发展。目前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观日趋吻合,两者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1]职业生涯规划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因素,而心理健康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也是个体进行适宜的生涯规划的基础和保证。即个体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继而又影响着职业生涯规划,两者在个体身上构成一种循环和整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

如上所述,个体的心理发展与职业生涯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特征,可以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个性心理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曾提出职业个性理论,认为不同的个体根据个性特征的不同,有各自最合适的职业。他提出了六种职业个性的类型,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创新型和传统型。[2]在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需要、兴趣、气质以及性格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类型。需要主要是指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缺少某种事物时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需要有很多种,不同的需要引发不同的职业生涯追求方向,并形成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动机和行为。同时,多种需要之间存在冲突,只有不断调整需要,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开展。兴趣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选择的依据,不同的兴趣适合不同的职业类型。同时,兴趣还能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率,它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精神动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能力,而且能推动大学生锲而不舍地追求某一职业目标,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气质在传统上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等四种类型。气质类型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类型。一般来说,胆汁质的大学生适合从事开拓性的职业;多血质的大学生可以考虑困难性、灵活性较大的工作;粘液质的大学生更适合条理性要求高的职业;抑郁质的大学生适合较为细致、需要细心观察的职业。性格大体上可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外向的大学生开朗、活泼,适合从事社交性的工作;内向的大学生安静、谨慎,适合从事稳定性的工作。性格大部分源于后天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职业性格的养成。

2.职业生涯认知

职业生涯认知包括职业生涯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价值观,是指个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理论及其相关因素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念。职业生涯理念主要包括对职业及其相关因素的认知和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理论以及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的认知与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即对现阶段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未来人力资源合理开发的作用的认识尤为重要。职业生涯价值观包括对职业的社会意义、社会需求、职业声望以及个人的职业需求、职业期望、择业动机等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科学的职业生涯价值取向。职业生涯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选择与决策。

3.职业自我意识

职业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关系的认识。首先是自我评价。主要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识、特长、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评价。自我评价既包括对优点的肯定,也包括对缺点的正视。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发掘自身的职业倾向性和适应性,从而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其次是对职业匹配性的评价。即大学生对自己与某些职业适合与否、匹配与否的认识。对职业匹配性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我想干什么”的职业理想自我意识与“我能干什么”的现实职业自我意识之间的统一。再次是自信心。即大学生对自身现有能力和潜能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拥有良好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大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机会,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有利于培养更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推动自己以出色的胆识和才智就业、创业,成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三、心理健康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

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是以个体职业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为着眼点,帮助个体获得职业生涯的良好适应与发展的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职业生涯的心理辅导计划。[3]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校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大学生将逐步明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学会运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解决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优化心理素质,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