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一个失败实验的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一个失败实验的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实验的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且能在实验中掌握并熟练物理学技能。

在物理教学中,对成功实验的探究固然重要,但就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言,我们不仅要培养他们从成功实验中学习,也要培养他们在失败的实验中探究,甚至有时在失败的实验中可以获得的更多,笔者在“内能”的教学中就深有体会。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设疑、学生探究、教师演示、类比推理等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个演示实验,在备课中,我本打算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从现象分析得出“做功既可使物体内能增加也可使物体内能减少”的结论。但这两个实验看似简单却不易成功,特别是“压缩空气点火”实验,实验器材气密性不太好;另外,“气体膨胀做功”的实验,形成的水雾也太少,效果很不明显。经过反复研究,我发现“气体膨胀做功”实验形成的水雾少,是天气冷,空气中的水蒸汽较少导致的。于是我将烧瓶中冷水换为温水,实验效果增加。而“压缩空气点火”实验实在成功率太低,怎么办?能不能先推出结论,再做演示呢?正好前一个演示实验的结论可以类比反推出“压缩空气点火”的结论。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选择照常进行失败的实验,将问题的矛头从实验的失败转移到探究实验的改进上去。

教学中,我首先用课件展示“钻水取火”、“摩擦生热”图片,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时,它的内能将增大的结论。接着设疑:做功能否使物体的内能减小呢?

演示实验一: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

改进后,在瓶塞飞出去的瞬间瓶内形成大量水雾,演示实验取得成功。引导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分组讨论:水雾是怎样产生的?它的产生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水雾是由水蒸汽液化来的。

生:液化现象的发生说明瓶内降温了,内能降低了。

生:瓶塞飞出去时,气体对瓶塞做了功,导致气体的内能降低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可见当气体对外界做功时,它的内能将减小。以此类推,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将怎样变化呢?

生: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师:实验是否与你们推导的结论一致呢?

演示实验二:压缩空气点火

(出示实验器材并简单介绍,在进行实验前,引导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师:当我压下活塞时,谁对谁做功?

生:外界(活塞)对气体做功。

师:根据我们刚才推导的结论可知,气体的内能将怎样?

生:气体的内能将增大,温度将上升。

师:大家能否猜想一下实验现象?

生:沾乙醇的棉花,燃点低,将会燃烧起来。

师:真的会燃烧起来吗?请大家仔细观察。

演示:迅速下压活塞,棉花并没有点燃。

师:怎么没燃起来呢?

生:老师用力应大些,更快些,否则热量被容器壁传递走了。

演示:更快地用大力下压活塞,还是没有压燃棉花。

师:难道是我们推导的结论错了?为什么没能压燃棉花?大家讨论一下。(学生本来满怀希望看见棉花燃烧起来,结果两次实验都没看到预期的现象,头脑中顿生疑云,结论从类比中得出,不应该有错,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我们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结论没有错。实验没成功,可能是活塞和玻璃筒之间的气密性不好导致的。

生:我们组同意以上观点,同时我们觉得也可能是现在气温太低造成的,增加的内能很快经玻璃热传递到外界去了。

师:同学们的分析十分精彩,的确,这个实验如果在夏天完成,其成功率将大大提高。在下压的过程中可以听见“哧――哧――”的漏气声,你们能想办法改进一下这个实验吗?

生:换一个气密性好的活塞。

生:将玻璃筒预热一下。

生: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完成。

师:同学们的改进措施提得非常好,其实这是一个柴油机的汽缸点火模型。(课件出示柴油机、拖拉机图片)

师:柴油机就是通过活塞对燃油做功,使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燃柴油的。故柴油机又称为压燃式内燃机。

生:难怪拖拉机一到冬天就很难发动,原来是气温太低的缘故。学生茅塞顿开,原来在生产中还能找到这个实验的物理原型!这样加强了课程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此时的学生已基本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实际问题,能合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教学的过程,难免会有一些实验无法开展。对此,可以改进实验;可以用类似的实验替代;还可以将失败的实验继续进行。只要认真设计,失败的实验也可以开展成功的探究。

因此,失败的实验也有成功的教育教学价值,而且价值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