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宽容胸怀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宽容胸怀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新时代促进评论转向宽容

报刊政论时代,文人们常利用评论阐释主张、表明立场、张扬个性,旗帜鲜明地与异见划清界限,慷慨激昂地批驳对方的观点,有时甚至直接质疑、讽刺他人的品行、言辞激烈。当时的报刊上登载的评论更多的带有杂文的表现特征。当然,这种现象源于当时救亡图存的特殊历史背景。虽然报刊登载的评论有新闻评论之“形”,但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客观、公正的精神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时至今日,提及新闻评论,不少人都会将语言犀利与辛辣刻薄之间画上等号,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随着历史的发展,评论的写作也在不断演进。多年来,我们的舆论宣传大都是一面宣传法,即只按照领导机关和宣传者的意旨进行新闻报道和宣传。受众接受的信息大都是一面的意见,而不知道或很少知道另一面的意见和其他看法。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做法不利于提高民众认识、辨别、判断能力,对于活跃思想、促进社会发展也是不利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利用新闻媒体发表自己的有形意见,是加强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最引人注目的是,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网络媒体兴起之后,开放、自由的网络传播空间开启了一个民意表达的新的时代。对时事热点发表评论作为意见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吸引了广大公众的参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也逐步确立了“言论立报”、“言论立台”的发展思路。新闻评论的主题逐渐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之上,思考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等值得注意的现象。

新闻专业主义意识的提高促使新闻评论朝着更理性、更客观的方向发展。公民的参政意识、议政能力、民利意识、程序意识的加强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评论的语言、视角和价值判断。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促使公民的权利意识迅速提高,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评论者的宽容胸怀也成为其必备的品格之一。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曾经说过:“评论作者必须有足够的宽容和足够的谦逊。宽容是善于听取各种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不一定是正确的意见,但引为参酌,不无益处。谦逊是抱着向人求教的态度,不可固执己见、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新闻评论的属性也要求评论作者拥有谦逊、宽容的度量,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意见,重说理、重阐释,使评论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二、宽容是评论批判意识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发展是客观事物变动的基本规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客观事物会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也应该用动态的目光来解析事物,以更加全面的了解事实本身。倘若我们用绝对、单一的眼光看待问题,很容易出现偏差,得出错误的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认识始终受到客观世界的限制,无法实现全知全能。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全面的了解其他看法,以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真理并不总是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中,以长远的、全面的眼光评价事实,以客观、冷静的心态来评判异见,在观点的交锋中厘清对事实的分析,正是新闻评论作者的职责所在。因此,强化新闻评论者的宽容胸怀是事物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新闻人常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如同历史书一样记载着每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物。因此,新闻报道必须恪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同样出现在媒体之上的评论,也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对新闻评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新闻评论者深谙历史发展规律,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目前不少时评作者为求发稿,一味的求快、求异,只求一时的轰动效应,以为只有言语犀利、极力批驳讽刺才是评论,把评论等同于批评,把批评等同于批判。不错,评论的写作必须坚持批判的观点,但是思想的批判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思维”这种脑力工作的过程中,能独立依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以往的经验,对某一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一个有批判思维的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客观地衡量正反的论据和全面照顾有关的条件,而且能够虚心地检验自我的意见和及时地放弃错误的假设,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自以为是。思维的批判性,表现为人们善于提出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根据实践情况创造性地思考,不易受别人暗示的影响,不盲从,依赖别人的结论。因此,评论的批判性特征并不影响宽容胸怀的存在,进一步说,宽容也是批判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宽容有利于评论发挥社会功能

从单个评论作品看,宽容胸怀更是评论写作的必需。通常引起评论的事件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越是有争议的话题,社会的关注度就越高,影响力越大。新闻评论告知大众的往往不是改造社会的具体方法,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一种观念。新闻评论为人们提供鉴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思想准则,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情操,既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和整个社会的风尚,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评论作者的个人的宽容胸怀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扩大为社会的宽容心态,促进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交流,营造和谐的氛围,共同发展。美国价值与哲学研究会会长乔治F·麦克林在谈及多元文化下人类的交往问题时认为:真正的挑战并不只是在国家之内的各种力量,而是非常复杂的国际问题,是整个人类文明体系内部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整个人类文明体系缺乏一种有效的自我防卫机制,而宽容精神的缺乏常常是导致当代文明体系发生剧烈冲突的直接原因。这要求我们对宽容的理解不能只是停留于将自身与他者区分开来的被动的宽容,而且还要把宽容看成是一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间能够相互合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会化功能的积极的交往智慧。宽容、沟通、交流构成了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路径。评论作品对宽容的肯定可以借助媒体的放大效应感染更多的受众,在社会范围内倡导宽容的意识,弘扬善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