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君子”和“Gentleman”的误译中浅论中西文化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君子”和“Gentleman”的误译中浅论中西文化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国社会称品格高尚的人为“君子”,而英语国家则用“gentleman”一词来进行褒赞,“君子”与“Gentleman” 之间似乎毋庸置疑的对译,其实,这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本文从“君子”与“Gentleman”的语言差异揭示其背后的中西文化差异

关键词: 君子 Gentleman 误译 中西文化差异

1.简述

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追求个人性格上的圆满从不曾停止过。于是相对应的词汇也应运而生,用来指代拥有社会推崇的品格的人。中国社会称此类品格高尚的人为“君子”,而英语国家则用“Gentleman”一词来进行褒赞。于是,在各种翻译文本上,都可以看见这两个词之间的对译,特别是在古代经典著作中(《论语》的翻译)。然而,二者在翻译中能够完全实现功能对等吗?答案是否定的。下文将从“君子”与“Gentleman”的语言差异揭示其背后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2.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1对语言的简要概述

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是人类和其它动物的本质区别。语言的定义不难找到,但是通常每个定义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作若干说明。迄今为止,还没人能给出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定义。以下列举一些经常被引述的语言定义:

Wardhaugh(Hu Zhuanglin, 2001,p.3)认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语言定义是:“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根据Sapir(Hu Zhuanglin,2001,p.239)的观点:“Language is a purely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deas,emotion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voluntarily produced symbols.”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特定的文化现象。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完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我们都发现有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语言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2.2关于文化的简要概述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少学者都曾试图给它定义。根据Tylor(Wu Keli,2002,p.50)的观点,文化是“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belief,art,morals,law,custom and 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Goodenough (2002,p.7)也曾指出,“...a society’s culture consists of whatever it is one has to know or to believe in order to operate in a manner acceptable to its members,and to do so in any role that they accept for any one of themselves.”

基于自身对以上引言的理解和特定研究,笔者以为这里的文化是指一个明白而又丰富的系统,它包括价值观、行为、信念和标准,这个系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社会,为这个团体中的每个成员所了解和认可,并促进了人类的交互作用(Hong Ru,2004,p.1)。例如: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垂直体系的社会,注重循规蹈矩与和谐共存。

2.3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其实,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广为人知的一种陈述是Sapir-Whorf的理论。Whorf(Pinker,1994:59)这样说到:

“We cut nature up,organize it into concepts and ascribe significance as we do, largely because we are parties to an agreement to organize it in this way...an agreement that holds throughout our speech community and is codified in the patterns of our language. The agreement is,of course,an implicit and unstated one,but its terms are absolutely obligatory.”

这一理论遭到很多研究者的批评。Pinker(1994)指出Whorf没有作恰当的研究来证明他的理论,他还说Whorf没有阐明语言是否决定人们的思考方式或者是否影响人类的认知能力。然而,不可否认,语言和文化之间有深远的联系,或者说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外衣,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3.“君子”与“Gentleman”的误译分析

根据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了解到“君子”与“Gentleman”之间的内在不同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根源及其发展紧密相连。以下对两者之间的文化进行对比。

3.1“君子”的文化溯源及发展

根据西周晚期的碑文所示,“君子”是贵族阶层美德的形象描述,其中,周文王的德行与忠诚被视为最高典范。春秋战国时期,“君子”的概念逐渐发展成熟了,《论语》为其代表之作。个人的价值并不仅仅以世袭的贵族价值观为衡量标准,而是个人的成就、行为的标准及合宜的举止。正如《论语》中所提到的:

Confucius took four subjects for instruction:Culture and conduct, loyalty and sincerity.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直到今天,这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四字“君子”标准,仍然是我们追求个性圆满的最高标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沉淀,其言语的深义愈来愈抽象,也愈来愈予人遥不可及之感。换句话说,没有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子。君子,与其说是人的追求,倒不如说是汉文化所推崇的终极美德的文化符号。

3.1“Gentleman”的文化溯源及发展

与之相比,“Gentleman”的文化起源与发展则与“君子”完全不同。它的内在涵义因时代的变迁往往显示出巨大的不同。从广义上讲,“Gentleman”的文化含义经历了六次不同的转变:

第一阶段,“Gentleman”的核心含义是“来自显赫的家庭”。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它通常用来称呼那些带有贵族血统的士兵,具有明显的阶级划分和浓重的贵族色彩。

第二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古时期,“Gentleman”侧重于骑士风范,特别是在爱情方面的表现,很多西方古典小说都是围绕着骑士与贵族小姐之间的爱情故事进行的。

第三阶段,法国和意大利的宫廷礼仪成了“Gentleman”的新宠,赋予了它完全不同的意义。血统,语言,穿着,礼仪,发式……“Gentleman”的概念具体到了每一个细枝末节。

第四阶段,法国宫廷式的“Gentleman”概念逐步从上流社会发展到英国的各个角落。随着这场平民化的进程,它自身的定义也随之不断扩展融入到英国的传统习俗中。

第五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19世纪英国的公立学校。大批“Gentleman”的诞生使它赢得了“Gentleman工厂”的声誉。事实上,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尽管一个人的谈吐、服饰及举止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Gentleman”更关注歌颂人的诚实及坚强意志的价值观。

第六阶段,也就是今天,这个标准逐渐被模糊化和单一化,词义的概念也随之泛化。礼貌的举止,开门时请女士先行、用餐时为女士推拉座椅、为老人、儿童及女士等优先考虑的行为都被视为“Gentleman”的行为。

3.3“君子”与“Gentleman”的比较

从上述“君子”与“Gentleman”的文化溯源及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君子”的抽象概念从始至终贯穿在中国文化之中,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判断标准。因此,类似于“怎样成为一名君子?”的问题也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解决。而相形之下,“Gentleman”则是一种更为具体的指导方式,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时代变更产生大的转变的原因。

从另一方面来看,“君子”所诠释的理想概念是人无法企及的,也就是说,与真实的世界相比较而言,它更倾向于一个浪漫的理想。封建制度下鼓励男女都成为“君子”就是最有利的证明(中国的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而“Gentleman”扎根于泥土之中,关注人的各个细节,性别、长相、血统、金钱……以具体的范围来界定他们心中的“Gentleman”。

综上所述,如果说“君子”是一个单纯的抽象概念,那么“Gentleman”则无疑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二者之间不但不相近,反而在文化意义上相差甚远。

4.两种不同文化的思考

通过对“君子”和“Gentleman”的具体比较分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逐渐在我们眼前清晰地显现出来。

在中国,从“君子”到“天人合一”,所有社会阶层都追求的是人类极致的和谐。诚然,“君子”、“天人合一”都是人类的自发的需求,但它们一经诞生,便带有了浓重的终极的浪漫主义色彩,不需要证明,也无需证明。

而在西方国家,从“Gentleman”到各种各样的人为规则的制定,整个社会都注重实现现时的目标。规则便于操作且使得整个社会运转适宜,但同时出现了在社会中的“迷失”现象。而这正是由于缺乏终极理想而造成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及吸收使得文化的外在形式――语言之间的词义概念差异逐渐缩小,可以预见,“君子”与“Gentleman”终将走向同义之河。

参考文献:

[1]Edward,L.Shaughnessy.Early China.East Asia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1992.

[2]Gao Yihong.Understanding and Transcending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Hu Zhuanglin.Linguistics.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1.

[4]Kramsch Claire.Language and Cul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5]Qian Guanlian.(n.d.).Language: The Last Homestead of Human Beings.Retrieved November 12,2004,from http://www.省略.

[6]Sun Xianan.Analysi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100,19-20,2000.

[7]Wu Keli.Textbook of Cultur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8]Xu Zhigang.The Analects.Jinan University Press,2001.

[9]Zhou Yi.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Chongqin University Pres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