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成功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成功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几年的修护和改造,苏州的古城和历史街区保护无疑为目前国内的成功模式。本文希望通过借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功经验,实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

关键词:古城保护;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苏州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历尽沧桑,几经兴衰,如今,不仅依然保持了“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有风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还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多年来,苏州成功实施了“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内所留存的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工作进人了新的高潮。

1 平江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基本情况

1.1 街区基本情况

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面积约116.5公顷,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至今保持着路河并行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内有世界文化遗产1座—藕园,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

1.2 保护建设历程

1986年苏州古城区保护详细性规划;

1997年完成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

1997年苏州市的古城区的控制性规划,建设部优秀规划一等奖;

200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作为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工程的先导性试验工程;

2003年重新修订街区保护规划,开始平江路的整治修建设计;

2004年5月,街区内最重要的一条历史街道──平江路完成保护与整治工程;

2004年6月苏州召开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国际专家对平江路的保护方法和实施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005年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2 苏州古城保护和平江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成功经验

2.1 保护古城的有力措施

2.1.1 保护古城风貌,建设现代化新区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进入2000年以来,苏州城市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政府致力于增强新区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治本措施,为古城保护理顺了内外部关系,把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推向了新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1.2 精心改造旧街坊,激活古城记忆

为了便于有计划地实施古城保护与更新,根据古城内街道、河流的自然走向,确立了“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这些年,苏州还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投放大量资金,对市内的园林及其他文物单位也都作了大量的维修。大至整体布局,小至地面铺设,都依据历史原样进行修复,保证了文物的真实性。

2.2规划编制的新探索

2.2.1规划框架构建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城市土地紧缺,滥用很难控制。二是利益主体多元,各方利益很难平衡。三是拆迁安置的矛盾,很难协调。这些问题给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带来了新的课题,保护规划作为一种特殊的发展规划,它既要保证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作为脆弱的、不可再生的社会共有资源在法律框架下得以保护,又要鼓励在不确定的市场条件下各种有利于街区发展的可能。因此,在城市经济背景下保护规划要更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引导性和操作性。

完整而有效的规划应该包括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管理这几个过程,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贯穿全部这些过程,建立了具有城市遗产保护自身特点的历史文化研究、现状综合调查、保护发展规划和及时的规划实施反馈四个层面的工作框架。

2.2.2建筑风貌保护

对历史建筑,要坚持“最大程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限制”的原则,即首先要积极保护,不能弃置不理,更不允许大规模的成片拆除。同时,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遵照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现状复杂,应该根据它的价值与现状实施不同级别的保护措施,以宽容的态度探索多样实效的保护方法,这对文物古迹的修缮也必将有所裨益。

2.2.3弹性用地控制

城市紫线的划定体现了保护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在不确定的市场条件下,规划在土地使用调整上,更多要为街区的未来发展留有空间上的余地和功能上的弹性。

一是文物古迹用地。规划将现有各种使用性质的文物古迹统一划归文物古迹用地,目的在于强化文物古迹的重要性。优先恢复其原有的使用功能,如寺观、会馆、园林等,对于现有居住功能的文物古迹,除了保持居住功能外,只要是符合其历史文化内涵,不破坏原有建筑特色和环境的所有使用功能都应鼓励,如作为文化展示、旅游休闲、社区服务等。

二是规划新提出“更新发展用地”。更新发展用地目的在于通过地块更新为街区保护提供后备拓展空间,不规定其具体用地性质,只提供用地兼容性和规划要点,为不可预测的未来留有余地。

2.3规划实施的新机制

历史街区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规划编制的完成不是街区保护的终极,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划实施及后续管理才是街区保护的真正开始。平江历史街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街区保护的经验和方法,正确处理政府意志、专家意见、社会意愿三者的关系,促进形成政府理性执政、专家科学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方合作机制。

2.3.1政府的理性执政与主导

政府执政,需要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各种关系。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公益,而非开发。政府理应是历史街区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平江历史街区的规划实施,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策扶持、部门支持”的模式进行。由政府成立项目公司,负责实施工程的前期工作、地块动迁、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招商引资、资金运筹等。在资金运作方面,既有政府投资,又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同时将工程实施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使工程能滚动推进,为实施工程提供资金保障。

2.3.2专家的科学规划与指导

历史街区保护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规划在科学编制的基础上,在实施阶段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咨询指导服务,主要加强规划与实施的技术衔接,定期对实施工程进行指导,尤其是对历史建筑的修缮,一般意义的施工图纸并不适合,对建筑构件的保留、替换、修补等往往需要边施工边调整边处理。因此,规划是现场式的设计与推敲,跟踪式的服务与指导。

2.3.3社会的广泛参与与理解

历史街区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意志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居民是街区真正的主人。规划在编制阶段即开始鼓励公众参与,及时反映和听取社会各阶层关于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在规划实施中,建筑的保护与整治工程采取公示方式,既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害,又有利于街区保护的顺利实施。

3 结语

历史街区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规划编制的完成不是街区保护的终极,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划实施及后续管理才是街区保护的真正开始。规划实施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难点与重点所在,既要面对物质空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种种技术层面的问题,又要面对拆迁安置、功能调整等政策经营层面的问题。

历史街区的发展不仅指历史风貌的保护,物质环境的改善,还包括产业经济的繁荣,社会结构的稳定,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条件,只有将其纳入到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层面加以考虑,才能创造出历史街区保护的最好机遇与条件。

参考文献:

1.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林林.阮仪三.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第3期.总第163期

2. 亦新亦旧看苏州——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纪实.李兆汝.董慈华.中国建设报2002-03-05